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立根鑄魂 專業以文育人 ——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推進“三全育人”實踐探索
近年來,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立足學院專業特色,圍繞非遺文化傳承與創新,以文化育人為主線,強化“德技并修”育人理念,以管理育人、服務育人、資助育人、組織育人為載體,將課程育人、科研育人、實踐育人、網絡育人、心理育人貫穿起來,打通育人經脈,推進“三全育人”“工美實踐”,以校訓為譜譜寫出“立德”“精藝”“善美”“致用”的交響樂章。
“第一課堂+第二課堂”相輔相成,傳承技術技能,呼喚人文素養
在課堂主渠道的育人活動中,學院充分發揮專業教育“第一課堂”聚焦中華手工技藝傳承創新的輻射作用,廣泛采用工作室化教學,將傳統手工藝承載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和工匠精神融入教材、載入課堂、注入學生頭腦。在課堂教學和傳授手藝的同時,弘揚精益求精、潛心琢磨的匠人精神,既育人也育心。打造以“工藝中國”和“中華非遺”為代表的金牌思政選修課,涵蓋史論、書法、民族服飾、園林、圖案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非遺文化,由校領導、手工藝大師和知名校友組成的講師團發揮“偶像”效應,言傳身教、春風化雨。“工藝中國”課程還推出海外版,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烏茲別克斯坦開講,講好中國故事。
作為“奮進新時代中華傳統美德職教行”上海牽頭院校,學院發揮自身專業優勢,增強校園文化“第二課堂”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育人方面的系統性和延展性,打造具有藝術特色的“中華誦”和“詩詞大會”育人平臺,承辦上海市職業院校“傳承的力量”微視頻大賽等系列校園文化品牌活動,用藝術形式表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精髓。學院還不斷完善“精品活動全校統籌,特色活動二級學院主導,個性活動社團拓展,日常活動班級開展”的多層次校園文化活動格局,通過主題班會、社團活動、志愿服務、創業訓練營、勤工助學等活動大力弘揚中華傳統美德。
“校內教學+校外實踐”相得益彰,培育創新意識,倡導勞動精神
學院深刻認識勞動教育對職業院校人才培養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視創新創業教育、職業素養教育和勞動實踐教育。以上海市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示范基地建設為抓手,以工藝美術原創中心、創新創業眾創空間等校內創業實踐孵化基地為載體,將創新精神和創業意識融入專業教育,形成“3+7+5”的“雙創”教育生態體系。即圍繞“非遺+”“文創+”“互聯網+”3個著力點,通過“社團孵化、創業訓練營、創業大賽、三創峰會、創意市集、大師講堂、精英俱樂部”七大主要載體,實現“作品—產品—商品—藝術品—人品”“五品”融通。成功立項上海市大學生文創實踐基地項目,獲評上海市人社高校創業指導站A級指導站,學生創業率達6%。
學院師生發揮專業特長服務城市發展,如將建筑垃圾回收再利用,使用3D打印技術制作垃圾分類廂房,得到社區居民廣泛好評。在嘉定區啟動“我嘉文創館”項目,選拔優秀學生創業團隊和文創品牌入駐,研發展陳文化創意產品1000多種、體驗課程50多項。
“溢出本地+輻射外地”相互促進,畫思政同心圓,助力精準幫扶
學院以上海高校“三全育人”共享基地為載體,整合了承載工美校史、非遺特色、人文底蘊的校史館、博物館、大師工作室等資源,并積極開展“環工美”育人場地的共建共享工作,面向全國兄弟院校、滬上及區域內中小學,結合學校教育教學中涌現的特色亮點,開展形式多樣的觀摩體驗活動。同時,將“送課上門”與“開門辦思政”相結合,每學期送課進嘉一聯中和嘉定中學,搭建區域內大中小學思政一體化交流共享平臺。主動服務嘉定產業發展和區域經濟發展,為嘉定教育部門、氣象部門、城管部門以及實驗小學、南苑小學等提供環境改造與公共藝術環境設計服務,為華亭鎮鄉村振興示范村建設提供專業支持。
此外,學院還組織服裝、皮具、玉雕、首飾、環藝、數字媒體等專業師生團隊深入云南、貴州等少數民族地區,用設計助力少數民族地區傳統非遺工藝振興,增強師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將善與美的種子播撒在祖國大地上。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將公益項目帶進畢業設計,開展美化鄉村墻繪畢業設計公益項目,助力美麗鄉村建設,幫助當地打造鄉村振興品牌。
傳承創新,厚積薄發。上海工藝美術職業學院將繼續秉承文化自信的方針,積極探索、穩步形成基于工藝美術辦學特色的文化育人路徑,打造一批工美“三全育人”品牌,為培養“具品德、能設計、懂材料、會制作”的優秀工藝美術人才提供不竭動力,為服務上海城市美好生活作出應有的貢獻。(俞超)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