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沈陽市第九中學:全方位發展藝術教育 打造“潤德文化”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7  閱讀:次   |
42.9K

  遼寧省沈陽市第九中學(以下簡稱“九中”)始建于1737年(乾隆二年),1949年更名為沈陽市第九中學。九中的教育者始終堅持追尋學校的育人價值,在不斷摸索和沉淀中,九中“拼搏成就幸福未來”的辦學理念應運而生,即遵循教育規律,教育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生活、學會創造”,真正成為社會所需之人才。如今的九中,已成為沈陽教育界一道獨特風景。在辦學之路上,九中開發了音樂特色課程,帶動了藝術教育的全方位發展,成為“全國學校藝術教育先進單位”“沈陽市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沈陽市優質特色普通高中”。

  “潤德工程”

  培養人格健全的青年

  “育人為本,以質立校,幸福教育”是學校辦學理念的細化。在這樣的理念指導之下,九中根據不同學情的不同特點形成了適合不同教育階段的教育理念,即:能力為重,品德為先,文理并重,多元成才。九中的德育以“敏毅誠樸,至賢至德”為精神發端,以培養身心健康、生活樸素、心地善良、腳踏實地、專心學習的具有健全人格的有為青年為目標,大力實施“潤德工程”。

  “潤德工程”來自九中的校園文化——“潤德文化”。“潤德”是九中“幸福教育”的特色,文化在潛移默化中循序漸進地浸潤人、感染人、熏陶人。九中的校園里,高一年級每個班級的墻上都懸掛著《朱子家訓》和《曾國藩家訓》,高二年級每個班級的墻上呈現的是“諸子百家”主題,高三年級每個班級的墻上則是《道德經》中的名句。走廊中隨處可見的是“‘四有’好老師”“四個引路人”“四個相統一”“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儉成德”“靜修身”等誡勉師生立德樹人的名言。九中通過“潤德文化”,把中華民族幾千年來修身、成人、立業的優秀傳統文化轉化成校園內無處不在的可視化教育。

  “潤德工程”的根基在于主題教育課程,落實到各個年級,便形成了高一年級以“正心”為核心、高二年級以“立信”為核心、高三年級以“善行”為核心的格局。學生每天進行晨誦和午讀。5分鐘的晨誦以《古文觀止》中的經典文句為主,引導學生正確認知人生的意義;5分鐘的午讀以高考背誦的古詩文為主,讓學生快樂學習、熟稔高考篇章。學校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日常的德育管理有機結合起來,結合時政熱點,開展主題團日、校園之星等活動,實現日常德育精細化管理;利用重大節日,開展生活教育、生命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

  以藝為品

  讓所有學生享受藝術教育

  九中與藝術教育結緣,懷揣著“激活歷史,點燃未來”的文化理想和“興于詩、立于禮、成于藝”的教育理想,扎扎實實地培養學生對藝術的熱愛,讓更多的學生接受藝術熏陶,把藝術教育打造成了業內知名的金字招牌。

  花開時節動京城,九中在全國首屆中學生藝術展演上獲得了二等獎;須上高峰八百盤,在2007年全國第二屆中學生藝術展演中,九中再次以原創民樂合奏《滿鄉情》獲得一等獎和創作獎……一次次的成功體驗,讓九中更加堅定了將藝術教育之路走下去的決心。學校繼交響樂團之后,又創建了民樂團,招收的學生多數是具有演奏基礎的特長生;同時,學校繼續豐富特色項目,開展校園劇、課本劇演出,學生共同創作劇本和音樂,在排練中滋養著內心藝術的種子;在語文、英語、政治、歷史等科目的課堂上,也時常上演精悍短小的小品。

  “一體兩翼”

  構建整體化藝術成長課程體系

  除了不斷探索多彩的藝術教育形式以外,九中始終在深耕藝術教育的內核——課程。“特色高中建設要求立足課程、厚積文化,以國家課程為基礎,以特色拓展課程為延伸,以豐富的社團活動課程和假期實踐課程為補充,來構建學校整體課程體系。”秉持這樣的思路,九中構建了“一體兩翼”的藝術成長課程體系。

  “一體”即以音樂課程為核心課程。音樂能夠啟迪智慧、放飛心靈,使人身心愉悅;能夠幫助學生形成健康、向上的情感意識,使學生向善、向美,具有同情心、同理心;能夠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增進學生對生活的理解。“兩翼”指人格成長的“拼搏課程”和智慧啟迪的“幸福課程”。“拼搏課程”包括生涯規劃與活動體驗兩大類課程,開發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為學生搭建體驗學習的舞臺;培養學生健康的情趣愛好,提升學生感受美的能力,健全學生人格,達到豐富生活、陶冶情操、修心養性的目的。“幸福課程”包括科學拓展與能力培養兩大類課程,力求在學科專業的基礎上幫助學生拓展視野、儲備充足的知識與生活能力,并引導學生在科學探索、自動實踐、大膽思考與快樂動手的過程中,形成創造幸福的能力。

  針對藝術教育的各個分支,九中研發了精細化的課程體系。其中,音樂學科設置兩個選修系列課程,每個系列下設不同側重的模塊。比如音樂創作,是培養學生藝術想象力和創造力的園地,也是讓學生進一步獲得音樂基礎知識和學習音樂基本理論的模塊;又如西洋管弦樂合奏,讓學生初步掌握西洋管弦樂器,共同演奏簡單樂曲,都有登臺表演的機會。

  成功心理學社、魔術社、影視社、小作家記者社……通過不斷豐富的社團內容,九中開啟了社團活動課程建設。為了持續激活學生社團建設,九中的社團課程按學年計算,每學年兩個學分,一學年分為兩個學期。從2013年3月起,每名學生都必須參加一門社團活動課程。學生根據興趣選擇適合自身發展需求的社團,課程以學生自主管理為主要模式,教師給予相應的指導。

  除了特色拓展課程和社團活動課程,九中還注重全時驅動,以主題活動課程和實踐活動課程保證藝術教育的連續性、穩定性、深入性。因此,九中的校園一年四季都是學生活躍的舞臺:每年3月的“學雷鋒”美術展覽,展出手工制作、文化衫設計、繪畫、十字繡等作品;“夏之聲”系列主題活動,包括校園卡拉OK比賽、主持人大賽、個人才藝大賽;“秋之頌”主題活動,包括中華經典誦讀和“班班有歌聲”班級合唱節;“冬之韻”主題活動,用一年一度的“迎新元旦文藝匯演”掀起高潮……

  “繼續開展以聲樂為特色的課程群、開展以美術教育為特色的課程群、構建以播音主持為特色的課程群”,這是九中近3年的計劃。圍繞藝術教育這一特色開展校本課程,九中依然“在路上”,未來將繼續以傳統項目合唱樂團特色為生長點,建立以不同特色課程為依托的課程群,構建“一主多從”的辦學模式。

  綜合工程

  把藝術特色鑄成優質品牌

  如何將藝術教育辦得有聲有色?細數九中走過的路程,從藝術特色雛形到將藝術教育鑄成優質品牌,學校開展的是一項綜合工程。

  在深化藝術課程校本實施方面,九中緊緊圍繞“藝術教育”這一特色開展校本課程的實施工作。注重學生的美術、聲樂、播音主持等特長,充分利用社會資源,開發本校和本地的文化藝術教育資源,逐步實現辦學模式和社團活動內容的個性化、多樣化。

  在藝術課程教學評價方面,九中不僅評價學生,也對教師的教學行為和學校的教學決策進行評價。不僅評價學生對藝術技能的掌握和認知水平,更重要的是評價學生在情感態度、審美能力和創新精神等領域的發展狀況,把靜態地評價教學結果與動態地對課程實施過程進行分析評價結合起來,通過改革逐步建立促進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藝術課程評價體系。

  在校內外藝術活動方面,九中始終加強品牌活動引領,開展課外與校外藝術活動,做到有計劃、有措施、有師資、有制度。除了單項藝術活動和學校定期舉辦的綜合性校園藝術節,學校還把藝術活動和校園文化建設、社區文化建設相結合,面向全體學生,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大膽表現和創造,并在普及的基礎上,盡可能滿足學生自我提升的愿望。爭取社會各界和家長的支持,積極開展藝術教育方面的比賽、演出、展覽等活動,為學生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

  在藝術教師隊伍建設方面,九中推廣藝術教學的成功經驗,進一步探索培養復合型藝術教師的新模式、新途徑。“建設一支以專職教師為主、數量和質量都能夠滿足學校藝術教育需要的藝術教師隊伍,爭取在未來的3年中,培養出市級特色學科帶頭人。”這是九中希望達成的目標。

  九中的藝術教育,順勢而為,腳踏實地。不忘初心,方得始終。讓每一名學生都享受藝術教育的高遠理想,以及在藝術教育課程、教學評價、校內外藝術活動等眾多領域的深耕,共同成就了九中的特色品牌。

  (佟風華 郝美君 馬曉東 白俊 陸曉玲)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