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華容:“干部立功”帶來的生態之變
作為2014年的應屆畢業生,熊天鵬怎么也沒想到,自己只用了6年的時間,就成長為一所聯辦中學的校長。
“95后”熊天鵬,之所以能從競聘中脫穎而出,成為湖南省岳陽市華容縣年紀最小的局管干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華容縣正在推行的由陽光競聘、一線工作法、青年后備干部人才庫、精準分類的獎勵辦法等組成的“干部立功”新機制。
“陽光競聘”能者上
庸者不能下,能者上不了,平者不愿讓,華容縣教育系統論資排輩遴選干部等現象一度非常普遍。教師有樣學樣,教書育人動力不足,教學質量下滑明顯。于是,老百姓紛紛把孩子送往外地讀書,最嚴重時,從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年級,平均每個年級都有約2600名學生在外就讀。
必須改善這種不健康的教育生態,突破口就是華容縣教體局開始實施的“陽光競聘”。華容縣大力實施公推公選,每校均嚴格按照全體教職工數量的10%,重新核算干部數量。全縣由此調減學校局管干部共54人,交流83人。同時華容縣教體局還全面推行“一線工作法”,即學校行政干部必須深入一線上課聽課評課,校長及教學管理人員每學期聽課不少于40節,其他班子成員不少于20節;機關辦聯點干部每月下校不少于2次,聽課不少于3節。
“庸者下、能者上、平者讓”“重質量,論業績”觀念,在華容縣逐漸成為一種用人導向,也正是在這種導向下,定向委培師范生熊天鵬,在2020年11個局管干部崗位出現空缺后,才有機會參加全縣公開競聘,并成功走上校長崗位。
人才庫運行嚴進嚴出
2018年,華容縣上線“青年后備干部人才庫”。盡管是為了應對干部緊缺,但“青年后備干部人才庫”在運行時,一直堅持嚴進嚴出。
在兩年的培訓周期內,人才庫里的學員需參加各種培訓,接受考核以及民主測評。“演講、結構化研訓、外出學習考察等,都將納入學員的考核成績。”縣教育局人事股股長韓迪武說,后備干部人才庫實行的是動態管理機制,目的是讓不符合條件的教師及時回到教書崗位,同時遴選出真正適合的管理人才。
對培養出的局管干部,不僅獲得在縣教體局職能部門跟崗實習的機會,而且還有專門導師——教體局班子成員和股室負責人——指導他們成長。
2020年10月13日,華容縣教育系統舉行了一場拜師儀式,作為“青年后備干部人才庫”的后續培養機制,7名局管干部,對應7名局班子成員和股室負責人,一對一結為師徒。
目前,在人才庫的培養下,該縣已有9名“90后”教師走上校長崗位,同時有7名入庫教師,因不適合管理崗位被勸退。
激勵干部放開手腳做事
“干部立功”,少不了激勵機制。按照局機關干部和學校校長等職務的分工不同,華容縣教體局專門制定了相應的激勵措施。
在機關干部層面,縣教體局制定了“八大標兵”評選方案,每類標兵評選8人左右,考評結果將作為機關干部年度綜合績效考評、崗位設置、晉級評優等內容的重要依據。在學校層面,華容縣出臺了《中小學校長(園長)年度工作考核評價方案》,單列對行政干部的獎勵辦法。
未來5年內,新河鄉中心小學將依次對教學樓、食堂、體藝館等進行提質建設。據新上任的校長張楚介紹,這個想法由來已久,但由于資金短缺,項目一直未能啟動。2020年,張楚任校長后,不僅多次登門游說鄉友,還積極向縣里爭取政策支持。目前,學校已經募集到700萬元。剛一上任,就肩負如此重要的工作,張楚有些忐忑,但又干勁十足,“局里鼓勵干部立功,我們才能放開手腳做事。”
“領頭雁”的積極作為,帶動了全體教師,全縣教育生態也由此走向良性發展。“從2017年至今,全縣小學一年級到高三年級(含職高)在校生數,保持逐年增長態勢。”展望“十四五”華容的教育發展,華容縣教體局局長龔成明信心滿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