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雙減”正在成為浙江杭州各地各校工作的自覺—— 課后服務“全方位”落地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6  閱讀:次   |
42.9K

  最近,在浙江省杭州市公辦初中提質強校研討會上,“雙減”成為市、區兩級教育行政部門的研究重點。“‘雙減’背景下,重新審視和布局教育教學,正在成為杭州市各地各校的工作自覺。”杭州市教育局局長沈建平說。

  自“雙減”政策實施以來,杭州市全面發揮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打造全方位課后服務。全市82.9%的小學生、87.8%的初中生報名參加課后服務。教育部“雙減”監測平臺調查顯示,杭州市97.79%的中小學生、97.94%的家長表示滿意。

  課程:一校一策,群團合作

  今年7月,杭州八個城區率先試點開展小學生暑期托管服務,啟用100個左右暑托點,探索課后服務經驗。在此基礎上,8月下旬,教育、人社、財政等9部門聯合發文明確課后服務擴面提質,形成“1+X”全市課后服務總模式,各地各學校發揮自身動能,立足特色設計“一校一策”。

  “先把超時的、低效的作業實實在在減下來。”西湖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區升級了區域作業資源庫和名師在線平臺,探索布置、完成、鞏固、輔導一站式的“智慧作業”,試點學校15所、使用師生數3000余人,新學期作業量整體減少約1/4,學生作業正確率提升5%左右,師生滿意率達88.6%。

  作業時間少了,拓展學習的時間就多了。西湖區文新小學開發了29個“X”課程,學生在智慧教室里玩編程和航模,在蝴蝶坊進行蝴蝶項目的研究,在室內大廳里跳起了街舞。建德市新安江一小開設了場館課程、特色課程、校級社團等一系列課后服務。校長鄭衛榮介紹說,校史館、生命體驗館、節水館、勞動基地、射擊房全部開放,原先參加社團才能玩的項目,如今面向了更多學生,“只要班額允許,學生都可以報名,有些課是要秒殺的。”

  為了豐富課程內容,杭州市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充分整合群團資源。杭州市教育局專門發文加強青少年宮與學校合作,24所中小學校完成了簽約,開設拓展型課程197門,參加學生數過萬。臨安區整合轄區資源,區文化館、博物館、圖書館每周都有課程提供。拱墅區制定了套票打卡機制,設置了10條體驗路線圖,鼓勵學生在第二課堂、假日小隊活動中開展“雙減之旅”。

  保障:護校安園,疏堵行動

  實施課后托管服務后,學生放學交通流易與下班晚高峰交通流疊加,引發道路擁堵。杭州市“雙減”工作專班及時研究制定“護校安園”方案,專門設置了課后服務組。

  組內的交警部門、教育部門借助大數據治理,全面排摸接送家長、上放學時間、接送方式等基礎數據,分析擁堵成因。公交集團精準優化公交站點,調整時間,開通了600多條“求知專線”,14條線路延長服務,滿足學生乘車需求。“原來都是坐著爺爺的電動自行車上下學,刮風下雨特別不方便。有了這專線接送,我爸媽也不擔心了。”杭州市錢塘實驗小學學生小彤說。

  在此基礎上,各地各校合理制定錯時上放學方案,組織教師、家委會代表、志愿者參與“疏堵行動”。全市超過90%的學校設置了“愛心志愿者護學崗”,每天參與護學人數超過1萬人次。例如,西湖區三墩鎮專門開發了“數字大腦+區域聯盟”,線上線下聯動響應。線上通過一體化智治“天眼”功能,實時了解到每所學校在上下學高峰時段校門口的交通和人流情況,對于交通擁堵、人流密集的學校門口,中心工作人員第一時間下達指令,指派疏導治理。線下,由鎮派出所民警、交警、綜治隊員、志愿者以及安保人員成立護學崗,對每所學校上下學高峰時段進行現場疏導。

  服務:政策配套,辦好實事

  “全市在推進‘雙減’過程中,也會遇到一些急難愁盼的問題。我們從每一件小事入手,把‘雙減’這件實事做好。”沈建平說。

  為解決延后托管的問題,蕭山區提供了專門的配套服務,每天下午為全體小學生免費提供點心。在蕭山區金惠初中記者看到,下午第二節課后,學生就享用起了“課間餐”:酸奶配上手撕面包,或是華夫餅、菠蘿包、夾心吐司……變著花樣的“暖心甜點”成了每天學習中的小驚喜。學校還專門成立了一支監督隊伍,隨時抽檢用餐情況,根據學生和老師的意見調整下一周的課間餐菜單。

  為解決教師負擔問題,淳安縣專門改造了一批供教師休息的“教師驛站”。寄宿制學校的每位教師分配到一個帶衛生間的房間,非寄宿制學校增設教師休息室,配備桌椅、沙發、茶幾、書架等功能性設施。全縣14所初中在做好學生供餐的同時,為教師提供“暖心晚餐”,解決了270名教師、特別是家有幼兒的女性教師無法及時回家照管家庭的問題。建德市聚焦晚托后山區老師們遲遲不能回家的難點問題,打造“安居計劃”,完成偏遠小學教師公寓改造約4800平方米,實行賓館式管理,24小時熱水,家電齊全,還設有共享廚房等場所,讓教師住得暖心舒心。

  同時,為提高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效率,減輕不必要的教學負擔,臨平區、桐廬縣強化數字賦能全面提升教師工作效率。各校深挖“學校大腦”平臺功能,精選題目入系統、作業反饋用掃描、學業分析智能化和班級日志常態化,減少教師工作量,及時掌握新學情。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