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與專業拓展生命的寬度 ——杭州市湖墅學校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探索與實踐
來到位于拱墅區余杭塘路的杭州市湖墅學校,校門口“微~笑在湖墅”的辦學理念和一大一小兩張心形笑臉格外醒目。步入校內,物理治療室、多感官教室、感統訓練室、語言訓練室等專業教室應有盡有,教師和學生們正快樂地上著課,一個個“笑伢兒”動聽的聲音不斷傳入耳際……美好的教育場景,令人不由得從心底升起一種對生命的敬畏。
有人說,評價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強者的高度,而是看弱者的地位。特殊教育正是提升社會文明、促進教育公平的重要窗口。創辦于1983年的杭州市湖墅學校,經過近40年的默默耕耘,從最初的兩個輔讀班發展成如今涵蓋3歲至18歲特殊兒童學前、小學、初中和職高的十五年一貫制特殊教育學校。在省、市、區教育部門和殘聯的大力支持下,學校深入探索以個別化和生活化教育為特色的康復、教育、就業一體化辦學模式,構建了“一體六翼”特教工作框架和“兩化四級”特教育人模式,用愛與專業拓展每一個生命的寬度,也為特殊教育高質量發展貢獻了寶貴的“湖墅經驗”。
崇高的情懷,研究態的工作
對于湖墅學校校長郤玲亞來說,30多年的特教之路就是她“簡單而復雜”的人生。說簡單,是因為她只待過一個單位;說復雜,是因為特教工作的艱辛與研究領域的廣博。
1990年,當郤玲亞從南京特殊教育師范學校畢業進入湖墅學校就職時,全校只有6名教師,僅她一人是特教專業出身。因為師資不夠,學生時常走丟,學校面臨著巨大的壓力。
1997年,年輕的郤玲亞挑起了湖墅學校校長的重擔。面對重重困難,她也曾猶豫逃避,甚至寫好了辭職報告,但領導的信任和學生純真的笑臉讓她試一試、再試一試,這一試就是一輩子。“可能我命中注定與這些孩子有不解的緣分吧。”郤玲亞動情地說。
30載春華秋實,郤玲亞帶領教師們以“事在人為”的決心和毅力托起了學校的蓬勃發展,也見證了特殊教育從冬天走向春天的歷程。如今,乘著黨的十九大“辦好特殊教育”的春風,一大批年輕人加入了這支隊伍,盡快讓他們成長成為郤玲亞的迫切愿望。
“我們的教師要面對各種障礙類型的復雜生源、‘5+2=0’的極低成就感、經常被學生傷害的危險……每一名學生都像一本無字的書,至今有很多我們還沒有看懂。”郤玲亞深深懂得特教之難,為此她倡導全體教師以“心中有愛,眼中有光,崇高的情懷,研究態的工作”為師訓,給學生全接納的愛,將每名學生都視為一個獨特的生命,全身心地投入研究。
學校從每名教師的職業生涯規劃開始,分層分類全面提升教師素養,構建“目標導向、情感支持、物質保障、專業指導、團隊互助”五大支持系統,助力教師成為更好的自己,實現學生、教師、學校三位一體共同成長。從新教師專題系列培訓到團體心理輔導,再到教職工表彰、春游秋游等,教師從活動中獲得了滿滿的幸福感和凝聚力。
崇高的情懷與嚴謹的態度,讓湖墅學校形成了一支“仁愛、專業、和諧”的教師隊伍,涌現出包括一名浙江省教壇新秀、兩名杭州市教壇新秀、一名杭州市名師鄉村工作室導師、一名拱墅區運河特級校長與拱墅區功勛校長、兩名拱墅區運河名師、三名拱墅區特教學科帶頭人、一名拱墅區名班主任等的一批骨干教師,師資成為學校發展的強勁支持。
答好“教什么,怎么教?”這道題
2000年以來,湖墅學校面臨的挑戰日益增加:中重度智障兒童、孤獨癥兒童以及存在各種情緒和行為問題的兒童成為學生主體。“教什么,怎么教?”成為考問學校專業能力的一道難題。
為了答好這道題,學校以課題研究為引領,構建了生活質量導向的“三學段一體化”培智學校課程模式:學前段實施康復與融合相結合的幼教課程,義教段實施以生活適應為核心的單元主題教學,職高段實施以美好生活為導向的職業教育。同時積極開展生活適應核心課程建設,編寫完成《培智生活語文》第13、14冊和《培智生活適應》18冊,填補了浙江省地方教材的空白。
“特殊教育是生活化與個別化的教育,我們以每名學生當前和將來的生活半徑為經,以每名學生的能力特點、興趣和需求為緯,來設計和開展教學。不僅要看人教書,還要應時應景教書。”郤玲亞介紹道。
為了落實好學前段和義教段的教學任務,學校深入探索個別化教育,以班主任為核心,為每名學生建立個別化團隊。新生入學前先開展調查評估,入學一個月即召集教師和家長召開綜合研判會,基于學生實際討論“這學期教什么、為什么教這些、怎么教”,最后為每名學生量身定制一份獨一無二的教學計劃與課表。
在職高段,學校在區域經濟框架下構建了“微~笑‘1+6’”培智職業教育門市職業群,創設了校內“微~笑”烘焙、“微~笑”超市、“微~笑”綠廚房、“微~笑”手工坊、“微~笑”洗車坊、“微~笑”奶茶店6個實訓場地,開展職業覺知、職業探索、職業訓練、就業輔導等六年四段職業教育課程,重點培養工作人格、職業能力和獨立生活技能三大職業素養,讓畢業生“能就業就要敬業,不能就業就要敬重生活”。
位于拱墅健康大廈的“塑夢坊”烘焙店是湖墅學校的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也是學生造夢的地方。兩名實習學生正在熟練地忙碌著,其中一名還向顧客推介了好吃的甜品。交流中,一名學生說賺了錢要給自己買一部手機,另一名說要給媽媽買一條項鏈。多么懂事的孩子!他們純凈的笑容和眼中的光,透出幸福與滿足,令人久久難忘。
2016年以來,湖墅學校構建起三學段一體外加省定點康復機構、送教上門、衛星班、校外實訓基地、特教中心、智精殘親友會等“六翼”的特教生涯服務體系,確保區域特殊學生“一個都不能少”。2017年至2019年,學校的45名畢業生通過四級安置模式全部得到妥善安置,其中22人就業,就業率達49%。
正向行為支持,讓每個生命閃光
特教領域的新趨勢和新挑戰,也不斷鞭策湖墅學校創新特教理念與專業研究,從而建設高質量特殊教育。早在2008年,學校就啟動了個別化教育研究;2013年,學校承辦了浙江省培智學校基于個別化教育“正向行為支持”個案研討會,教師基于孤獨癥兒童行為問題干預研究的課堂與個案展示讓與會專家直呼“震撼”!
在臺灣鈕文英教授《身心障礙者的正向行為支持》一書的啟發下,湖墅學校構建了“面向全體、面向班集體、面向個人”的正向行為支持三級預防體系,以全員、持久、系統的工程,為每名學生的健康成長護航。同時學校還構建了“244”兩化四級育人模式:深化生活化和個別化教育,設立“好照顧、好家人、好幫手、好公民”的四級分層培養目標和居家安養、機構照護、庇護就業、獨立就業等四級安置模式。
在湖墅人眼中,每名特殊學生都有優點和可貴之處。學校倡導“五育并舉”,揚長避短,讓每名學生都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在這里,舞蹈、打擊樂、繪畫、手工制作、羽毛球、語言訓練、動作康復、社交訓練等康復社團課程深受學生喜愛,展能節、美食節、迎新節、特奧會更是學生的閃亮舞臺!學校還涌現出一批特奧“小明星”。3年來,學生兩次代表浙江省參加全國殘疾人羽毛球錦標賽,獲得了11金3銅的驕人成績。
郤玲亞還記得,剛當上校長時她經常胃疼。一次她猛然發現,每當學生要去春游秋游,自己就會發病,這顯然是焦慮過度引起的。因為學生外出的機會太少了,每次外出總是狀況不斷。她決心開好社會實踐課程,讓學生真正融入社會。
于是,學校從四年級開始每周安排半天社會實踐活動,教師帶著學生去坐公交、坐地鐵、到菜場買菜、逛博物館……漸漸地,突發狀況少了,學生舉手投足變得自然了。由于成效顯著,“社會實踐”校本課程獲評浙江省特殊教育精品校本課程。
今天,每名湖墅學子都是一束獨特的光。身殘志堅的小范同學,無論在特奧賽場上還是學習生活中,都散發出耀眼的光芒,獲得了浙江省成績突出少先隊員、杭州市第十六屆“美德少年”等光榮稱號!
湖墅學生的適應能力很強。“我們有的畢業生簽約了人人集團,有的畢業生在肯德基工作,被評為‘具有親和力員工’。”提到學生的成績,郤玲亞滿臉幸福。
引領殘健融合,走向精神的共同富裕
人無法決定生命的長度,卻可以拓展生命的寬度。杭州市湖墅學校正是用愛與專業將原本被束縛的生命拓寬,讓他們走向更廣闊的世界。
“我們是被需要的教育。”正如郤玲亞所說,湖墅人始終以學生的需求為出發點和終極目標,努力讓每名學生都成為能自我照顧、自食其力、適應社會發展并擁有美好生活的人;學校也將先進理念和有效實踐輻射推廣,讓更多家庭和社區受益,幫助更多人走向精神的共同富裕。
今天的杭州市湖墅學校,不僅是特殊學生成長的港灣,更引領著拱墅區殘健融合的腳步:2017年以來,學校承辦了4個省級以上研討會,科研水平居全省前列,被評為浙江省示范性教師發展學校、浙江省中小學心理輔導一級站、浙江省首批特殊教育標準化學校;承擔區特教中心工作,指導創建了40個市合格資源教室和6個市示范性資源教室;作為區文明窗口,每年接待各級政府部門、愛心企業、大學生志愿者來校慰問;作為區智精殘親友會的主要擔當,每年承辦區智精殘人文藝匯演、拱墅區特奧運動會、家長培訓等。
“一名特教教師一生只教30名學生,讓每一名學生畢業后都獲得美好生活是湖墅人堅定的追求。”在新的歷史時期,湖墅學校將不斷提升專業能力并充分發揮自身專業力量,高質量服務于區域內每一名特殊學生及其家庭,不斷完善區域特殊教育生涯服務體系,在帶領特殊人士實現共同富裕的大道上探索“湖墅樣本”。
(高博)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