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 為學生量身定制體育課表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0  閱讀:次   |
42.9K

  “一二一,一二一,一二一……”洪亮的口號聲劃破凌晨6點涼意漸濃的空氣,上千名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的少年,正迎著冬天里的晨曦,一圈一圈地奔跑著。

  不遠處的球場上,一聲哨響,400余名學生開啟了他們長達一小時的早訓練: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武術、田徑。汗水在學生們的額頭閃爍,一張張紅撲撲的小臉蛋上洋溢著自信與專注。

  養成好身體的“馬拉松”

  緊跟在學生們身后慢跑的,有個熟悉的身影,那就是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校長范勝武。已經數不清這是他第幾次陪伴學生們晨跑,自從來到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天天如此。

  “現在的學生嬌生慣養,對每天早起晨跑剛開始是有抵觸心理的,很難堅持下來。因此,學校需要建立一種機制和榜樣引領,幫助學生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沒有經年累月的積累,他們感受不到運動帶給人的益處。”范勝武說。

  “晨跑和早訓是學校長期堅持的傳統,無論嚴寒還是酷暑,全體在校學生都要參加,十幾年如一日,雷打不動。”該校體育學科主任逯春玉說,“早訓練是學校為一部分有意愿進行專業體育訓練的學生開設的,只要有需求就可以參加。”

  “因為個頭小,我報名參加籃球早訓練,從二年級到現在每天早上6點準時參加,一年來我都長高10厘米了。”小學三年級(5)班的趙翌欽高興地說,“現在每天不摸一下籃球都渾身不自在。”

  為了早訓和晨跑這兩項“好身體養成”的“馬拉松”,學校建立了嚴格的管理制度,每個學部校長為總負責人,各年級主任為年級的第一負責人,各班導師為班級的第一責任人,各班體委為導師的小助手,配合導師進行組織工作,層層把關,責任到位,做到整個跑道無死角。

  逯春玉介紹,每天參與訓練的教師有考評有記錄,學期末有表彰。每學年、每學期,體育學科組的教師會做好各訓練隊的訓練計劃,從小學到高中,學生經過多年循序漸進的訓練和持之以恒的練習,自然會養成晨練的習慣。

  “我的初中班主任是體育教師,我至今都很感謝他。”范勝武饒有興致地談起了自己小時候的經歷,從小他就是個體弱多病的“藥罐子”,而初中時在體育班當插班生的經歷,讓他有了脫胎換骨般的改變。“剛開始是被迫跟著體育生們晨跑,從800米到1000米,再從3000米到5000米,漸漸地啥毛病都沒了,藥也停了,更重要的是養成了終身受益的鍛煉習慣。除了跑步以外,籃球、乒乓球、羽毛球,各項體育運動我都經常參加。”

  少年時播撒的體育種子影響一生,后來不管到哪里工作,范勝武都保持著每天鍛煉的習慣。

  2016年,范勝武提出了“四個一”工程,即“一個好身體、一項好技能、一個好習慣、一個好未來”,以此來幫助學生走得更高更遠。學校體育組在建設“運動型、健康型校園”的道路上,確立了“增強體質、享受樂趣、健全人格、錘煉意志”四位一體的教育目標,讓學生擁有一個好身體成為學校教育重中之重。

  人人都要爭的“排行榜”

  在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學生的學習成績沒有排名,但體育學科有人人都要爭的“排行榜”。在體育課和平時的訓練課上,誰都不敢敷衍,因為課課都有記錄,不僅學生個人體育成績有記錄,班級體育總成績及變化也有記錄。體育教師是任課班級體質監測的第一責任人,“達標”情況匯總表上報年級和學部,結果與帶班教師的業績掛鉤,并在學校宣傳櫥窗上公布。如此不僅發動了全體教師,在學生中也形成了一種無形的競爭機制和集體榮譽感。

  小學部體育組主任馮立彥收集了一年級到六年級學生的體質健康數據,在與班主任溝通以及家長和學生同意的情況下,該校新學期開設了“卡路里燃燒班”,“通過跳繩等運動,讓小胖墩們苗條起來。”馮立彥說。

  為盡快改善學生身體素質,學校在不增加學生負擔的基礎上探索有效的練習途徑。如,每天在課間操后,全體學生在班主任及導師的帶領下進行兩分鐘以速度耐力、靈巧、彈跳為主的素質練習,即“天天練”;每節體育課上,在保證完成教材規定內容的基礎上,抽出一定時間練習《體質評價標準》和《國家體育鍛煉標準》中的內容,即“課課練”。

  為改變傳統課間操時間較短,內容單一,學生缺乏興趣、出工不出力的現狀,體育學科組對大課間進行了規劃和開發設計,自編了8套學生喜歡的廣播操,音樂動感、動作時尚,提高了學生的鍛煉熱情。同時,根據對各年級學生身體素質的測試結果分析,以月度主題的方式,在課間活動中有針對性地加入相應的體質訓練內容,如跳躍、投擲、耐力、拓展等主題,每個主題下,都有趣味活動和比賽。跳皮筋是9月跳躍主題月的主要活動,不愛運動的高中女生們都玩得不亦樂乎。

  初三(7)班的馬悅翔說:“進入緊張的初三,堅持鍛煉,盡管渾身出汗,疲憊不堪,卻感覺神清氣爽,學習都特別精神。”

  逯春玉表示,運動能力的提高、體質的增強,不是一朝一夕能實現的,在高年級課業繁重的情況下,體育教師見縫插針地創造條件開展活動,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和心理健康有很大幫助。

  幾年來,該校五年級學生代表學校參加海淀區體質健康測試賽成績優異,連續兩年被評為“海淀區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十佳學校”,初三學生體育中考成績近10年來都高于海淀區平均分。

  總有適合你的“量身定制”

  新學期伊始,北京市二十一世紀國際學校的教師隊伍中多了幾張新面孔。“雙減”政策落地,體育課時量增加,學校迅速做出反應,配足配齊了專業體育教師。“體育教師至少都是研究生學歷,有各種專業的,還有主攻冬奧會方向的博士生呢!”馮立彥介紹說。

  正是有了雄厚的師資基礎,該校小學體育與健康課創新升級為“3+2”模式,即三節體育常態課,兩節體育選修課。選修一主要是球類,包括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網球等,提升學生球類運動專業技能。選修二包括田徑、體能、武術、跳繩、健美操等,提升運動速度、力量、耐力、靈敏、柔韌等。

  “光有時間保證是不夠的,要讓鍛煉真實有效地發生,不僅單位時間內要達到一定的運動量,最主要的是讓學生們愛上體育、愛上運動。”范勝武說。

  新學期,下午4點30分至5點30分的課外活動時間增加了更多體育類興趣班,足球、籃球、排球、羽毛球、網球、棒球、英式橄欖球等,充分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不僅如此,中學部體育組還安排了專職教師負責講解和陪練,為學生提供需要的器材,做“量身定制”的個性化指導。“學校有各種各樣的體育興趣班和體育社團,只要愿意學,保證都有教師教;只要愿意去,保證教師都在。”逯春玉說。

  為滿足學生們的鍛煉需求,學校豎起了單雙杠,長廊改成了小操場……不大的校園內“擠”出了一塊又一塊小型的運動場地。

  為了普及奧運知識、弘揚體育精神,學校還邀請體育明星與學生們面對面分享體育故事。為中國滑雪史實現金牌零的突破的郭丹丹就曾帶著野地滑雪鞋,帶領學生們在校園中過了一把滑雪癮。

  “培養合格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身心健康是第一位,而學業能力是在此基礎上才有的。”范勝武說,“對學生的身體負責,對他們的未來負責,這是教育人應有的情懷。”

  在每年舉行的運動會和各種球類聯賽上,學生的變化在潛移默化地發生著。曾經為了一個進球吵架甚至打架的孩子們,如今高呼“友誼第一,比賽第二”,他們自己策劃設計開幕式閉幕式、自己學著當裁判和解說員,贏了,為勝利者歡呼,輸了,有整個團隊的擁抱,學生們在體育競賽中學會了團隊合作,學會了相互尊重。

  持之以恒的鍛煉讓“好身體養成”教育常態化,身心的錘煉和升華,滲透在每一次晨跑、每一個大課間、每一次體育課、每一場運動會中。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