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廣州市:優化作業設計,打出減負提質“組合拳”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21  閱讀:次   |
42.9K

  ■落實“雙減”政策聚焦高效課堂

  作為首批“雙減”試點城市,廣東省廣州市發揮專業智慧,轉化研究成果,壓減作業總量,控制作業時長,推動作業進階設計,優化作業設計,切實把“雙減”落到實處。

  打出作業減負提質“組合拳”

  根據國家及廣東省發布的“雙減”政策,結合調查結果,廣州市打出作業減負提質“組合拳”,制定了《廣州市教育局關于加強義務教育階段作業設計與實施的工作指引》,“伴隨拳”為《小學語文等12個學科作業設計與實施示例》,“輔助拳”為《作業設計與實施研究小課題選題指南》,三拳疊加,綜合施策,提高作業設計質量和管理水平。

  “作業優化指引”提出“依據課標、立足教材,總量適度、質量優先,突出情境、解決問題,進階設計、著眼思維”的思路,明確了9個設計要點,提出4個實施要點。“學科示例”將作業分為基礎題、提升題、拓展題等類型,分別提供若干典型示例,著力優化過程性、彈性化、分解型、情境類作業設計。“作業小課題研究”為教研部門和教師提供了28項作業研究課題方向,指導教師結合一線教學實踐開展研究。

  提出作業優化設計“新主張”

  在推動“雙減”政策落實過程中,廣州市教育研究院結合優化作業設計的研究成果,針對廣州市學校落實“雙減”政策提出了四點要求:

  一是注重作業的過程性設計。作業不是“考試題”,作業要體現知識獲得、能力形成的過程,不要追求以“練”定水平、以“練”分等級。各學科要根據認知發展過程、知識獲得過程、能力形成過程設計序列化的作業,以此支持學生學習的全過程,反對把作業作為“終結性評價”的試題,用終結性的試題來代替作業。作業本質是自主練習,不是考試。

  二是注重作業的彈性化設計。作業不是“終結器”,強調作業從知識層級向能力跨越,注重分層設計,允許一定程度的自主選擇。各科突出知識向能力轉化的作業研究,分層分級,做到彈性選做。

  三是注重作業的分解型設計。作業不是“超綱術”,作業是一個系統,由點、面、域構成,各學科要圍繞學科育人目標,系統設計作業,設計整本書作業、單元作業、課時作業、知識點作業。

  四是注重情境類作業設計。作業不是“紙上兵”,作業是學生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環節和載體,素養形成要讓學生在情境中運用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作業設計要有一定量的情境問題解決類題目,根據“教學目標→問題情境→作業解決→引導關注社會與實踐”這樣的鏈條開展作業設計。應進一步提升情境類的作業在學生整體作業中的比例。作業練習本質是結合實際生活解決問題,而非紙上談兵。

  實施作業優化“真行動”

  各級“雙減”政策頒發后,廣州市各學科開展主題教研,各學校進行校本創新,共同推進作業優化設計實踐探索。

  比如廣州市教育研究院數學學科基于教學成果“廣州市初中‘玩轉數學’創新活動的開發與實踐”,組織全市初中數學教師進行了一系列關于“初中數學項目式作業設計”的研究,以“減量提質”為根本目標,以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與創新精神、教師角色轉變為導向,探索基于真實情境和生活實踐的問題解決類的作業設計,將教研成果轉化為常規教學實踐。這一作業設計實現了“三個結合”:將“項目式活動”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將“素養第一”的教學理念與“做中學”辯證有效地結合,將育人目標與“減負提質”相結合。此設計也實現了“三個轉變”:課外學生活動向課內外項目式學習轉變,定向探究向開放性探究轉變,部分學生參與向全體學生參與轉變。此設計還實現了作業效益最大化,減少了筆頭作業,提升了數學學習能力、應用能力及高階思維。

  美術學科以“著眼審美、突出情境、素養導向、分層要求”為指導思想,從“備—教—學—評—研”著手提高作業設計與管理質量,按“基礎類—提升類—拓展類”分層進階要求幫助學校優化作業設計與實施,形成了《初中美術作業優化設計案例》。突出美術作業三大特色:作業設計強調目標導向,要求體現與課程、單元、課時的教學要求及評價目標的一致性,發展學生對美的感知、想象和理解能力。作業內容強調功能定位,要求依據作業目標和教學要求靈活設計作業類型,積極探索基于真實情境和生活應用的實踐作業,彈性設計分層進階書面作業,以及多樣化欣賞探究的非書面研學作業。作業評價強調有效反饋,關注把“素養”“美”落實到課堂教學的各個環節,采用對話式、等級性、進階式評價等多種方式正向激勵。

  各學校也開展了一系列創新探索。從2021年9月以來,廣州實驗教育集團所屬學校承擔作業優化設計的實驗任務,開展了一系列創新實驗。

  廣州實驗中學推出了研究型作業,學校提出過程性設計、彈性化設計、分解型設計、情境類設計四大優化設計策略,提升作業質量。學校舉辦教師講座,對“四大優化設計”理念進行解讀,通過每周固定研討課進行實踐,不斷完善落實。此外,學校每周推出周末項目化活動及任務單。

  南沙灣區實驗學校制定了“綠色作業管理”制度,學校教學管理中心對全體教師作業布置和批改完成情況進行全面檢查,檢查包括個性化分層布置作業、作業量和時長、及時批閱、指導性評語、學生書寫與訂正等方面的情況。學校制定了《課后作業總量調控登記表》,由各學科組教師、年級組統籌作業量,并在校內進行公示。學校將作業設計納入各學科組集體備課和集體教研的范疇,優化初中作業設計理念,提高教師作業設計能力,重過程性設計——各學科突出“過程性練習、訓練”,反對終結性試題化練習;重彈性化設計——各學科突出知識→能力性練習的作業研究,分層分級,做到彈性選作;重分解型設計——各科分單元、分課、分知識點,細化作業設計,分解作業練習點、面、域,化解難度,提升漸進性;重情境類設計——開展基于情境問題解決的作業設計,以“教學目標→問題情境→作業解決→引導關注社會與實踐”為作業設計邏輯鏈。學校還向學生了解各學科作業布置和完成情況,針對教師作業布置和批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反饋并整改。

  花城實驗學校開展基于減負提質的專題研究和優質課評比,在控制作業量的基礎上,加強作業設計的層次性、針對性和拓展性,做到輔導面批面改、作業不離校。結合校園文化,學校設置了多個作業展示區域,建設了“同美作業”展廳,將各學科學生特色作業展示于此。

  花都石崗小學是一所生源以農民和進城務工人員子女為主的學校,過去因為作業多作業難,學生厭學現象突出,個別學生存在心理問題。學校結合自身情況實行“四環節”教學模式,全面優化學生在校時間,將每周三定為“學校無作業日”,每晚開通綠色作業通道,讓“雙減”工作切實可行、平穩落地。

  花都秀雅學校實施分層作業“一題制度”,以學生現有水平為基礎,將學生動態地分為A、B、C三個組,根據三個組學生的基礎和認知能力,圍繞教學目標,設置不同的作業要求,利用課本習題、教輔習題,命制“一道作業題”,包含三個訓練層次:第一層次為知識的直接運用與基礎練習,以掌握基礎知識為主,這部分是全體學生的必做題;第二層次為變式題或簡單的綜合題,重在技能訓練,提高速度;第三層次為綜合題或探索性問題,重在提高綜合能力。

  (作者方曉波系廣州市教育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廣州實驗教育集團總校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