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后學業輔導可采用三三制
落實雙減
微信公眾號提問
讓“雙減”真正落地,課后學業輔導如何進行?
專家觀點
五一小學校長陳姍:“雙減”背景下,五一小學創造性提出了課后學業輔導“三三制”,以“三種形式”開展學業輔導,以“三個保障”落實學業輔導,達成“三個促進”。五一小學將“減負提質”作為學業輔導的核心目標,讓學生在學校有時間做作業,讓大部分學生在學校能夠完成大部分作業,讓學生在學校能夠解決當天學習上的困惑,不帶著作業回家,不帶著問題回家,從而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提高學業質量。
學校幫助教師厘清學業輔導“輔什么、導什么”,“怎么輔、怎么導”。堅持以“三種形式”開展學業輔導工作,滿足不同學生的不同需求。
第一種形式為教師走班。在學業輔導時間,教師更加關注學生作業的過程及狀態。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遇到困難怎么辦?有學科教師在身邊指導、解困。作業做完了怎么辦?老師會當場面批,指導反饋。在這個時段,不同學科的教師都會走進教室,點撥學生在每一個學科作業中遇到的問題。教師走班,幫助學生解決作業過程中的問題,輔導學生在校高質量完成作業,讓學生不帶著作業回家,不帶著困惑回家,切實減輕學生作業負擔。教師走班,可以滿足學生群體的大部分,解決普適性的問題,就學生的共性問題作出回應和點撥。
第二種形式為學生走班。在學業輔導過程中,有一些學生,需要教師耐心地講解、一對一輔導,需要教師系統地幫扶。為切實解決這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問題,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學校建立了骨干教師答疑處,將每個年級最優秀的教師組織起來,為學生個人診脈開方,提供有針對性、實效性強的輔導,提高學生的學業水平。學生走班,可以滿足困難學生的能力短板,滿足學生個人發展的需要。
第三種形式為師生共行。還有一批學生,學有余力,他們有時間、有精力接受更多的知識,為滿足這些學生的需求,學校組織志勤學院語文、數學、英語學科的青年教師開設了教師講堂課程,并把這個課程稱為培優課程。培優課程從創世神話到唐詩宋詞,從數的起源到數的學問,從電影配音到探索孔明鎖的學問,一場場高品質、新形式的講座,吸引了各個年級的學生。
為了更好地開展“三種形式”的課后學業輔導工作,學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從師資、空間和宣傳三個方面積極提供服務,從硬件與軟件方面形成“三個保障”。學校舉措一經推出,便得到了學生及家長的好評,在實施效果上,突出了“三個促進”。首先,學業輔導時間,每個班級都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做作業的效率高了,促進了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同時,這樣的舉措還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據調查,閱讀、鍛煉、發展特長是孩子們晚間生活的重要內容。更重要的是,學生切實保證了睡眠時間,10小時睡眠不再是難題。學生身心健康得到了更好的發展。此外,學生不把作業帶回家,擁有了更多與父母相處的親子時間,家庭氛圍愈加和諧,有效促進了親子關系。(記者 武文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