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卓尼立足紅色土地,開展紅色教育—— 藏鄉處處別樣“紅”
蜿蜒曲折的洮河滾滾而來,穿城而過。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卓尼縣楊積慶烈士紀念館內,柳林小學的學生正在這里傾聽講解員的動情講述……
柳林小學是甘南藏區創辦最早的小學之一。1921年,卓尼第十九代土司楊積慶創校,命名為“卓尼初級小學”,后四移校址、七更校名,1983年復名為“卓尼縣柳林小學”,并沿用至今。這所學校延續百年的“基因密碼”,就在于薪火相傳的紅色文化。該校校長靳芳琴介紹,學校每年組織師生參觀楊積慶烈士紀念館,讓紅色的種子在孩子們幼小的心靈深深扎根。
近年來,卓尼縣一方面將紅色教育融入教育教學各環節,使各類課程與思政課同向同行;另一方面深入推進紅色教育進校園、進班級、進課堂,引導青少年學生領悟紅色精神。
走進柳林初級中學,振奮人心的紅色歌曲飄蕩在校園。該校充分利用紅色基地、紅色專著、紅色電影等資源,發揮課堂教學的主陣地作用,通過開設專題課堂、黨史知識競賽、紅色主題文藝匯演等一系列創新舉措,讓師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紅色教育的熏陶和感染。
每周五晚自習時觀看紅色影片是卓尼一中的日常。“通過觀看影片,學生們知道了許多先賢先烈前仆后繼,用他們的鮮血和生命換來了一個嶄新的中國,從而激發師生的愛國主義熱情。”該校總黨支書記周斌告訴記者。
《王二小》《小兵張嘎》《雞毛信》……在卓尼縣橋南幼兒園,每周四下午各班的“黨史故事我來講”線上小故事,成為孩子們最期待的內容。而線下,根據各年齡段特點,幼兒和教師自編自演、共同開展的“紅色故事聽我講”同樣精彩,孩子們稚嫩的童聲、繪聲繪色的演繹,讓紅色血脈延續……
革命先烈、英模人物的榜樣力量,是紅色基因的鮮活體現。在卓尼縣,這些珍貴的紅色資源早已走進學生的課堂,成為思政課的生動教材和青少年健康成長的精神之“鈣”。在柳林小學,舞蹈社團利用革命烈士楊積慶開倉放糧的真實事跡,編排了紅色舞蹈劇《崢嶸歲月》;在卓尼一中,紅色舞蹈劇《紅色卓尼》《紅色記憶》《紅色少年》等深受學生喜愛;在柳林初級中學,學唱經典革命歌曲、學寫歷史名人名言、學畫歷史人物畫像、學剪紅色藝術作品等多姿多彩的社團活動融入紅色教育,成為該校的鮮明特色。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卓尼是一片有著光榮革命傳統的紅色土地,為我們提供了取之不盡、永不枯竭的精神源泉,重溫紅色記憶、銘記革命歷史、傳承紅色基因、汲取奮進力量是卓尼教育不斷攀登高峰、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引擎。”卓尼縣教科局局長娜木嘎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