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美的啟蒙”教育實踐新探索
播下美的種子 培育茁壯美芽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美的啟蒙”教育實踐新探索
從跨進幼兒園的那一刻起,孩子們的臉上就露出了笑容。一張張笑臉、一聲聲悅耳笑聲回蕩在校園之中。在這里,他們擁有找尋美的機會,在戶外自由探索、玩耍,在小菜地勞作,在揮汗認真運動……“美的啟蒙”教育帶給他們與眾不同的改變,給予他們創造美好生活的理念。
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美的啟蒙”教育提出了“美眼、美心、美世界”的核心主張和“以美麗人、美好生活”的教育理念,確立了“美眼、美言、美思、美做、美心、美儀”的“六美”兒童培養目標;并在此基礎之上探索出以美為核心的一系列具體教育策略與模式。
步步生趣
支持美的教育滲透
基于科學理論的指導,“美的啟蒙”教育以“激趣向美”五步法為幼兒形成圖式提供具體支持,幫助幼兒實現美的發展。教師通過美境創設、經驗調動、具身體驗、應景表達、全面展示這5個步驟,即“激趣向美”五步法,進一步幫助幼兒自主建構審美圖式、提升審美素養。
在“美芽種美瓜”活動中,幼兒在春天播下種子,伴隨瓜苗的生長深入探索與發現,在陪伴種子長大的過程中主動發現生活中的美與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除此之外,幼兒園更注重活動中兒童本位的體現,在“今天我是一位老人”活動中,幼兒“變身”花甲老人,親身感受老人的生活狀態,進一步感知、理解長輩和家長,學會愛與感恩。
“激趣向美”五步法不僅是一種范式模型,更是一種教育理念的展現;不僅體現在教育活動的階段性,展現教師激發幼兒追尋美的興趣的過程,也體現了幼兒自主探美的成長路徑,更體現了教師對幼兒關于美的支持與教育滲透,關注幼兒審美素養的發展。
面面協同
重構美育育人生態
幼兒園在充分挖掘家庭和社會資源的基礎上,共同建構“家—園—社”美育生態圈。打通社會人文、自然生態、師幼家長和現代媒體四大資源路徑,充實“美的啟蒙”教育資源庫內容,滿足教育實踐探索的需要,并對資源進行科學合理的整合優化,形成適宜的美育生態環境。
幼兒園逐漸形成了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色節慶活動。通過在活動中靈活調整教育活動資源,家、園、社多方協作,獲得了較好的反響。幼兒園通過家長助教活動,全面整合家長、社區資源,發揮家長職業特色與技能,進一步為教育生態提供動力。幼兒園與社區協調合作,幼兒在重陽節等傳統節日走進敬老院,為老人帶去歡樂與陪伴,也進一步激發了幼兒的善良之美,為教育生態提供內驅力。同時,在三方合作之下,幼兒園與社區合作開展新年義賣活動,幼兒家庭制作木工作品、新年春聯等,三方協作,共同為幼兒的成長提供寶貴經歷。“美的啟蒙”教育不僅是幼兒園一方的具體實踐,也是聯合家庭教育與社區教育的推動力,有力地營造了“家—園—社”美育生態圈的良好循環與生態。
美育生態圈為良好教育生態創造條件、提供路徑,共同培養幼兒對生活的熱愛,呵護幼兒的愛美天性,提升幼兒的生活品質,讓幼兒在感受欣賞美、表現創造美中享受生活的美好情趣。
處處生長
推進評價方式轉型
“美芽成長記”是一種針對幼兒全面發展的質性評價,教師通過觀察與支持,將幼兒的各種行為表現通過不同方式記錄下來,進行合理分析與解釋,以反映幼兒在學習與發展過程中的進步與成長。
在日常教育生活之中,幼兒、老師、家長都參與到評價的過程當中,記錄、觀察,留下孩子們成長與變化的點滴。熱愛自然、充滿愛心的“小兔子飼養員”,樂于探索、熱愛鉆研的“郁金香詩人”,愛動腦筋、喜歡操作的“運被車發明家”……每名幼兒都能在“美的啟蒙”教育之下找到自己發展的獨特方向、獲得美的成長。
與傳統評價方式相比,“美芽成長記”檔案式評價,能為幼兒描繪出一幅動態的、完整的、立體的發展“圖畫”。“美的啟蒙”教育通過評價方式的改變,有力地轉變了原有的幼兒發展評價的視角,關注幼兒的個體差異與獨特個性,有利于培養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美麗兒童”。
“美的啟蒙”教育遵循幼兒發展的特點,將視角落在美本身,致力于以美的方式、品質和樣態浸潤幼兒生活,營造具有美感的生活環境。為幼兒未來成為美的人做好準備。這是一種全員、全程、全方位的教育,不僅期待幼兒獲得美的成長,更期待幼兒學會對美好事物不斷追求、對美好生活持續向往。“美麗兒童創造美好童年”,南京市棲霞區第一實驗幼兒園會追隨美的腳步,同幼兒一起行走在美的道路上,“以美麗人、美好生活”。(王飛 吳若清)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