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第二實驗小學 以美啟思 用藝術成就學生美好人生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0  閱讀:次   |
42.9K

  沒有藝術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將美育融入學校教育的全過程,既是素質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美育自身的發展方向。為進一步深入學習貫徹全國教育大會精神,落實《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精神,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湖塘橋第二實驗小學(以下簡稱“湖塘二實小”)秉持“文化奠基、美德育人、藝術揚長”的教育思路,堅持以藝術陶養美的人性為核心,以啟迪創新智慧為特色,通過“以美修身、以美啟智、以美怡情、以美健體”的多樣化途徑,著力打造藝術特色教育品牌,譜寫了一曲壯麗的青春之歌,繪就了一幅宏偉的青春圖畫。

  藝術場域

  以美創美,熏染美育意識

  湖塘二實小堅持從審美的高度去設計和改造校園,精心規劃環境建設中的每一個點位,努力營造格調高雅、富有美感、充滿朝氣的校園文化環境。

  建筑空間彌散美育氣息。在校園空間結構改造時,學校貫徹與自然息息相通的理念,融通“課程、技術、空間”,讓校園建筑空間能夠敘說校園生活的動人情節,講述學校生命故事。智慧四季園(春夏秋冬)、能量空間館(縱橫)等樓宇空間的命名,“秘密花園、書式生活、美術之家、音樂之光等過渡空間的打造,家風記憶館、‘讀家’記憶、拾光里”等心靈空間的設置,總在不經意間打動人心,從而深遠地映射出一個人或者一所學校的品性、價值觀,乃至影響到學生人生。

  原生作品呈現藝術創意。墻壁上、樓道里、工作坊、教室里的烙畫、書法、國畫、手工制作,比比皆是;“朝花夕拾”涂鴉、“生生不息”造型、“方寸之間”墨韻、“心小志大”撕紙把繪畫、書法、撕刻等各種記憶糅合在一起,創意無限;一樓的展廳風格鮮明、數量繁多,彰顯創造智慧;管樂隊、舞蹈隊、合唱隊、古箏坊,歌聲、樂聲、快板聲,聲聲入耳……這些作品外顯知識的溫厚敦良,內化身心的自由舒展,呈現情境的靜謐和啟迪,既能給學生提供身與心的庇護,又能提供愛與美的滋養。

  藏書票館延展美學思維。學校大力建設藏書票館,全面推進藏書票特色課程,開展“趕潮國粹,京劇臉譜進書票”“我的書票,我的歌”“方寸書票,童劇天地”等系列活動,引導學生在“畫稿、刻板、拓印、修整”的制票過程中發揮無限創意,在“想象、審美、思考、創造”的玩票社群中同伴共學,在“對話、分享、友誼、表達”的賞票場域中提升藝術感知力、美感洞察力、欣賞表達力,加強少兒美育,培植勞動技藝,實現“五育并舉”。

  藝術課程

  尚美怡情,培養美育素質

  讓每個學生在藝術的場域中得到心靈的熏染,方能更好地促進每名學生藝術素養的個性化發展。湖塘二實小踐行“人人有一門藝術特長”的藝術教育理念,以國家藝術類課程為核心,面向每名學生,從此“1”到彼“1”,構建藝術特色課程,讓每名學生因為美育而幸福成長。

  從“一名”到“每一名”,多樣目標定位每個個體。從一個學生到每個學生,多角度、多維度、多方面培養學生藝術特長。學校站在“全體學生的全面而有個性發展”的教育高度,以“真正可使每名學生受益”為教育目標,集合各方優質教育資源,通過學生素養報到單的校本化全面升級重塑評價系統,使得全體學生走進藝術、感受藝術,實現“生生習技藝,人人有專長”的美育目標。

  從“一堂課”到“一類課”,多元課堂培養濃厚興趣。除了按計劃實施國家藝術課程外,學校還基于學生興趣與發展的空間開設潛能課程群,利用周五下午采取彈性的課程機制和融通性的年段設置,以社團活動為抓手,嘗試“長課程”與“短課程”組合、“同年段”與“跨年段”混合,使學生在豐富的課程群中與個性課程相遇,讓所有志趣相投的學生相遇相識、相幫相促,從而獲得快速生長。

  目前,學校遵循“國家課程規范化、校本課程個性化”的原則,立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智慧、氣度、神韻”,將之與學生的審美和人文素養培育相結合,開設了“文化與理解”“藝術與欣賞”和“創意與表達”三類美育校本課程,旨在通過課程的構建和實施來引導師生向真向善向美,建立文化自信的根本。“文化與理解”課程,以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核心,分為書法文化、民俗文化、經典文化、武術文化四大板塊,重在培植民族之根、民族之節、民族之魂、民族精神,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樹立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藝術與欣賞”課程,包括管樂欣賞、書畫欣賞、戲曲欣賞三類,旨在引導學生在參與和體驗中學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藝術知識、技能與方法,學會發現、感知、欣賞、評價美,培養高尚的欣賞趣味和人格;“創意與表達”課程,以動手實踐創作活動為主體,分低年段、中年段、高年段3個階段開展,引導學生通過實踐促進知情意行的相互轉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藝術表達和創意的興趣,并在體驗中生成和創造美,在生活中拓展和升華美。

  從“一名教師”到“一個工作坊”,多個工作坊培養良好個性。除了大眾課程外,學校還構建了師生成長的定向課程群,提供私人定制服務,讓學生自由選擇;诮處煂I特長,學校為一群有才情、有能力的教師建立了藏書票、烙畫、童詩、古箏、三模5個專屬工作坊,在5名教師專業發展的道路上架起一座促進兒童特長發展的橋梁,這不僅意味著教師自身的成長,更承載著學生的興趣向專業發展的過渡。尤其在第一批次小眾課程成功開創后,學校又著力開設了第二梯隊課程——紙偶、管樂團、冰球、書法等,著力將更多的美育課程帶進更大更遠的舞臺。

  從“一個活動”到“一系列活動”,多層活動促成長。根據學生成長特點,學校開設“活潑潑秀場”,讓德智體美勞融入新的時代元素和要求,追求學生活潑的個性化成長。開辟“三秀三場”,讓學生用豐富的藝術形式勇敢地表達情感;舉辦校園藝術節、組織校園春晚,要求班班發動、人人參與,點燃學生表演和創造的激情;開展與名畫有約、民間美術進校園、豎笛比賽、校園小百靈歌手大賽、親子才藝秀、古詩吟唱歌、好家風展演等系列活動,為學生提供了藝術實踐的舞臺,發現、培養了大量的藝術人才。

  從“一個舞臺”到“一份自信”,多彩舞臺增強學生自信。一校一品牌,一生一愛好,一愛好一自信。學校以成長為導向,搭建一個個多彩的舞臺,給學生提供一個個表現的機會,助力他們在各級各類舞蹈、管樂團、戲曲、短劇、朗誦、書畫等比賽中脫穎而出,獲得佳績。這既為學生表現自我提供了舞臺,又發掘出了每個個體的優勢,讓閃光點得以充分綻放。

  精良師資

  培美養性,弘揚美育精神

  建設一支高素質、高品位的藝術教師隊伍,是學校提升美育質量、實現可持續發展的核心要素。湖塘二實小帶著學生對美的不斷探索與追求、對美的不斷追尋與感知,多渠道、多樣化拓展美育途徑,讓學生的童年浸染藝術之美。

  自我培養:隱形的力量。學校全面貫徹“兵強,強一個;帥強,強一撥”的教師發展思想,以課堂為載體,引領教師在課堂中磨煉、在教研中前行、在實踐中提升,不斷淬煉專業技能。美術組兩位教研組長作為區美術兼職教研員及送培組專家,在“暑期名師大講堂”多次講學,引領全區教師深入探討,分享常態化教學機制,集中展現專業上的關鍵節點;音樂學科主任引領整個學科組在專業建設、課程開發、基本功常態訓練等方面各顯神通,開展定制化、多元化、精準投放的研討活動;美育教研組常?鐚W科聽課、交流、分享,欣賞視覺、聽覺的融合之美……在這些活動中,他們看似是引領者,但更多的是觀察者、思考者,將所見所聞反觀自己的教育教學,更將思考所得引領音美教師,近幾年,“強帥們”指導青年教師取得市評優課一二等獎十幾人次。

  自發訓練:綻放的激情。學校不僅開展“1+1+1卓越教師培養工程”,建立“種子教師訓練營、蓓蕾教師成長營、青果教師展示營”等藝術教師群落,還鼓勵支持藝術教師外出學習培訓,回校后進行二次課的展示與所見分享,以多元反饋制度賦予教師素養提升的主動性。一位教師在江蘇省評優課比賽中榮獲一等獎,多人次在市區級基本功、評優課中獲一二等獎。

  自主創造:騰飛的翅膀。學校非常注重藝術教育的課題研究工作,鼓勵和支持全體藝術教師積極開展藝術教科研工作,喚醒內在的動力和創造力。美術組課題“構建美術個性化學習模式的研究”被列為市級課題,并獲得教科研成果一等獎;3項區級課題均結題,獲得教科研成果一等獎;藝術組教師積極參與共讀書目,勤于反思,善于筆耕,近年來在省、市發表或獲獎文章50多篇。

  自由發展:放飛的夢想。學校以藝術為底色,把藝術教育活動與團隊建設和社區共建活動緊密結合,采取多種方式,搭建各種平臺,組織多名學生赴澳門參加蘇澳藝術節匯演,校古箏隊參加市區公益文藝演出、校美術興趣小組和烙畫工作坊學生多次參加省市級展演,學校努力把學生推向更廣闊的舞臺。書法、攝影、合唱、舞蹈、器樂等項目屢獲省市級獎項;舞蹈《中國是我家》在第18屆全國校園春節大聯歡活動中獲金獎;“祁本國烙畫工作坊”“顧飛燕藏書票工作坊”參加江蘇省中小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產生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美”是人的永恒追求,向美而生,萬物有靈;逐光而行,藝無止境;持夢而飛,天天向上。新時代,湖塘二實小將繼續以打造一所充滿藝術之美、藝術之韻和藝術之情的學校為辦學追求,聚焦轉型,激活每個人的生命細胞;賦能升級,觸發每個人的生命潛能。

  (朱燕芬)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