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打造科技引領型中小學勞動教育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05  閱讀:次   |
42.9K

  【編者按】如何遵循教育規律,整合區域內外資源,整體設計中小學勞動教育的實踐形式,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今年5月,教育部公布了首批96個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本期我們選擇了兩個實驗區,看看發生在其中的改革實驗,以啟發其他地區。

  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是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北京市海淀區教委充分發揮勞動教育綜合育人作用,深入推進科技引領型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的建設。

  持續加強黨對勞動教育的全面領導

  2021年5月,海淀區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海淀區委教工委、區教委組建專項領導小組,一體推進勞動教育的組織協調、資源整合、師資培訓、過程管理、總結評價,為統籌推進勞動教育提供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海淀區教委制定了實施意見,對全區中小學開展勞動教育的目標體系、課程體系、實施體系和保障體系提出了明確要求,指導各學校制定方向正確、內容完善、學段銜接、載體豐富、常態開展的勞動教育實施方案,確保全區勞動教育實施有規劃、條件有保障、效果有影響。

  利用“三山五園”優美生態環境、深厚文化底蘊和科技資源聚集等地域特色和優勢,海淀區積極探索勞動教育與科技有機融合的實施路徑:組織學生到區域內的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科技創新企業、高科技農業園等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參與農業生產、工業體驗等勞動實踐,構建具有海淀特色的新時代中小學勞動教育模式;利用海淀數字智能的區域優勢和大數據、云平臺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組織學校創新評價方法,優化評價過程,構建涵蓋全員、全學段、全過程的學生勞動素養評價體系,以海淀“科技+”勞動教育特色積極建設科技引領型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全面構建體現新時代特色的勞動教育體系

  牢牢把準勞動教育的價值取向,海淀區教委組織學校深入挖掘中小學勞動教育的任務目標和工作重點,開展勞動教育項目研究。項目校從勞動課程建設與實施、學生勞動習慣養成教育、勞動教育實踐基地建設、家庭勞動教育途徑等方面進行的研究,豐富了各校的育人路徑和育人模式,構建起打通校園內外、銜接中小學段的勞動教育體系。

  區教委要求學校獨立開設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平均每周不少于1課時,與綜合實踐活動、勞動技術、通用技術和地方課程等相關內容進行必要統籌,在學科教學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借助海淀區“綠色成長”學科德育項目,區教委組織學校對學科德育的原理、策略和方法進行深入研究,以提高勞動教育課程質量。目前,全區各學校都開齊開足勞動教育課程,組織學科教師開設勞動綜合實踐活動課,利用校園空間進行勞動教育資源建設,邀請家長擔任活動指導教師,積極踐行德育統籌、課程落地和學生獲益的勞動教育原則。

  為進一步落實“五育并舉”,海淀區還要求學校在課后服務中增設勞動教育課程,安排勞動實踐活動。各學校按班級承包勞動崗位,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生保潔、大掃除、綠化美化等集體勞動,勞育活動豐富多彩。

  養成勞動習慣、培育崇尚勞動和尊重勞動的情感導向,也是這項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區教委要求各學校把勞動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與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相融合;要求學校建立校內基本勞動教育制度,開展“勞動值周”綜合育人實踐活動,采取衛生責任區、衛生值日和大掃除等靈活多樣的形式,加強學生動手操作和勞動技能、職業技能的培養。各學校積極探索,統籌安排課內外時間,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開展勞動周活動。每周五下午的課后服務時間,進行全校大掃除;課內外活動中,開展學工學農實踐體驗。全區有多所堅持30年開展校內值周勞動教育、堅持近10年開設學農實踐活動的學校,在區域內發揮著帶頭引領作用。

  為全面提升勞動教育支撐保障力度,海淀區教委鼓勵有實訓條件的中小學校開放勞動專用教室和勞動場所,建立體驗日常生活勞動的勞動實踐基地,為全區學生創設校園勞動實踐崗位;利用北京市社會大課堂資源、非物質文化遺產、博物館等優質文化資源,建立體驗生產勞動、服務性勞動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勞動實踐基地,為全區學生提供生產勞動及公益服務型勞動的實踐機會。同時,協調區內具有人文和科技特色的工農業高新技術示范園區、科技創新企業等,建立體驗產業新業態、勞動新形態的勞動實踐基地,為全區學生提供現代工農業、新型服務業的勞動實踐場所。多層級、多形態的勞動教育實踐基地群,使全區中小學勞動實踐實施有保障、推進有創新。各學校組織開展了“豐收節”等勞動實踐活動,到中關村高新技術示范企業,讓學生體會勞動產業的新業態、新形態,培育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家校社協同的強化,為務求實效的勞動教育形成了強有力的后盾。各學校積極發揮在勞動教育中的主導作用,通過家長會、家長學校、社區宣講、網絡媒體等途徑,宣傳家庭在勞動教育中的基礎性作用。學校組織家長志愿者研制家庭勞動任務清單,開展學生家庭生活技能展示活動,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布置洗碗、洗衣、掃地、整理等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明確家長勞動教育責任。

  建立健全勞動教育督導評價機制與學生勞動素養評價制度

  區教委把勞動教育的實施過程與效果納入教育督導體系,每年對學校勞動教育的課程設置、師資配備、組織保障等進行督查和指導,督導結果作為衡量學校教育質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標。

  各學校作為勞動教育的實施主體,積極開展勞動教育自評工作,利用校園文化在勞動教育中的導向、陶冶、凝聚和社會輻射功能,激發教師教育創新的潛能和動力,引導學生感受勞動的艱辛和收獲的快樂,引導學生家長支持配合學校開展勞動教育。如北京市十一學校龍樾實驗中學將學生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制定評價標準,建立激勵機制,并創新實施評價辦法,通過設置必修與選修、學分制管理進行課程實施。海淀區嘗試建立云端的、多元主體的、多樣化的評價方式,開發系列工具和量規,動態生成個性化勞動素養電子檔案袋等,與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和過程性評價打通兼容,提升評價整體水平。

  (作者吳謹、陳文遠分別系北京市海淀區教育委員會副主任、德育科科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