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天地成就大事業
反思22年來的從教路,什么是我最大的心得?有三條:第一,人生真正的價值不是名與利,是用心做事后的價值感及內心的踏實寧靜;第二,只有堅守師德底線、立德樹人,方能扛起肩頭責任;第三,只有全心全意去愛,教育才能春風化雨。
身為班主任,我伏下身子堅守崗位,以一顆愛心對待學生,憑一份責任精心設計、潛心思慮,努力為每個孩子撐起健康成長的藍天。
牢記初心,追心逐夢
我生長在農村,見證了改革開放給人民生活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我深深記得:小學時,不固定的破舊倉庫是我們的教室,冬天時老師就用一塊大塑料布封堵在無框的門窗上抵擋嚴寒;室內點著小火爐,但四處透風的石頭墻冰冷,很多同學的手腳都凍傷了;石塊、磚頭是桌凳的腿,糟爛的自帶木板成了桌凳的面兒;破舊漏氣的籃球、足球是我們體育課上最大的期待,課間操、體育課時學生跑過的操場塵土飛揚;一塊凹凸不平的空地、一塊破舊的刷墨黑板、一根小樹枝做的教鞭、一個幾乎只剩下木板的掉毛板擦、一堆粉筆頭成了老師講課的舞臺和教具。
年少時我不懂:為什么我們的老師依然堅守沒有離開?后來我懂了,他們想通過努力讓更多的孩子走出農村,學有所成,改變命運、改變家鄉!
我的父親也是村里的一名教師,受到父親和老師們的影響,我報考了師范,選擇了做教育。我聽到親朋好友和村民們冷嘲熱諷,父親卻不時地鼓勵和勸慰我。但父老鄉親從內心里十分希望我能留下來,給他們的孩子更好的教育和培養。這一切,堅定了我踏實留下來的決心和信心。
滋情潤心,溫情育人
好老師成就好教育。在我的從教之路上,面對思想問題生、單親留守生、學困生、貧困家庭學生及身體特殊生,我一視同仁,講求方法策略,以情暖潤,引導孩子端正三觀、擺困脫難,重塑信心。
教師真正的力量來自關愛,這就是教師的“溫度”。好老師是帶著溫情育人的,這份溫度是熾熱的,是溫暖的,能春風化雨般滋潤學生的心靈。做個有溫度的教師,就是要做個有感染力、有親和力、有責任心的教師。
有溫度的教師,一定會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放在首位。我們教育工作的對象是有血有肉有感情的人,不能冷冰冰、硬生生地灌輸,和風細雨的教育比雷霆萬鈞的打擊更有力量和效果。
有溫度的教師重引導,而不挖苦、打擊和貶低。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老師和父母的認可和鼓勵,愛與尊重才能讓孩子快樂健康成長,促進孩子人盡其才。正所謂:心有光芒,必有遠“芳”!
凡而不庸,引路鑄魂
三尺講臺,是小天地更是大事業。我深知教育教學可以平凡,但不能平庸。所以,從教之初,我給自己的定位就是要“做一名平凡而優秀的教師”。置身課程改革進程中,站在新舊教材、新舊觀念的交接點上,面對不同的學情,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正確、合理乃至有創造性地發揮作用,把“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教學模式應用于實踐,需要我們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急先鋒。一直以來,我的課備受學生喜愛,我想正是因為點滴的積累、廣泛的涉獵,讓我的課堂不乏生動和激情。
要叩開學生的心門,首先要懂學生,做他們的傾聽者與知心人,我是學生課堂中的良師,是他們課下的益友。
想要全面了解一個學生,必須走進他的家庭,我充分利用家訪和家長會及時掌握學生學習和思想變化情況。我白天忙于工作,就常常利用下班時間家訪,冬天不知多少次騎自行車摔倒在冰雪路上。常常訪后到家已是深夜。雖很勞累,卻孜孜不倦,樂在其中。
教育教學中我非常重視道德示范、言傳身教。無論春秋冬夏,我都第一個來到教室,歸置物品,灑掃地面。在舊校舍時,冬天我點起小火爐,讓孩子們走進教室感到寒冬中的溫暖。集體勞動時,我從來不當“甩手掌柜”,總是汗流浹背地與孩子們一起干。
針對個別學生不愿及時完成作業的情況,我讓學生結合日常生活去體驗,告訴學生“學習是大腦在用餐”,讓學生明確目標,樹立遠大理想。看到有學生將沒吃完的零食扔進垃圾桶,我利用班會、晨會對學生進行節儉教育。
擔任班主任以來,我所接管的班級都能在很短時間內形成團結向上的班風。很多老師曾不解地問我有什么絕招,我笑笑說:“沒什么,我只是做到了一點,‘對父母離異的孩子多一些關心,對留守兒童多一些愛心,對基礎差的學生多一些耐心’。”
由于受家庭、社會及網絡的影響,現在的孩子身上存在學無動力、不能吃苦、迷戀網絡、缺少感恩等不良習慣。不同學生存在不同問題,我深思熟慮,“望、聞、問、切”,對癥下藥。在我的努力付出下,許多問題學生走出了困境,重拾理想。為了孩子們的點滴轉變,無論面對怎樣的壓力與困境,我都不后悔!因為我知道,善待學生就是守住了一個個家庭的希望;以愛育人,就是點燃了一個個孩子的夢想。
我沒有忘記要追求卓越,在平凡的崗位上發出不平凡的回響。作為學科帶頭人,為了上好每一節課,我不斷鉆研教材、探索教法,寓教于樂、融情于理,喚醒學生的創新意識,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我認真準備每節課,把德育融于課堂之中,把現實與理論寓于德育之中。除了教會學生知識外,我還下力氣幫助學生增強生活的勇氣、向上的精神、創造的激情和社會責任感。20多年來凡是教過的學生,我都能叫上每一個名字,能對上每一張面孔。
(作者王利系浙江省蘭溪市聚仁中學)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