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賦能 拓展思政鑄魂育人新境界 ——山東省臨朐縣五井鎮五井初級中學紅色黨建項目紀略
八岐山下,將軍故里。山東省臨朐縣五井鎮五井初級中學(原山東省臨朐第四中學)始建于1958年,60多年來,學校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興衰資于人、得失在于教”的辦學理念,以紅色黨建項目為引領,不斷拓展提升思政育人實效,開拓全員育人新思路,努力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項目一:注重黨建引領,優化文化育人
黨建引領,鑄魂育人。實施紅色堡壘、紅色先鋒、紅心向黨“三紅”工程,加強對黨建與思政教學融合的研究,逐步厘清了建設紅色文化、深化學校“五景教育”(生態校園景、尚德教師景、靈秀學生景、智慧課堂景、多彩課程景)的主旨,引領學校發展的思路,逐步確立了創建以“紅色浸潤,立德樹人”為核心意涵的“紅潤”黨建品牌。建設“兩館一路一長廊”,即黨史館、校史館、“長征路”和黨建文化長廊,組織師生現場教學,人人做“紅色講解員”,讓紅色文化入心入理。
環境熏陶,文化浸潤。以陣地建設為載體,統籌規劃校園文化點線布局,科學設置理念文化區、示范引領區、紅色教育區、黨員活動區,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五景教育”、黨員名師工作室、紅色精神長廊、“長征路”、黨史館、校史館等紅色元素布局在不同節點,串點成線、聚點成面,營造濃厚紅色文化氛圍,加強環境熏陶,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紅色浸潤。
課題研究,項目帶動。在全體思政課教師中開展思政課題“依托紅色資源,開展思政育人活動教學研究”,加強學生德育培養。實施書記創新項目,扎實開展對黨建與學校工作相融合的研究,組織全體黨員、思政教師參與,開展“弘揚長征精神·走好新時代長征路”系列講黨課活動。
黨員先行,活動推進。劃分黨建責任區,設置示范崗位,開展黨員教師“比黨性爭先進、比作為爭貢獻、比業績爭一流”的“三比三爭”活動;開展黨員聯系一個班級、一個教研組、一名非黨員教師,結對幫扶一名特殊群體學生的“三聯一幫”活動。組織全體黨員到淌水崖和趙家樓開展現場教學,加強黨性教育;組織勵志遠足,全體師生赴八岐山校外實踐基地開展紅色研學活動。
項目二:加強課堂教學,活化學科育人
強基鑄魂,優化課堂結構。以立德樹人為導向,優化課堂結構,把紅色理念落實到思政課教學活動中,在思政課教學中貫徹核心價值觀教育,重視學生情感體驗和內化自覺。
集體備課,集中群體智慧。推行定時間、地點、中心發言人和統一課程進度、重難點、目標、教學內容、檢測的“三定五統一”集體備課模式,利用每周的“半天無課日”分學科開展集體備課,通過思政課輻射其他學科,集中群體智慧,實現德育資源共享。
聽課磨課,促進交流提升。分階段確立課堂突破目標,以備課組磨課為主要形式,建立磨課三層督促落實機制,強力推行磨課制度,通過常態化、不間斷的相互聽評課,促進交流學習,提高思政課教師自身駕馭課堂的能力。
作業創新,注重增強實效。本著務實有效的原則,面對“雙減”下的新政策,開展思政課特色高效作業研究,作業類型不拘一格,提倡自主性特色作業、鞏固性分層練習、拓展性思維訓練、探究性應用等,精簡作業量,重視批改與反饋。
項目三:開發特色課程,強化課程育人
特色課程引領。依托紅色基地,開展勞動體驗、研學旅行、紅色閱讀,建設多元融合的特色紅色育人課程,通過唱紅歌、講紅色故事等活動,寓教于樂,宜身怡心。
拓展課程延伸。把握思政課的基礎特點,對課程內容進行系統整合,以年級任課組為單位,編制適合學校師生的思政課導學案,實現課程校本化,增強適用性和實用性。
活動課程體驗。依托紅色社團,開展特色活動,結合學生實際,組織研發了習慣養成、理想信念、人生規劃系列和生命健康、安全法制、誠實守信、感恩奉獻、傳統文化、愛國主義專題活動等課程。
項目四:搭建活動載體,深化實踐育人
厚植愛國情懷。通過升旗儀式、主題閱讀、午間演講、文體活動,學習、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豐富文化素養,開闊視野,增強文化自信,厚植愛國情懷。
注重價值引導。加強思政課程改革,把思政小課堂融入社會大課堂,增強思想理論的親和力、針對性,不唯知識講授,重視小課題研究,實現價值引導。
磨礪堅強意志。利用宿舍內務管理、餐廳就餐秩序、學生集會等,培育學生堅強的意志和強健的體魄,充分利用校辦農場,借助勞動實踐課、校園值周等載體,教育學生熱愛勞動、珍惜勞動成果,培養八岐山下的“紅色少年”。
(潘心超 馮天升 安立斌)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