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平湖:“種子教師”助家校擰成一股繩
“我是一粒種,金秋撒平湖”。11月初,來自浙江平湖35所中小學的35名“種子教師”,從“家校協同‘種子教師’高級研修班”結業回到各自學校,平湖城鄉的家校協同活動便開始此起彼伏,掀起了一輪小高潮:有組織召開家長讀書會的,有組織家長集體研討“如何跟孩子好好說話”的,有邀請專家給“家長學校”開講座的……“作為一名‘種子教師’,我覺得自己有責任把自己的所學分享給學校的老師,把我們學校的家校協同、家校共育氣氛帶動起來”,來自東湖中學的金菊華老師說。
分享所學所獲,得到家長共鳴
“如果周末你想要孩子在家里學習,他卻準備出去和同學打籃球,你和孩子之間會如何對話?”在東湖中學舉行的“家長學校”研討會上,當屏幕上出現這樣的對話場景,場下分組而坐的家長們也像課堂上的孩子們一樣嘰嘰喳喳展開了討論。隨后各組代表分別上場扮演家長和孩子對話,風格各異的對話把大家都逗樂了。
這次時長近兩個小時的家長研討會,既有講座也有分組討論,還有虛擬情景對話,內容豐富,節奏緊湊。尤其是開場講座“如何跟孩子好好說話”,讓家長們很有共鳴。研討會的主持人金菊華老師,既是東湖中學的黨委書記,也是剛結業的“家校協同‘種子教師’高級研修班”的學員。“如何跟孩子好好說話”的溝通技巧和專業內容,有不少來自她在研修班上的學習筆記。
“過去我很少鼓勵孩子,生怕孩子好話聽多了翹尾巴。聽了老師的講座,感覺以后還是要多給孩子一些鼓勵”,一位看上去有些內向的爸爸說。金老師分享的關于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事情的“三個任何”的正面教育場景,給很多家長留下深刻印象。這種學校主辦、家長參與的研討會,讓家長們覺得既專業又有效。“大家的孩子年齡都差不多,又在同一所學校,聽聽其他家長的分享,感覺也很受啟發。”一位姓李的媽媽和其他家長的交流十分認真投入。讓東湖中學校長沈興旺感到欣慰的是,這次活動有不少爸爸參與進來,“這說明活動的影響力在擴大,我們做的事情是有價值的”。
來自當湖高中的“種子教師”姚瓊,和金菊華老師一樣,回到學校就成了主講專家。她充分利用學校的錄制設備,自己錄制了線上視頻《爸媽可以做的親子溝通“暖身準備”》。鏡頭前,她落落大方,課件做得十分流暢、親切。幾分鐘的小視頻,很適合在學校的微信公眾號、家長群傳播。據了解,大部分“種子教師”都制作了自己的課件,準備在本校的線上傳播平臺和家長及教師分享交流。
達成教育共識,推動家校協同
平湖市是嘉興下轄縣級市,70多萬常住人口分布在6鎮3街道,雖然政府不斷加大投入,致力解決城鄉優質教育資源不均的問題,但家長素質的參差不齊、對教育的理解和投入與學校教育不合拍,仍是當下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廣陳中學的“種子教師”王森海認為,10月份出臺的家庭教育促進法,明確指出家長必須依法帶娃,要承擔起家庭教育的法律責任。所以他把對家長普法、讓家長積極參與到家校共育中來作為今后的一項重要工作。
“教師和家長溝通家庭教育,不是教師去教家長怎么教育,而是大家在立德樹人的目標、路徑上達成共識。”作為本次平湖“家校協同‘種子教師’高級研修班”的特邀講師,北京市廣渠門中學教育集團理事長吳甡認為,平湖大力推進家校協同,是提升區域整體教育水平的一項有效舉措。
平湖鐘埭中心小學的“種子教師”徐建明很認同吳甡的觀點,他認為總體來說農村鄉鎮的家長對教育的重視和理解都比較滯后,當前最需要給予家長的還不是教育的方法技巧,而是讓他們重視并參與到家校協同工作中來。11月中旬,鐘埭中心小學針對家長的“和雅課堂”正式開講。
和徐老師一樣推動家校協同的“種子教師”不在少數。來自平湖東湖小學的蔣妍芳老師,在學校的支持下,積極聯系其他教師,組織了本校11月的家長讀書會。讀書會除了請來外校教師主講,還組織幾位家長分享自己的教育心得。尤其是一位姓張的媽媽談到自己通過參加家長晨讀會,讓自己從過去每天刷手機變成每天認真讀書反省,進而改善婆媳關系、促進家庭和諧,對孩子產生積極影響的事例,讓很多家長深受觸動。
建立有效機制,整合專業資源
來自平湖新倉中學的“種子教師”王霞認為,教師日常工作都很緊張,閑暇時間非常有限,只有通過建立有效機制把那些素質好、學習力強的家長帶動培養起來,把家長委員會逐步改造成家校協同教育團隊,成為活躍在鄰里社區的一股積極力量,才能真正把社區的家庭教育水平提升起來。
在為家長提供教育專業資源支撐方面,平湖近期有個“大動作”:經過精心籌備、整合多方專業力量的平湖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開始正式運行。據了解,中心一開業,家長們的咨詢電話一個接著一個,咨詢熱線十分火爆。承擔咨詢的教師,不少是來自平湖各中學的專職心理教師,而他們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是研修班的“種子教師”。
“家庭教育的改善提升需要整合多方力量,‘種子教師’就是星星之火。我們要支持他們在各自的平臺發揮作用、把平湖家校協同這把火點燃起來”,平湖市教育局局長王郁春說。為了推動家校協同工作,平湖市教育局下一步還將對各校提出明確要求,把家校協同工作逐步納入學校考核評價體系當中。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