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激活紅色基因 激勵學子砥礪前行
在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的微信公眾號上,“三分鐘黨史”“畫說黨史”等欄目格外受歡迎,用筆端畫出黨的歷史,以“學習黨史國史,爭做時代新人”為主題進行手抄報、黑板報創作比賽,組織“五一紅歌比賽”,開展“我為黨表一個白”等活動,讓師生講出了自信、唱出了信念、比出了能力,使師生銘記黨的歷史、堅定理想信念。
在教育實踐進程中,廈門雙十中學切實落實“基礎教育是立德樹人的事業,要旗幟鮮明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引導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的精神,將學校思想政治工作作為系統工程,全校上下形成合力,厘清工作思路,并根據學校歷史積淀和新時代社會發展變化,成立了“思政研究室”,構建了“一二三思想政治工作體系”,逐漸摸索出極具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1246模式”,增強學生砥礪前行、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幫助他們“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鑄魂育人
厚植愛國文化情懷
精神文化是學校文化的核心內容和更高層次,是師生共同認同、傳承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一所學校真正的“魂”。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從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汲取養料,創建優秀校園文化,在學生心靈中埋下真善美的種子。
雙十中學創辦于1919年10月,為紀念辛亥革命,學校以“雙十”命名。建校百年來,一代代學子牢記“勤、毅、信、誠”的校訓,將學校發展為聞名全國的公立名校。在百年辦學歷程中,雙十中學在學校創始人和一代代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清晰穩定的以“愛國”“為民”為主線的辦學理念。在“一二三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雙十中學提出了“一條主線、兩個主題”。
為了激活紅色基因,雙十中學堅持“愛國”“為民”這一辦學主線,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引導教師堅定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與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念,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立德成人、立志成才,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在學生思想政治工作中,雙十中學明確: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引導學生把黨、祖國、人民裝在心中,強化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思想意識;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引導學生衷心擁護黨的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形成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政治認同。
“兩個主題”,其一是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學校長期圍繞春節、元宵、清明、中秋、重陽等中國傳統節日,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活動。進入新世紀,學校在思政課程、學科教學、實踐活動中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教育引導學生深刻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講仁愛、重民本、守誠信、崇正義、尚和合、求大同的思想精華和時代價值,教育引導學生傳承中華文脈,富有中國心、飽含中國情、充滿中國味,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植于師生的知識結構、精神氣質和職業(學業)素養之中。其二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校把思政和德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教育引導學生把國家、社會、公民的價值要求融為一體,提高個人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修養,自覺把“小我”融入“大我”,不斷追求國家的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與社會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為精神追求、外化為自覺行動,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師生心中扎根。
立德樹人
不斷汲取前進力量
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全國教育大會強調,要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教育引導學生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成為有大愛大德大情懷的人。這也是學校強化德育的重要職責。
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此,在“一二三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中,雙十中學提出了“三大板塊”。
一是思政課程。學校政治教研組是思政課程建設的主體,發揮著思政教育研究主陣地的作用。在保持思政課必修課程設置相對穩定的基礎上,學校結合學段特點,構建形成了“必修課+選修課”的思政課程體系。例如,在高中階段開設“思想政治”必修課程和“思想政治”選擇性必修課程;在初中階段開設“道德與法治”必修課程,結合校本課程和興趣小組開設思政類選修課程,遵循學生認知規律設計課程內容,體現不同學段特點。依托教研室研究《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課程教材指南》,學校開發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科技創新文化及總體國家安全觀等系列教材,并加強了思政課教材開發。
二是課程思政。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學科教研組緊緊圍繞堅定學生理想信念,以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愛人民、愛集體為主線,優化課程思政內容體系。學校思政類課程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以政治認同、家國情懷、道德修養、法治意識、文化素養為重點,堅持愛國、愛黨、愛社會主義相統一,系統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中國夢教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法治教育、勞動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等,深入開展課程思政教育實踐和課程思政教育研究,將價值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推動各類課程與思政課程建設形成協同效應。
三是思政實踐。實踐出真知,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必須到課外去落實、轉化,內化為學生的自覺行動。為了使思政知識和理論內化于心、外化為行,在思政課程和其他學科課程的綜合實踐活動之外,學校德育處、團委、少先隊還積極組織舉辦形式多樣的思政實踐和體驗活動。例如,初中學生要參加初一的入學典禮和建隊儀式、初二的離隊入團儀式與初三畢業儀式。高中學生要參加高一入學典禮、18歲成人宣誓儀式與高中畢業典禮。在校生要參加每周的升旗儀式及其他儀式活動,參加學校和家庭、社區、街道、鄉村等舉辦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活動,從中獲得優秀傳統文化熏陶和體驗。在此基礎上,參觀歷史博物館、專題展覽館、主題教育館,參加家庭勞動、校內勞動、社區勞動、志愿服務和文學、影視、戲劇、舞蹈、展演等活動,讓學生在學思踐悟中堅定理想信念、從紅色基因中汲取前進的力量。
創新模式
豐富黨史學習維度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雙十中學結合實際,創新學習方法,推出黨史學習教育“1246模式”,將黨史學習教育與日常教學工作緊密結合,激勵黨員教師和全體教職工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
在黨史學習教育“1246模式”中,“1”即圍繞“學黨史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培育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的主題;“2”即以黨支部、思政研究室為兩個戰斗堡壘;“4”即以“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4個方面為目標;“6”即對標4個方面,在教職工和學生群體中分別開展3項主題教育活動,教師層面開展3項主題再深化(師德建設再深化、崗位練兵再深化、家庭教育指導再深化),學生層面開展3項主題再提升(文化基礎素養再提升、自主發展素養再提升、社會參與素養再提升)。2020年11月,學校成立了福建省中學首個思政研究室,以思政研究室為堡壘,進行既有生活“煙火氣”又有“高精尖”理論的黨史研究和學習,更好地塑造青少年的三觀。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進黨史學習教育的過程中,學校各校區、各處室、各年段根據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情況,打造了多項品牌活動。一是每月召開“雙十先鋒派·與青年面對面”系列座談會,以“奮斗是青春最亮麗的底色”“學黨史悟思想”“從教書匠到大先生”“競賽有光,與目標的向往之道”等為主題,讓學生聽原聲、悟原理、談感想、樹理想。二是舉辦“聆聽革命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組織百名優秀少先隊員走訪革命老前輩,每周一訪、每周一講,共同回憶烽火歲月,讓紅色基因和革命薪火代代相傳。三是舉辦“講好黨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系列活動,從不同維度架設歷史規律的“望遠鏡”,掀起學習黨史的熱潮,牢固樹立當好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使命意識。四是開展紅色運動會、紅歌比賽、紅色研學、入團宣誓儀式等“青春心向黨,永遠跟黨走”系列活動,在知識性、競技性活動中引領學生學黨史,激發學生的愛國愛黨熱情。五是舉辦“百年回望中國共產黨領導科技發展”科技周,觸摸科技發展脈搏,提升師生的科學素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六是開展“頌歌獻給黨”歌唱系列活動,在歌聲中重溫中國共產黨波瀾壯闊的百年歷程,用歌聲向建黨100周年獻禮。
紅色基因的生命力在于挖掘新的時代內涵、彰顯新的時代價值。在未來的教學與管理中,雙十中學將繼續鞏固“一二三思想政治工作體系”和黨史學習教育“1246模式”,打造符合發展實際、體現自身特色的黨史學習教育系列活動,讓學生更加投入地參與其中,在行走中汲取知識,傳承紅色基因,開啟充滿希望的奮斗之旅。
(趙峰)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