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特區精神 敢闖敢試勇立潮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9  閱讀:次   |
42.9K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

  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

  ——習近平

  興辦經濟特區是黨和國家為推進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的一項重大決策,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上的一個偉大創舉。長期以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全國大力支持下,各經濟特區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勇擔使命、砥礪奮進,在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進程中譜寫了勇立潮頭、開拓進取的壯麗篇章,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大貢獻。2020年10月1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對特區精神進行了精辟概括:“要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

  特區精神的形成發展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全黨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1979年4月,廣東省委負責人向中央領導同志提出興辦出口加工區、推進改革開放的建議。鄧小平同志明確指出,還是叫特區好,中央可以給些政策,你們自己去搞,殺出一條血路來。同年7月,黨中央、國務院批準廣東、福建兩省實行特殊政策、靈活措施,先行一步,并試辦出口特區。1980年8月,黨和國家批準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置經濟特區。1988年4月又批準建立海南經濟特區,明確要求發揮經濟特區對全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窗口和示范帶動作用。

  開始辦經濟特區,大家都沒有經驗,有人贊成,有人懷疑,也有人反對。然而,經濟特區在一張白紙上演繹精彩,涌現了一個又一個全國第一,先后敲響中國土地拍賣“第一槌”、發行新中國第一張股票、創辦第一家股份制企業、發行全國第一張信用卡、建立全國第一個商品房小區、建成我國第一個以“國際”冠名的民用機場、第一個取消糧油憑票供應等。經濟特區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偉大奇跡,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春天的故事”,取得了令世界刮目相看的偉大成就。總結經濟特區的發展經驗,鄧小平同志指出:“特區是個窗口,是技術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識的窗口,也是對外政策的窗口。”實踐證明,經濟特區在經濟體制改革中發揮了“試驗田”作用,在對外開放中發揮了重要“窗口”作用,成為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探路者”。經濟特區是中國共產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早期實踐,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先行地、試驗區、排頭兵,更是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

  偉大實踐孕育出偉大精神。經濟特區的發展實踐淬煉出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2018年4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周年大會上就曾強調,要“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此后,又在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祝大會上強調,要繼續發揚特區精神,激勵干部群眾勇當新時代的“拓荒牛”。

  特區精神的科學內涵

  習近平總書記從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高度來凝練特區精神,賦予了特區精神新的科學內涵。

  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鄧小平同志1985年6月曾指出:“深圳經濟特區是個試驗,路子走得是否對,還要看一看。”經濟特區就是靠這種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開辟了一條新路,充分發揮了特區“試驗田”和“窗口”作用。習近平總書記指出:“40年來,我們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大膽地試、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使經濟特區發展獲得了前行的動力,破解了發展過程中遇到的思想觀念、體制機制障礙,創造了經濟特區發展的偉大成就。1992年春,鄧小平同志在南方談話中指出:“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些,敢于試驗,不能像小腳女人一樣。看準了的,就大膽地試,大膽地闖。深圳的重要經驗就是敢闖。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正因為有了敢闖敢試的創新精神,經濟特區才能闖關奪隘,取得了巨大發展成就。

  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時代大潮奔涌向前,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注定要被歷史淘汰。敢為人先就是敢于嘗試、敢于探索、敢于創新,敢闖禁區、盲區、難區,“殺出一條血路來”。作為“試驗田”,破解當時計劃經濟帶來的某些過度集中的弊端,并對外發展經濟技術交流,探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繼而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進程,從先行先試到先行示范的經濟特區,處處都彰顯其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考察時指出,要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優勢,創造更多經驗,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只有弘揚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勇當開拓者,才能在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上推進改革開放。

  埋頭苦干的務實精神。空談誤國,實干興邦。鄧小平同志曾經囑托全黨:“從現在起到下世紀中葉,將是很要緊的時期,我們要埋頭苦干。”習近平總書記也把“埋頭苦干”作為特區精神的重要內涵,曾指出“為實干者撐腰,為干事者鼓勁,以昂揚的精神狀態推動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經濟特區的今天,正是靠埋頭苦干的務實精神干出來的。1982年深圳建設國貿大廈的時候,建設者住的是用毛竹搭的簡易工棚,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夏天蚊蟲叮咬,冬天四面透風,在這樣的艱苦環境下,卻創造了舉世聞名的三天一層樓的“深圳速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看似尋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卻艱辛。深圳等經濟特區一路走來,每一步都不是輕而易舉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艱辛努力。”正是埋頭苦干,才換來了深圳等經濟特區今天的巨大成就。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是中國共產黨精神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鑄就特區奇跡的力量源泉。

  特區精神的時代價值

  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穩,一個民族才能在歷史洪流中屹立不倒、挺立潮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新起點上,經濟特區廣大干部群眾要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永葆‘闖’的精神、‘創’的勁頭、‘干’的作風,努力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創造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跡!”新時代我們要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

  新時代弘揚特區精神,甘當為民服務的“孺子牛”。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經濟特區改革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要聚焦到這個目標上來。經濟特區建立以來,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教育、醫療、住房等實現翻天覆地的變化。深圳地區生產總值從1980年的2.7億元增至2019年的2.7萬億元。財政收入從不足1億元增加到9424億元,實現了由一座落后的邊陲小鎮到具有全球影響力的國際化大都市的歷史性跨越。深圳率先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實現了由解決溫飽到高質量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特區精神所呈現的以人民為中心的肯干實干、闖勁干勁,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堅持為民服務、無私奉獻,甘當人民的“孺子牛”。

  新時代弘揚特區精神,勇當創新發展“拓荒牛”。創新是經濟特區取得巨大成就的不竭動力。40多年來,秉持這種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特區精神,經濟特區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轉變發展方式、創新社會治理、建設現代化創新型城市等多方面大膽嘗試,在改革發展中帶著一股闖勁,探索出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寶貴經驗,詮釋了創新發展的時代內涵。新時代繼續弘揚特區精神,就要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新發展理念貫穿發展全過程和各領域,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動力、求突破,著力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

  新時代弘揚特區精神,爭當艱苦奮斗“老黃牛”。“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特區是干出來的,特區是奮斗出來的。埋頭苦干是我們黨的政治本色,是特區一路走來、發展壯大的重要保證,也是特區繼往開來、再創輝煌的重要保證。大道至簡,實干為要。偉大夢想不是等得來、喊得來的,而是拼出來、干出來的。經濟特區的輝煌,是建設者一點一滴干出來的。新時代我們要繼續弘揚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努力續寫“春天的故事”,堅持肯干實干,保持爬坡過坎的壓力感、奮勇向前的使命感、干事創業的責任感,爭當艱苦奮斗的“老黃牛”。

  新時代需要新擔當,新時代呼喚新作為。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正處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實現高質量發展的今天,要繼續發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埋頭苦干的特區精神,在新的偉大征程上創造新的時代輝煌。

  (作者胡國勝系華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