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普惠性民辦園如何提質 ——地方政府扶持普惠性民辦園發展情況觀察(中)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22  閱讀:次   |
42.9K

  “轉為普惠園后,我們有機會和更多的優秀公辦園老師一起參加培訓,業務能力提高很快,這在以前是不敢想象的。”

  “我們小區的幼兒園轉型為普惠園后,設施更完善了,管理更到位了,教師素質也更高了。”

  …………

  采訪中,記者聽到不少教師及家長,紛紛為民辦園轉普后的質量提升點贊。

  2010年,《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提出,積極扶持面向大眾、收費較低的普惠性民辦園發展。10多年來,一大批民辦園紛紛轉型為普惠園。

  民辦園轉普,意味著價格下降了,老百姓真正享受了實惠。但近年來,隨著“入園難”問題逐步得到解決,普惠性民辦園的內涵發展成為全社會新的關切。“降價又提質”,成為老百姓對普惠性民辦園的新訴求。

  許多民辦園轉普后,質量不但沒有下降,反而提升了,這其中的秘訣是什么?隨著采訪深入,記者發現,雖然各地策略不同,但都在圍繞園所管理與教師發展“做文章”。

  與公辦園結對,讓辦園有方向

  南竹島幼兒園是山東省威海市環翠區一所普惠性民辦園,該園規模很小,只有4個班。幼兒園想開展傳統民間游戲,但究竟怎么做,園長與教師心里都沒譜。這時,作為環翠區優質園的望島幼兒園伸出了援手。

  望島幼兒園園長戚巧實地調研后,帶領該園園長叢燕和教師詳細梳理了園內外開展傳統民間游戲的有利資源,并請家長及當地民間老藝人參與傳統民間游戲的搜集、篩選與整理。經過多次園本教研、活動設計,游戲終于開展起來了。為保證后續游戲質量,戚巧又派教師長駐該園提供幫助。

  “現在,南竹島幼兒園的課程有了明顯提升,從環境到游戲開展都有了質的飛躍,發展方向也更明確了。”戚巧說。

  管理能力欠缺,是一些普惠性民辦園提質難的一大因素。因此,在許多地區的普惠性民辦園扶持措施中,幫幼兒園提升管理、明確辦園方向是重要一環。而這主要是通過與公辦園結對,或直接派公辦園園長到普惠性民辦園任職,以輸出管理實現的。

  比如,2020年,威海市教育局就出臺了《關于開展幼兒園結對幫扶活動的通知》,要求每所城區優質省級示范園、優質省級一類園結對幫扶兩所以上薄弱園,其中薄弱普惠性民辦園、農村鄉鎮園占比不低于80%。

  而在浙江省,不少地區會直接派駐公辦園園長到普惠性民辦園任職,幫其提升管理水平。

  2019年,為提升浙江省平湖市小博士幼兒園辦園質量,嘉興市名校長培養人選徐春艷被派往該園擔任園長。

  為從根本上改變小博士幼兒園的辦園困境,徐春艷帶著教師們以生活化教育理念為指引,開啟了園本課程建設。通過課程游戲化探索及課題研究,僅僅一年時間,小博士幼兒園就在平湖市保教質量考核中從C級提升到了A級。

  “公辦園園長到普惠園任職,能夠真正實現區域優質均衡發展。因為這可以讓普惠性民辦園的教育理念、保教質量、教師發展等要求,與公辦園在同一個平臺上。”徐春艷說。

  開辟專項培訓,讓教師有素養

  2021年7月17日上午,“2021年為民辦實事·幼教師資提質工程——福建省普惠性民辦幼兒園青年教師遠程培訓”在福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正式開班。該培訓為期3個月,主要針對5年教齡以下的普惠性民辦園青年教師,聚焦思想道德情操、專業知識理念和基礎保教能力素養。

  “從調研情況來看,普惠性民辦園教師學歷不高,以大專為主;師資流動性比較大,特別是那些規模不大、生源不多的幼兒園。”浙江省溫州市學前教育指導中心主任陳苗說。

  因此,教師專業素養提升,也是普惠性民辦園質量提升工程的一大任務。為解決這一普遍難題,自2016年起,“國培計劃”就將普惠性民辦園教師納入培訓范圍,2019年又正式開展“民辦幼兒園園長規范辦園”項目培訓。

  除了“國培計劃”,不少地區也針對各自區域內普惠性民辦園的需求實施了教師專項培訓。

  據了解,天津市自2017年起每年開展“提高幼兒園保教質量專項培訓”,采取送培到區的方式,逐一為全市16個區進行全覆蓋培訓,普惠性民辦園也包括在內。教育、衛生、應急、公安、消防等方面組成專家團隊,進行園所管理、保育教育、衛生保健、教師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培訓,全面提升保教人員專業水平。如今,該培訓已成為天津市學前教育的“品牌”和亮點。

  張艷青是天津市薊州區桑梓鎮語昕幼兒園園長,在帶領教師們參加培訓后,她深有感觸地說:“培訓內容豐富,專家的講座與指導很有針對性和實操性,我們這些偏遠農村的教師真正長了本領。”

  2019年,天津市又出臺《天津市“幼兒園教師和保育員能力提升計劃”實施方案》,并將普惠性民辦園納入其中。通過專項培訓,教師和保育員能力得到提高,為幼兒園保教質量提升打下了堅實基礎。

  據了解,目前,廣東、陜西、重慶等地也都在陸續開展針對普惠性民辦園教師的專項培訓,以提升教師專業素養。

  加入區域發展網絡,讓研究有抓手

  寬闊的院子里有斜坡、有草地、有爬網,還開辟了一大塊種植區。孩子們在“責任田”里種上了胡蘿卜、白菜、菠菜。他們還用石頭、小棍等材料,把不同種類的蔬菜劃分成不同區域。教室內外的墻上,整齊有序地張貼著孩子們的探究活動記錄。

  這是記者在南京科睿幼兒園看到的情景。這是一所普惠性民辦園,也是江蘇省優質園,其環境創設體現了科學的兒童觀、課程觀。

  在距離科睿幼兒園大約10公里的另一所普惠性民辦園——金蓓蕾幼兒園,記者得知一個令人振奮的消息,7年間這所園有5名教師被評為鼓樓區骨干教師。

  “這是非常不容易的,以前我們想都不敢想。”園長蔡寧睿說。

  這兩所幼兒園取得的成就,離不開一個團體——鼓樓區幼教發展共同體。

  2014年,江蘇省課程游戲化項目剛剛起步,為加強課程游戲化的探索與實踐,南京市鼓樓區率先成立幼教發展共同體。科睿幼兒園與金蓓蕾幼兒園同屬第一共同體,在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的帶領下,共同研究課程、游戲。

  作為南京市實驗幼兒園的分園,科睿幼兒園移植了實驗幼兒園的管理方式、課程架構及分層研訓的教師培養模式。針對骨干教師,開展兩周一次的游戲教研培訓,針對年輕教師,開展以領域為核心的課程研究。同時,作為第一共同體的成員,科睿幼兒園的課程審議、教研等,還能得到鼓樓區和南京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專家的幫助。

  張越鑰是金蓓蕾幼兒園的教師,2018年被評為鼓樓區骨干教師。“加入共同體后,最明顯的感受就是兒童觀、課程觀發生了質的改變,我更能抓住孩子的興趣點,調動他們的已有經驗開展課程。”張越鑰告訴記者,共同體每學期都有半日開放活動及各種教研活動,每次參與都能讓自己的理念與能力得到提升。

  與“幼教發展共同體”類似,教研指導責任區也是許多地區提升普惠性民辦園教師教研能力的路徑。

  比如,貴州省貴陽市以省、市級示范園為龍頭,將所有在冊的公辦與民辦園納入責任區管理,建立“幼兒園—教研指導責任區—區縣—全市”四級教研網絡,實現責任區全覆蓋。北京市通過構建“市—區—園”三級教研共同體網絡,以全員培訓、派駐指導、片區教研等多種方法推動公辦與民辦園共同發展。

  無論發展共同體,還是教研指導責任區,都致力于將普惠性民辦園納入區域發展網絡,幫其找到研究的抓手。

  民辦園轉普后,質量得到了提升,但也面臨著一些新問題。“我們如何留住已經培養起來的優秀教師?怎么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機制保障?”采訪中,蔡寧睿道出了她的困惑。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