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百年名校征程壯闊 心懷桃李歷久彌堅 ——上海市光明中學牽頭外灘學區共建新時代強校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1  閱讀:次   |
42.9K

  上海市光明中學創建于1886年(清光緒十二年),曾名“中法學堂”,1951年更名為“光明中學”。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光明中學也迎來了建校135周年、更名70周年的重要節點。

  百年滄桑,不變的是育人初心。光明中學立足新時代,以“德育首位,和諧發展,因材施教,人文見長”為辦學理念,在教書育人方面銳意進取、不斷創新,致力于建設有濃厚人文精神的學校。學校精心打造的“中國風·民族魂”德育主題活動、傳統文化進課堂、法語教學特色課程等品牌項目,培養了一大批具有高度人文素養和寬廣國際視野的優秀學生。

  近10年來,光明中學取得了多項突出的成績,獲評上海市實驗性示范性高中、上海市文明校園、上海市中小學行為規范示范校、上海市教師專業發展學校暨見習教師規范化培訓基地、上海市華文教育基地、上海市滬港澳青少年交流實習基地、中法合作法語課程項目學校等,被世界衛生組織健康城市合作中心命名為“健康促進學校”。

  五校聯合推進區域發展

  近年來,光明中學作為牽頭學校,圍繞學區化辦學共建共享、共同發展的核心思想,攜手光明初級中學、興業中學、震旦外國語中學、光明小學(今年并入復興東路第三小學),建立了實現師資、課程、文化、特色等互通互融的外灘學區。旨在加強校際交流與合作,促進資源的集成與共享,發揮學區資源的綜合效應,特別是加強滬上海派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法語特色課程的建設,打造“立足上海,胸懷祖國,放眼世界”的學區品牌,整體提升區域教育品質。

  值得一提的是,光明中學位于上海市黃浦區中心地段,該地段是原黃浦、南市、盧灣三區的交界處,與原南市區地界的光明初級中學和光明小學、原盧灣區地界的興業中學和震旦外國語中學都有著深厚的淵源。在此基礎上,外灘學區的形成更具有歷史與人文的氣息。

  在學區建設過程中,光明中學不斷發揮自身特色,促進5所學校之間的優勢互補,大力推動師資隊伍建設、特色課程建設、教育信息化建設等,特別在法語教學、主題教育、社會實踐、藝術體育、心理健康等方面攜同成員校共發展,其中就包括了體育“一條龍”與藝術教育“一條龍”兩個市級項目,而法語課程更是在全國有一定的影響力,北京十一學校、鄭州育人教育集團、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等紛紛到光明中學考察學習法語教學的經驗與成果。2017年9月,光明中學成為“法國教育標志”認證學校,目前是全國4所法語學習文憑(DELF)青少年版考點學校之一。

  光明中學作為上海市首批“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試點學校,參加了市教育部門的課題組,獲得了上海市教學成果獎特等獎;同時帶領外灘學區成員校積極探索和實踐,加快建成“一條龍”布局資源共享平臺,還聯合舉辦秋季運動會,把小學五年級和初中預備班合編為一個組,把初三和高一合編為一個組,體現小初銜接和初高銜接。今年,在“雙減”和“五項管理”等相關政策背景下,光明中學將“每天體育活動一小時”排進課表落實,增加學生體育鍛煉時間,增強學生體育鍛煉能力。

  多年來,光明中學致力于打造“弘揚國粹,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藝術“一條龍”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師生的文化自信。外灘學區聯合開展藝術師資培訓活動,共同聘請專業導師深入學校指導。上海教育電視臺曾經專題報道了外灘學區的聯合藝術展演,師生們表演了京劇、昆曲、越劇、滬劇、上海說唱等,今年還將受邀進入上海大世界開展“非遺進校園”展演。這些成就獲得了市教育部門、上海市藝術教育機構以及國家社科基金“十三五”重點藝術課題組考察團的一致肯定與贊揚。

  “五育并舉”培養時代新人

  外灘學區各成員校依托光明中學育人體系五大平臺,對應“德、智、體、美、勞”5項育人指標,建設區域內共享課程,培養符合新時代發展、能肩負起國家建設和中華民族復興重任的綜合性人才。

  德育·紅色基因永傳承

  在德育方面,光明中學的“中國風·民族魂”主題教育活動聞名全國。結合“五四運動”百年(2019年)、周恩來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留法百年(2020年)、中國共產黨成立百年(2021年)等重要時間節點,在中共一大會址開展的上海青少年升國旗儀式暨愛國宣講主題活動之外灘學區專場,由光明中學承辦、外灘學區其他成員校協辦。學校還舉行了外灘學區學生理論學習社團聯盟成立儀式,依托上海社會科學院、復旦大學研究生院等優質校外資源,創新“黨建帶團建、團建帶隊建”的建設模式,探索一條學區化思政發展之路。

  光明中學還創建了上海首批“周恩來班”,創設了“梅香溢遠”德育課程,舉行了外灘學區德育共享課程啟動儀式。光明中學的“周恩來班”設立在法語班中,目的是引領學生放眼世界、胸懷祖國、不忘革命先輩“索我理想之中華”的奮斗史,激勵學生將自己的理想融入到實現中國夢的壯闊奮斗之中。“梅香溢遠”課程通過課堂講授、參觀考察、聆聽講座、影視欣賞、交流分享、小組探究等形式,結合校內外資源,引導學生感懷周恩來總理“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勇氣與擔當,激勵學生把愛國之情、強國之志、報國之行統一起來。這門課程于去年被認定為黃浦區德育特色課程,今年又被列入上海100門“中國系列”黨史學習教育課程。

  外灘學區各成員校將繼續深入探索小學、初中、高中一體化德育課程建設,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幫助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培養政治認同素養與科學精神素養。

  智育·開拓視野育人才

  在智育方面,光明中學堅持面向全體學生,開足開齊國家課程,構建校本特色課程,尊重學生選擇,因材施教,努力幫助每一名學生在原有基礎上大踏步前進。由于深遠的歷史脈絡與文化積淀,法語成了學校聞名遐邇的特色課程,在校園內可以見到法語版的24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12年起,光明中學正式開設了“法語特色班”,將法語作為第一外語、英語作為第二外語。絕大部分學生掌握漢語、英語、法語三種語言,并且都能達到一定水準。

  由于專業的法語授課方式、豐富的課外活動與堅實的對外交流等特色,學校已成為法國駐滬總領館向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推廣的模范樣式。2018年,法國總統馬克龍在“世界法語日”的演講中,特別提到并肯定了上海光明中學的法語教學。今年4月法國駐華大使到上海訪問時,選擇參觀和交流的單位是上海社會科學院、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和光明中學。

  近年來,法語課程已經成為光明中學的“家常課程”,學生可以自主選擇英語或者法語作為高考語種。目前,光明中學的高一新生越來越多地選擇法語,今年第一外語選擇法語的學生數量首次超過了英語。為了加強法語人才培養,光明中學不斷地“向下”和“向上”延伸。“向下”指光明中學向外灘學區的初中、小學輸送法語課程,開展“初高中貫通班”教學模式,使得法語教學更加系統化;“向上”指今年1月和9月,學校先后與上海健康醫學院、華東政法大學簽署了健康醫學人才培養項目、涉外法治人才培養項目的合作協議,從而共同探索高中、本科、碩士一體化培養模式。

  體育·因地制宜謀發展

  光明中學的歷任校領導都非常重視體育工作,學校曾被評為全國群眾體育先進單位、上海市籃球傳統項目學校;近年來,又獲評全國首批籃球特色學校和上海市“高中體育專項化”教學改革試點籃球項目中心組學校。

  光明中學現有在編的體育教師13名,涉及籃球、乒乓球、武術、空手道、跆拳道和啦啦操6個專項化項目,同時還承擔了學校學生處、總務處等的相關管理工作。每個項目都有課題,都有普及型、提高型教學課程和競技型社團指導,教師的專業能力也得到了大幅提升。2021年,體育教師李文耀被評為正高級教師。

  對于籃球“一條龍”項目而言,在校內開展“班班有球隊”“人人懂籃球”的校園籃球文化建設,每年“GBA班級籃球賽”“路人王挑戰賽”“趣味投籃賽”等豐富多彩的活動成為光明學子的盛事;在校外則緊密依靠外灘學區成員校等,做好梯隊建設。學校每年承辦黃浦區學生陽光體育大聯賽之“光明杯”初高中男子籃球賽,協辦“肯德基三對三籃球賽”、上海市“籃球嘉年華”等活動,致力成為上海市的籃球強校。

  經過高中體育專項化改革,很多學生在區級、市級乃至國家體育競賽中嶄露頭角。讓人欣喜的是,在這些爭金奪銀的隊員中,不乏一些“零基礎”學生,這是真正的群眾體育運動的成果。目前,光明中學不僅啦啦操、跆拳道、武術等項目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和發展,還成為黃浦區青少年校園乒乓球聯盟的盟主學校,得到了中國乒乓球學院的指導,學校將不斷弘揚國球文化,為青少年的健康成長不懈努力。

  美育·傳統藝術鑄底蘊

  光明中學始終把藝術修養作為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一個重要方面,將“以美立德”作為藝術教育的宗旨,將“弘揚國粹,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作為藝術教育的核心,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與藝術感知、創意表達、文化理解能力。

  光明中學是上海市首批藝術教育特色學校,目前學校有6位專職藝術教師,涉及聲樂、器樂、舞蹈、書法、美術等專業,長期以來在舞蹈、合唱、管樂、書法等多個領域開展課內課外相結合的藝術普及之路。學生多次在全市、全國比賽中獲得金獎、銀獎、特等獎,多次受邀參加“舞動青春·唱響未來”滬臺中學生才藝交流展演活動。多名教師在上海市基礎教育青年教師愛崗敬業教學技能競賽中獲得一等獎。近年來,光明中學還作為上海市藝術“一條龍”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京劇項目學校,結合“雙新”理念,在藝術課堂中開展京劇普及課。

  通過上海市中小學美育骨干教師藝術課程改革專項培訓和學校內其他學科的教師共同合作,學校將現有藝術教育資源進行梳理,既保證了國家課程《藝術》教材的使用率,又發揮了學校的藝術教育校本特色,還主編了中學生戲曲讀本、拍攝了京劇微課等,為學生提供了接觸和了解傳統文化的平臺。

  為了更好地普及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外灘學區成立了“書法藝術”“海派剪紙”“滬語文化”“京昆藝術”4個非遺項目教育基地,聘請了上海師范大學教授張信、海派剪紙大師李守白、上海人民滑稽劇團優秀青年演員陳靚、上海京劇院優秀麒派傳人魯肅擔任校外導師,通過由普及到提高的階梯式發展、課內與課外的融合式滲透,學生近距離感受到傳統藝術的魅力,點燃了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和熱情。

  勞育·科學素養助發展

  光明中學是上海市科技教育特色示范校,歷來重視勞動教育和社會實踐,尤其是動手能力的培養。學軍(軍訓)、學農、學工(勞技)是必修課程,都有明確的要求與嚴格的規范。20多年來,長期堅持館校合作,學生人人參與課外社會實踐。休息日和節假日,在上海科技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檔案館以及新世界商城等,都會看到光明學子的身影。在學區化建設過程中,光明中學開展了“大手牽小手”活動,鼓勵初中和高中的學生一起參與社會實踐。

  光明中學通過科技節活動和勞動技術等相關課程,激發學生科技創新的潛能。學生設計制作的機器人曾獲全國比賽特等獎、一等獎;學生選手曾經代表中國參加頭腦奧林匹克(OM)國際決賽,獲得第二名。學生通過這些動手實踐類的項目,結合社團活動進行自主探究,綜合知識水平得到了提高,創新能力、動手能力、邏輯思考能力、綜合應用能力也得到了鍛煉和提升。

  2016年,光明中學申報了首批上海市青少年科學創新實踐工作站,成為上海交通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實踐工作站下屬的一個實踐點,為來自上海各所高中的學生提供學習平臺,光明學子也參與其中,學習結束后還進行了課題研究結題匯報評審。學校為學生提供在線培訓平臺,鼓勵學生利用碎片時間觀看視頻并進行學習和實驗操作,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進一步深入學習。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光明中學積極開展線上線下融合模式,整合校內校外各方資源,著力提升學生的科技素養與內涵,將科創特色逐漸輻射至整個外灘學區。

  今年,站在“兩個一百年”的交匯點,光明中學全體師生將在已有的成績上再出發,緊緊圍繞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深化改革創新、聚焦質量提升、推動內涵建設、加強特色發展,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具有深厚人文底蘊、寬廣國際視野、堅定理想信念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穆曉炯)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