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成長發生在天地間 ——湖北紅安推進特色勞動教育探秘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19  閱讀:次   |
42.9K

  春天,師生一起開墾、播種;夏天,師生一起鋤草、除蟲;秋天,師生一起采摘果實,感恩土地的饋贈……在湖北省紅安縣這片浸潤革命烈士鮮血的“紅土地”上,一場場勞動教育,隨著四季流轉自然生成。

  新時代的勞動教育應該是什么樣子?在“雙減”政策的背景下,紅安縣勞動教育探索出了哪些經驗?如何形成紅安特色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并加以推廣?如何引領勞動教育課程有效推進與常態化實施?記者就這些問題進行了采訪。

  依托“1+N”課程實踐,讓勞動教育更立體

  “天剛微微亮,我便來到廚房,先給西紅柿‘洗洗澡’,再切成小塊放進碗里;接著我把雞蛋打散、攪勻,之后把油燒熱,將雞蛋倒進鍋里翻炒,最后倒進西紅柿。爸爸媽媽起床后,看見這盤西紅柿炒雞蛋,開心地笑了……”紅安縣永河小學五年級(1)班學生黎榮坤在《班級勞動日記》里生動描繪了這樣一個溫馨的畫面。

  像這樣的故事,在紅安縣每所學校每天都在發生。記者了解到,紅安縣各所中小學立足校情,挖掘特色,積極開展勞動教育實踐活動,其課程建設經驗先后在黃岡市、湖北省勞動教育培訓會上交流。日前,在2021中國教育科學論壇上,紅安縣教育科學研究院副主任余向紅以《紅安縣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策略與途徑》為題,將紅安縣勞動教育課程建設的經驗推向全國。“依托課題,利用資源,規劃先行,系統培訓,持續推進。”這就是紅安縣探索出的推進學校勞動教育課程實施的具體途徑。

  記者獲悉,紅安縣現有6所承擔或參與省市勞動教育課題實驗的學校,由教科院組織實驗學校集中研討,制定了中小學勞動教育課程規劃與實施的系列指導意見,并形成了“四大勞動實踐項目”:生活服務勞動實踐、特色技能勞動實踐、學科背景勞動實踐、基地生產勞動實踐。

  “紅安縣勞動教育資源豐富,類型眾多,因此,我們建議學校在進行課程規劃時,結合勞動教材,以‘1+N’的方式組合設置課程內容。”余向紅說,“‘1+N’中的‘1’,指的是生活服務勞動,這一部分是全縣各學校勞動實踐課程規劃的必選內容。‘1+N’中的‘N’,指的是學校根據實際,自主選擇1—2項特色勞動實踐課程內容,與生活服務勞動組合,形成本校的勞動實踐課程內容板塊。”

  “這種課程內容規劃方式,既保證了每個學生接受基本的勞動教育,又能形成不同的學校勞動課程特色,讓勞動教育更豐富、立體。”余向紅表示。

  立足學生生活,讓勞動教育課程落實落地

  采摘、分揀、裝袋、擺攤、售賣……“一條龍服務”的蔬菜售賣活動,近日在紅安縣馬崗小學如火如荼地上演著。這樣“接地氣”的勞動課,正是紅安縣探索出的4種勞動教育實踐課型之一。

  勞動教育課到底應該怎么上?紅安縣給出了自己的答案:以學生親身體驗和參與為主要形式的現場實踐課;以參觀、訪問、欣賞、聽報告等方式開展的感知欣賞課;以某個具體的勞動技能、方法、工具使用為教學內容的技術指導課;以學生個人或團隊的勞動實踐經歷為主要內容,以交流展示為主要方式的展示分享課。

  此外,據該縣教育局基礎教育股負責人劉會文介紹,為了保障學校勞動教育課程的落實,各所學校還加強了對學生學習情況的評價。

  跟蹤評價。以勞動手冊(或記錄表、檔案袋)的方式,一周一記錄,一月一交流,一期一展示,一年一總結。這種評價方式重在督促、幫助學生養成勞動習慣,確保勞動實踐課程常態化實施。

  激勵評價。通過評選勞動小能手、作品成果評獎等方式,以獎代評。這種評價的主要功能是用榜樣的力量激勵學生熱愛勞動、創造性勞動,感受勞動的光榮。

  即時評價。根據具體勞動技術指標當堂評價,并用以指導學生勞動實踐,適合在勞動實踐教學時當場使用。

  立足鄉情校情,形成有特色的校本勞動教育課程

  “植物開出的第一朵花,結出的第一枚果實,都給學生帶來莫大的快樂;到了秋天收獲的季節,學生們挖紅薯、摘花生,忙得不亦樂乎,這就是勞動之美。恰逢其時,四時勤作,讓學生在勞動中體悟生活的實質,感悟生命的真諦。”紅安縣虎門小學教師李佳如此闡釋勞動之于學生的意義。

  記者了解到,早在2021年春季,紅安縣6所實驗學校就分別開辟了勞動實踐基地,學生種植了花生、大豆、紅薯等農作物和黃瓜、辣椒、西紅柿等蔬菜。所有學生都完整經歷了整地、選種、播種、澆水、松土、除草、施肥的全過程。

  與此同時,在該縣勞動教育課程推進策略和規劃路線指導下,6所實驗學校的核心團隊分別進行了勞動教育課程規劃和設計,形成各具特色的校本勞動教育課程:紅安縣永河鎮所產的豆制品為國家級地標產品,永河小學開發的特色勞動教育課程就是“豆課程”;太平橋小學聘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紅安繡活傳人劉壽仙老師教學生學刺繡,制作五彩繽紛的“寶葫蘆”;馬崗小學則把設計與制作類技能教育作為勞動教育內容進行開發……

  學習不止于課堂,成長發生在天地間。“勞動教育從理論到實踐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只要合理設置,長期堅持,勞動課程的育人功能是可以伴隨一生的。”該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曾紅波表示,將繼續挖掘、整合地域資源,探索勞動教育新模式,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功能,為學生的全面成長奠基。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