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市奎文區探索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 三縱三橫“織密網” 多元一體“筑牢墻”
幼兒園的孩子們“看紅船、畫紅船、拼紅船”,生發熱愛紅船的感情;小學生傾聽“紅船故事”串燒,感悟紅船播下的希望火種;初中生通過小組合作探究“紅船精神”的具體表現;高中生結合所學知識理解“紅船精神”的內涵;大學生則要學習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解析“紅船精神”的本質內涵和時代意義……近日,在山東省濰坊市奎文區,一場以“紅船精神”為主題的“同城大課堂”,讓全區4.5萬余名大、中、小、幼學生耳目一新。這也是今年奎文區“同城大課堂”以30種“中國共產黨人精神”為主要內容開設的88節思政課之一。
今年以來,濰坊市奎文區深入探索推進“三縱三橫,多元一體”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從管理機制縱向聯動、橫向協同,育人載體搭建橫向“點帶面”、縱向“共同體”,課程建設橫向學科融合、縱向學段銜接等三大方面的縱、橫兩個方向,密織思政育人網絡,全面提升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雙向貫通、協同育人水平。
“在管理機制方面,縱向上我們健全完善了區級、校級、級部三級聯動的思政育人領導管理機制,且區委教育工委領導班子成員每人至少建立兩個黨支部思政工作聯系點,今年班子成員已經深入聯系點開展思政育人工作調研70余次,上黨課、作形勢政策報告32次,指導學校開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改革研討16次,切實幫助學校提升思政鑄魂育人工作水平。”濰坊市奎文區委教育工委常務副書記、奎文區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王玉興說。
在橫向上,奎文區積極統籌學校內、學校間和家校社各方力量,共筑協同育人網絡,學校里人人爭做育人導師,學校間協同舉辦“支部聯動會”“黨員思享匯”,開設“書記工作室”“思政育人工作直播間”等,優勢互補共同提升思政育人水平。此外,奎文區還聘任了一批先模人物、優秀社區黨支部書記和學生家長作為思政特聘導師。
“苦不苦,想想紅軍兩萬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輩。”濰坊市育才學校立足學校建設的“兵團歲月”紅色歷史,特別聘請47年前參與學校建設的原濟南軍區山東建設兵團二師政治部干事、今年已82歲高齡的崔宏讓老人,為全校師生講述當年學校建設、城市建設的歷史,上了一堂別開生面的思政大課。
在思政育人載體搭建方面,奎文區橫向上“點帶面”,縱向建設“共同體”?膮^首先建立了市、區、校三級思政工作室,以點帶面從制度建設、項目研究、年度評估等8個方面加強管理,輻射帶動了一批教師快速成長。該區于海燕老師思政工作室深入推動“思政+特色”“思政+學科”“思政+實踐”育人研究實踐,打造了一批特色思政育人品牌課程。該工作室剛剛參加工作一年的王靖涵老師,在全區的道德與法治教學比賽中獲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在縱向上,奎文區教體局與青島大學、濰坊學院合作共建,簽訂大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聯盟協議,推動轄區內幼兒園、中小學與高校在課程建設、教學改革、師資培養、特色創建等方面合作共建、資源共享。
在課程建設方面,奎文區橫向推動學科融合,縱向推動學段銜接,積極探索融入式、嵌入式、滲透式的教學方法,有力保障各學科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從2018年以來,奎文區采取“多科多人協同備課、一人融合全科授課”的方式,已開發了“我愛我家”“祖國的萬水千山”“長征精神”“航天精神”等一至九年級跨學科融合育人課程380余節?v向推動學段銜接,奎文區幼兒園、中小學與高校聯合建立了大中小幼一體化課程建設團隊,開展教師“手拉手”備課機制,通過集體備課、互相聽課、共同磨課,目前已經研發適合大中小幼5個學段、不同年級學生學習的系列思政課127節,建起了思政育人資源網上共享庫。
“通過學習6位老師集體跨學科備課的‘航天精神’一課,我不僅全方位、立體化了解了航天精神的基本內涵,還在心中播下了一顆紅色的種子,立志要做好航天精神的傳承人。”奎文區德潤學校八年級學生葛怡寧說。
“下一步,我們還將持續深入探索完善‘三縱三橫,多元一體’的大中小幼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工作,努力形成上下聯動、左右協同、多措并舉、多元互動的思政育人一體化網絡,落實好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王玉興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