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路上不做“獨行者”
受行政區劃等因素制約,地區之間教育融合面臨“攔路虎”。新疆兩地決定攜手解難題—— 高質量發展路上不做“獨行者”
日前,一場特別的揭牌儀式在新疆瑪納斯縣第三中學舉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肖晨曦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瑪納斯縣政府黨組成員、副縣長朱衛星,共同為“石瑪兵地教育聯盟石河子第十中學教育集團加盟校——瑪納斯縣第三中學”揭牌。至此,瑪納斯縣第三中學正式加入第八師石河子第十中學教育集團。
事實上,兩校在2020年底就已經走到了一起,此次揭牌只是補了一份“聯姻大禮”。這個揭牌儀式的特別之處就在于:如果從行政區劃來看,一個隸屬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一個隸屬于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兩所學校實現了跨地區合作。但如果從空間上來看,第八師石河子市和瑪納斯縣又同屬一個區域,兩地間僅僅隔著一條窄窄淺淺的瑪納斯河。是什么讓這樣的兩所學校走到一起去實現融合發展的呢?
破瓶頸,兩地走上區域融合發展路
2014年,瑪納斯縣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督導評估認定。之后,在繼續加大投入改善義務教育辦學條件的同時,該縣把教師隊伍建設擺在突出位置。瑪納斯縣教育局局長方曉東說,盡管集團化辦學模式收到了一定效果,但縣域優質教育資源相對來說還比較稀缺,特別是教師隊伍整體素質方面,這個瓶頸短時間內很難打破。
正在瑪納斯縣委、縣政府努力尋找解決辦法之際,兵地融合發展號角吹響。與瑪納斯縣僅隔一條河的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第八師石河子市的教育,恰是一塊優質教育高地。然而由于行政區劃、隸屬關系和管理體系不同,那條窄淺的瑪納斯河竟“阻礙”了兩地教育系統之間的往來。當此之時,瑪納斯縣委立即把尋求縣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突破口“定位”在一河之隔的第八師石河子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黨委常委、瑪納斯縣縣委書記張建軍說:“兵地教育融合發展這個難得機遇,瑪納斯縣必須牢牢抓住!”
但這條路走起來并不容易。實現融合,就意味著要打破行政區劃和隸屬關系,破除體制機制障礙,這難度一聽就小不了,更何況沒有先例可循,沒有經驗可鑒。但張建軍認為,區域教育融合發展,是造福區域間百姓的民生工程,盡管困難重重,也要努力做好做實。
“雖然瑪納斯縣和第八師石河子市隸屬關系不同,但我們同屬一個區域,同飲瑪河水;雖然體制機制不同,但天下教育是一家。”肖晨曦說,“兵地教育融合發展,不僅能夠讓我們走出去幫助瑪納斯縣的教育,而且也能得到瑪納斯縣的幫助。這樣,區域教育高質量發展就能形成合力。”第八師早于2018年通過國家義務教育均衡評估驗收。
舉措實,由“雙城”趨向“同城”
走出去才能融進來。2020年4月,瑪納斯縣迎來了一批特別的客人:河對岸第八師石河子市教育局的領導們。這天,肖晨曦帶隊主動來到瑪納斯縣教育局,對接兵地教育融合發展工作。“我們主動聯系瑪納斯縣教育局,坐在一起,推心置腹地進行了一次長時間座談,正式簽署教育合作框架協議,共蓄區域發展新力量。”談起這次破冰行動,肖晨曦說,“我們把行政區劃和隸屬關系放到一邊,將兩地視為一體。”這跨越瑪納斯河的一小步,可謂兵地教育融合發展的一大步。
第八師石河子市黨委和瑪納斯縣黨委高位推動,把兵地教育融合發展作為重點工作來抓,雙方相向而行:喜出望外的瑪納斯縣抓住難得機遇,積極主動融入第八師石河子市的教育體系;第八師石河子市教育也主動融入到瑪納斯縣教育的發展進程之中。很快,兩地教育行政部門達成了《石河子市、瑪納斯縣教育融合發展共建共享協議》。
融合發展重在“融”。怎么融?最關鍵要看兩地的人能不能融在一起。肖晨曦說,雙方學校每年各選派一名校級領導或中層干部到對方學校任職,輸送先進的辦學管理模式和教學經驗,通過專題座談、學術報告等形式促進雙方教育教學交流。同時,雙方學校可參加對方學校舉辦或承辦的各類管理、德育、教學、教研等大型講座和交流活動。除此之外,雙方學校還每年選派5—10名學科帶頭人或骨干教師到對方學校開展教學專題講座、上研討課等——兩地融合沒有虛招,都是實實在在的舉措,甚至連學校組織的文化、體育和德育活動,雙方都可以派學生代表參加,學生之間也展開文化活動交流。同時,雙方教育督導部門在學校評估、專項督導等工作中加強合作,邀請對方人員參與督導。
由“接軌”走向“融入”、由“雙城”趨向“同城”的教育一體化發展,打破行政區劃限制,依托第八師石河子市優質教育資源,在教育管理、集團辦學、教師培訓、質量評價、績效考核等方面實現共享,推進了區域間各級各類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算“大賬”,區域教育融合發展值得做
王鳳來到瑪納斯縣第二中學任校長后,發現該校的教研活動一周才開展一次,“這遠遠不夠”。為此,她設計了改革方案,整合碎片化時間,利用早上40分鐘的時間,每天都組織教師以老帶新開展教研,很快就讓教研氛圍濃厚起來。
今年秋季學期開學后,借助第八師石河子市優質教育資源,瑪納斯縣選派中青年校長和優秀學科帶頭人、骨干教師參與研修,學習借鑒先進的管理和育人理念。“隨著融合的深入,我們會選派更多的優秀骨干校長去瑪納斯縣擔任校長,也會有更多骨干教師和教研人員服務于瑪納斯縣教育發展。”肖晨曦說,“做好區域教育融合工作是工作范圍內的事,不是額外任務,這一點是明確的。”
對于兩地教育融合發展的深入推進,也有人擔心,這樣會使第八師石河子市的優質教育資源被稀釋:把骨干管理人才選派到瑪納斯縣去,會削弱當地的管理力量;教師承擔瑪納斯縣的教研和聽課評課等任務,會分散教師的精力,讓教師自顧不暇。還有人算了賬,認為第八師石河子市不僅要派出優秀人才,還要無償開放優質教育資源,“吃虧”。對這些不同的聲音,肖晨曦的看法是,融合決不像是往牛奶里摻水,因為教育是有生命的,是不斷生長的。優質教育資源就像種子一樣,播撒到瑪納斯縣的教育里,只會生長出更多優質的教育資源。她說:“兩地教育融合發展,其實第八師石河子市的教育是最大的受益者。”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