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東辰育英中學:以“一體多翼”育人體系 培養陽光少年
初中階段是一個人行為習慣、道德修養、責任擔當意識形成的關鍵時期,此時學生的可塑性強。山東省濰坊東辰育英中學根據《中小學德育工作指南》精神,堅持“德育為首,學生本位”的原則,為學生量身定制“126弘德立體育人課程”體系,以“126弘德立體育人課程”為主體,以校園文化、實踐活動、個性管理為羽翼,協調育人,完善學生人格,熏陶學生道德情操,將學生培養成有高尚品德、有良好習慣、遵守規范、擔當負責的陽光少年。
實施主體——“126弘德立體育人課程”
在“126弘德立體育人課程”中,“1”即一個核心,是指學校在黨支部的引領下,把立德樹人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即兩個架構,是指通過學校與家庭雙線并行,家校合一共同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6”即課程具體操作流程分為6個環節:提出德育主題—主題班會—“親子修養”實踐活動—實踐活動評價、反思—國旗下講話、提出倡議—踐行倡議。“弘德立體育人”,是指學校弘揚優秀民族精神和文化及全面育人的理念,同時也融合了學校校訓“做影響世界、改變世界的人”,不僅要培養全面發展的人,也通過各種途徑讓學生帶動、影響周圍的人,弘揚美德、傳播正能量。
“126弘德立體育人課程”糅合眾多德育元素,把主題班會、“親子修養”活動、重大節慶活動以及德育評價體系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形成一門系統、科學的課程。德育主題系列化,包含“健康安全篇”“個人修養篇”“青春期教育篇”“勵志·規劃篇”“方法指導篇”“家國情懷篇”6個篇章。七年級的德育重點是生命教育及行為規范培養,八年級的重點是人生觀、價值觀培養及勵志、感恩教育,九年級的重點是責任擔當教育及人生規劃教育。
具體操作流程
每周,德育中心根據學生近期出現的問題、傳統節日、發展需要等確定德育主題,課程中心圍繞德育主題搜集相關素材,準備“親子修養”實踐活動報告。周五,各班級召開主題班會,圍繞主題進行自評、討論、展示,形成討論稿,責任班級形成國旗下講話稿。周末,學生與家長一起進行“親子修養”實踐活動,完成活動報告。返校后班級內評價“親子修養”實踐活動報告隨后級部評價;晚修時間對一周的學習、生活、心理、規范及德育倡議踐行情況進行反思,完成《反思札記》。周一升旗時間,責任班級的學生代表進行國旗下講話,提出德育倡議;教師主講國學講壇,主題與德育主題一致;宣讀“親子修養”活動實踐報告及每周規范評價結果。新的一周,學生踐行德育倡議,德育中心、學生管理中心跟進監督、檢查、評價,結果納入學生個人綜合素質評價及班級量化考核。
多翼輔助,強化育人效果
學校根據德育主題需要,通過社會實踐、研學活動、校園文化等渠道拓寬德育路徑、強化育人效果。
學校重視校園文化育人,精心布置宣傳陣地,把握好輿論導向,充分發揮宣傳教育功能。開展紅色主題教育活動,比如清明節,學生通過祭掃烈士陵園、紅色主題“黑板報”“手抄報”評比活動,深切悼念革命先烈,學習抗戰歷史及先烈的光榮事跡。通過共青團組織,做好黨團史教育、國情教育、團員光榮感教育,引導學生深入了解祖國的輝煌成就和美好前景,把個人的成長進步同祖國的繁榮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為擔負起建設祖國、振興中華的光榮使命做好準備。通過開學課程及畢業課程做好學生過渡教育。選修課程,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發展需要,參加社團活動,實現“人人有興趣,生生有特長”的育人目標。勞動體驗課程,一是必修勞動課,通過在校內勞動實踐基地“百草生態園”的播種、除草、收獲、觀察、實驗等活動,體驗勞動的辛苦與喜悅,并收獲生物學相關知識;二是學生根據自己興趣選修的個性勞動課程。傳統節日體驗活動,比如元旦包水餃、端午節包粽子活動,教師節組織“我對老師說句心里話”和“給印象最深刻的老師寄一封信”活動,重陽節組織“孝老敬親”活動,體驗老一輩的不易,培養敬老愛親的美德。
為保障德育活動扎實開展,學校完善領導機構和評價機制,設立專項資金,配備實踐活動室和心理實驗室,開發生態園,所需軟件、硬件配備完善。
經過幾年實踐,學校的育人機制取得可喜成果,學生學業精進、興趣廣泛,成長為文明懂禮有擔當的陽光少年。學校的先進做法在區域內推廣,多次被當地媒體報道。
德育是一所學校教育的核心,是一所學校教育的靈魂所在。“126弘德立體育人課程”體系,使德育工作更具連續性、針對性和實效性,更有力地推進學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實施,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牟靈毅 張曉靜 卜凡花)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