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紅窯實驗學校 培根鑄魂 構建紅色德育新生態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04  閱讀:次   |
42.9K

  把紅色資源利用好、把紅色傳統發揚好、把紅色基因傳承好,是紅色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的要求。一直以來,江蘇省淮安市漣水縣紅窯實驗學校遵循“特色+內涵”的辦學思路,立足漣水縣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結合紅色紅窯德育課程基地建設,以打造紅色主題校園文化為目標導向,將紅色精神融于日常德育和課程建設之中,掀起了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和紅色文化教育的熱潮,探索出了具有紅窯特色的紅色德育經驗,培育出了更多有文化、有品德、有擔當的新時代少年。近年來,學校多次榮獲“漣水縣德育工作先進單位”稱號,紅窯德育課程基地建設的優秀經驗被多所兄弟學校及縣內外學校觀摩學習,品牌力、影響力和輻射力進一步增強。

  創設紅色環境

  做精文化浸潤

  學科情境營造。學校確立“學習紅色文化,傳承革命精神,教育引導后人,提升道德素養”的課程理念,以學生體驗為核心,以強化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向,優化紅色教育情境,深化紅色教育內容,積極打造紅色教育的“軟環境”,形成具有校本特色的紅色教育引領基礎。

  學科文化滲透。學校以歷史、語文、政治學科教學為重點,積極滲透紅色教育,實現紅色教育和學科教學的有機融合;以思想政治教育為載體,將紅色教育進一步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積極開發紅色校本課程,形成獨具特色的紅色教育校本課程基地。

  構建紅色模型

  關注體驗成長

  學科教學滲透型。學校在歷史、語文、政治等學科教學中積極滲透紅色精神教育,并組織教師積極開展學科滲透課題研究:以區域紅色資源為基礎,開發出“紅窯紅色記憶”“神奇靈秀,魅力安東”“可愛的家鄉”“我愛我的祖國”等校本課程,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素材和多樣化的學習條件。

  學生自主互動型。學校以“紅色德育課程基地”建設為載體、以創設新型學習環境為特征、以增強實踐認知和學習能力為主線、以提高綜合素質為目標,組建了10個紅色社團,定期開展紅色主題活動,舉辦校園足球邀請賽、校園藝術節、讀書節、文明禮儀周、習慣養成月等活動,促進學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提高學習效能,培養學生善于合作、勇于創新的優秀品質,不斷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創新能力。

  實境體驗感受型。學校堅持常態化開展班級紅色教育主題班會、紅色教育主題故事會、紅色歌舞劇、“歌唱祖國”歌詠比賽等活動,多次組織學生到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參觀學習,定期舉行“勵志遠行”實踐活動,力求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紅色精神并將其內化為努力學習的動力。

  搭建互動平臺

  彰顯個性綻放

  開設微信公眾號。學校開設校園微信公眾號,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介紹紅色歷史,讓學生充分了解紅色文化知識,特別是紅窯歷史上李干成等成立“抗日義勇隊”等英雄事跡;配備了四維一體機25臺、平板電腦50臺,為學生的自主學習和互動學習提供了網絡互動平臺;目前正策劃開發人機互動軟件,讓學生在紅色學習中進行自主測驗,準備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紅色教育新型軟件,探索虛擬紅色教育的新思路。

  建立紅色文化展館。學校建立集參觀、教育、學習于一體的“紅色紅窯展館”,定期組織以互動學習和自主學習為主調的參觀學習活動,激發學生的創造熱情,培養學生的愛黨愛國意識。如今,紅色文化展館成了學生的向往之地和快樂之所。

  開拓校外德育基地。學校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對初中學段的要求,把紅窯烈士陵園、紅窯鄉土文化陳列室、漣水保衛戰紀念館、漣水抗日第一槍紀念碑、周恩來紀念館、“高楊戰役”紀念碑、劉老莊八十二烈士陵園等作為校外德育基地,結合重要節日與紀念日組織師生到各基地開展黨、團組織活動,并撰寫參觀活動的心得體會,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熱愛人民、認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繼承革命傳統的思想感情。

  加強家校社聯系。學校依據《淮安市“廣德育”建設工程實施方案》中“廣資源、廣平臺、廣群眾”的要求,充分挖掘社會資源,拓寬活動渠道,合理布局資源共享,把學校紅色德育工作融于社會大環境之中,積極搭建學校、家庭、社會多方互動的活動平臺,打造了廣闊的德育空間,提高了學生的道德素養。

  厚植紅色德育,凝聚磅礴偉力。對青少年學子來說,通過紅色教育汲取養分、陶冶心性,是在新的歷史征程上更好地實現自身價值的人生必修課。漣水縣紅窯實驗學校將堅持把培養忠于理想、善于創造、敢于擔當、樂于奉獻的新時代紅色基因的傳承者和弘揚者作為德育目標,從解讀“紅色文化”入手,整合教育資源,拓展教育渠道,全方位營造紅色文化教育氛圍,積極打造紅色德育生態園,讓紅色德育之花開遍紅窯校園。

  (劉吉勇 劉偉)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