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教研工作應堅持“研”路尋“精”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1-25  閱讀:次   |
42.9K

  ■教指委專家談“雙減”

  自“雙減”工作部署以來,遼寧省沈陽市迅速行動、多措并舉,形成良好開局。沈陽市教育研究院作為落實“雙減”工作的重要職能部門,從課堂教學、課后作業、教研機制三個方面,深刻把握“雙減”的本質,為“雙減”工作落實積蓄資本和底氣,探尋有效對策,謀求破局之道。從教研工作的角度看,根本之策在于構建良好教育生態,全面提高學校教學質量,強化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作用,同時還要取得家長對“雙減”工作的理解,家校合力,使學生回歸學校、回歸課堂。

  筑牢基礎,夯實教師教學之基。為提高課堂效益,保證學生在學校有效的時間內實現優質學習,我們從備課抓起,引導教師準確把握學科特質并實施基于課程標準的教學,發揮備課功效,提高教師教學能力。如沈陽市初中數學學科提出“一人三單一法、兩人互助互聯、全組深研共識”的備課思路。“一人三單一法”即一名教師設計一課時的學生探究學習單、作業檢測單、反思評價單,指導學生形成個性問題解決法;“兩人互助互聯”即每課時的教學內容設計由一名主創教師完成,同時由下一節課的主創教師對此課時的教學內容進行審核,以保證課時目標的達成;“全組深研共識”即備課組教師通過集體備課研討,對本周教材內容的理解達成共識,使得“三單”的設計更科學更適切,實現教師精準教學,學生深度學習。

  抓住減負與提質的核心,要在課堂上功夫。以沈陽市第七中學為例,一是立足教研組載體,突破學段壁壘。以教研組為單位集中開展課堂教學研究,避免教師的教學視野僅限于本學段,實現學科可持續性教研。二是立足課題載體,堅持問題導向,將課堂教學中的實際問題課題化,讓教研貼近教師,讓教研走進課堂,突破課堂教學瓶頸。三是立足工作室載體,通過名師工作室,邀請教研員走進課堂,以精煉課堂為目標,圍繞目標確定、重難點解決、例題習題選擇、有效作業配置、評價任務等要素進行指導,為課堂教學提供更優教學改進法。

  精準作業,讓學生遠離無用功。作業管理要由“粗放型”向“集約型”轉變,幫助學生從低效作業、無效作業、“負效”作業中走出來。優質的作業設計應先解決當前中小學作業質量不高、功能異化的問題。組織市內優秀教師團隊,構建優質作業資源庫,明確基礎性作業內容。由市級學科教研員組織開展學科作業設計培訓研討,引領教師學習評價理論,提高教師對作業作用的認識,掌握作業編制的方法,克服機械、無效作業,杜絕重復性、懲罰性作業。

  創新教研,讓教師實現真研究。在沈陽教育資源公共服務平臺上,開設教研專區,涵蓋中小學20個學科,每個學科專區均由市級學科教研員負責建設并管理,同時為每校每學科培養一名學科帶頭人,要求學科帶頭人帶領本學校學科教師共同參與專區建設,切實發揮教研專區作用,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創設群體教研生態,實現資源共享。每個專區根據學科不同,設置不同欄目內容。優化學校研究路徑,提升教研效能。如在作業設計方面,教師可參考平臺范例,設計符合班級學生特點的基礎性、拓展性和個性化作業,也可以將自主設計的作業發在專區上,供同學科教師參考。同時,學校還可依托專區發布組內備課計劃,開展在線教研、解答教學問題等校本研修活動,有效解決傳統教研需要固定場地和時間的限制,更能有效利用日常零散時間,提升教研實效。

  “雙減”工作是一場深層次的教育變革,只有不斷調整教研模式,校準方向,向精準課堂、精準作業、精準教研多點位協同發力,才能在這場教育變革中發揮教研人員方向引領和助推器的作用。

  (作者李天舟系教育部基礎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考試命題專委會委員、遼寧省沈陽市教育研究院義務教育教研部主任)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