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教師成長共同體:構建城鄉教師精神家園

來源:中國教育新聞網-《人民教育》雜志 時間:2021-12-09  閱讀:次   |
42.9K

  我校地處“麋鹿故鄉”的大豐主城區,坐落在美麗的卯酉河畔,學校創辦于1935年,1982年被江蘇省教育廳命名為首批省級實驗小學。近年來,我校以“立至善之德,樹大美之人”為辦學理念,積極營造“大美”校園文化。始終堅持“教師第一”的發展思路,全力打造一支師德溢美、師風尚美、師能顯美的“大美”教師團隊,并依托“大美”教師團隊牽頭成立了“大美”城鄉教師自治共同體,為城鄉教師共同成長、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作出了貢獻。

  在鄉村教師自覺、自愿、自發基礎上建立成長“共同體”

  近年來,由于城鎮化步伐加快,鄉村學校生源數量越來越少,留守兒童、單親家庭孩子比例持續增多,且鄉村學校中老年教師居多,職業倦怠感強,缺少工作幸福感。2016年,為了激發鄉村教師的職業價值感,增強職業幸福感,時任大豐港實驗學校校長的我,與大豐區小海鎮南團小學負責人共同發起成立了“每日撰寫教育隨筆組”和“同行者聯盟”,并在原有“教學共同體”不變的情況下探索成立了“鄉村教師自主生長共同體”,依托江蘇省重點課題深入探討,以此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發展。

  2019年8月,我成為大豐區實驗小學的校長。為了充分發揮實驗小學的引領輻射作用,在原有“教學共同體”“鄉村教師自主生長共同體”的基礎上,我校牽頭組建了“城鄉教師自主生長共同體”,全區16所學校的骨干教師、校長加入其中,并吸引了來自新疆、甘肅、青海、河北、陜西等省份的一線教師共350名同人自愿加入,旨在通過這個民間組織為廣大的城鄉教師提供專業發展的平臺,促進區域教育整體發展。

  我們知道,由行政部門組織建立的“教學共同體”在教師專業發展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有限。而在鄉村教師自覺、自愿、自發基礎上建立起來的“共同體”,目的是提升鄉村教師的專業、促進鄉村教師的合作、強壯鄉村教師的精神,更多體現鄉村教師自身發展的需求,也更能引領廣大鄉村教師闊步行走在專業化發展的大道上。

  作為區域龍頭學校,我校有責任、有義務牽頭推動城鄉學校攜手發展。我們利用本校的“大美教師團隊”吸引更多的城鄉教師加入其中,并利用協作機制的優勢和整合資源形成的合力多措并舉,努力實現共建共享共贏的愿景。

  “雙循環”“五路徑”促進城鄉教師積極生長

  “城鄉教師自主生長共同體”是在“自主生長”統領下指向教師專業發展、協同發展、精神發展的一種民間性組織,事實上就是自主管理的學習共同體。雖是民間組織,但為了開展好活動,我們建立起組織流程和制度:理事長負責自主生長共同體的全面工作;副理事長協助理事長工作,負責共同體的日常事務工作;主任干事負責各種文案的編寫;副主任干事負責教育敘事的編印及成員的考核;聯絡員負責活動安排及管理。目前,城鄉教師自主生長共同體已組織成員成功申報市區級“四有”好教師團隊2個、市級名師工作室2個,主持省市級課題及課程項目10多個。

  為了保證共同體有效運行,我們組織所有成員商定形成了共同的行動綱領:共同體內成員自愿同意共讀名著、共研課堂、共寫隨筆等相關要求;共同體內成員堅持撰寫教育隨筆,平均每月至少10次,每月一次匯總;每位成員自己選出10篇以上優秀隨筆,分學期進行大組編印;一周沒有上傳隨筆的成員視作自動放棄;積極參加共同體活動,不得無故缺席,連續兩次無不可抗拒原因未參加活動,視為自動放棄參與共同體活動。

  為了有效推動城鄉教師共生共長,我們構建起五大實施路徑:

  共思教育——以“立至善之德,樹大美之人”為目標,定期開展“大美教育論壇”,以汲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思想精髓,研討新時期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教育方法,做到“五育”并舉、“五育”融通,努力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

  共讀名著——以“大美悅讀”為目標,通過定期舉行讀書分享、評選書香教師、推出閱讀榜樣教師等活動,促進教師共讀經典、提升素養。

  共研課堂——以“大美課堂”為目標,每月一個研究主題,以同課異構為形式,由成員自主申報上課,做到課后及時點評、及時寫出聽課反思,促進教師課堂教學水平不斷提升。

  共寫隨筆——以“大美善寫”為目標,我們成立了青年教師隨筆群、“四有”好教師隨筆群、寒暑假每日千字文隨筆群、大美教師隨筆群等,根據不同群體提出不同撰寫要求,通過每學期評選優秀隨筆撰寫者、匯編個人專著、出版優秀文集等活動,不斷推進教師共寫活動深入、持續、系列開展。

  共享生活——以“大美生活”為目標,定期組織共同體成員進行“大美沙龍”的交流分享,做到教育與生活相融,在相互學習、揚長補短中消除教師職業倦怠感,找尋前進發展方向,努力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我們團隊以追求“師德溢美、師風尚美、師能顯美”的“大美教師”為發展方向,“各美其美,美美與共”,堅持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互助互利、合作共贏,逐步實現城鄉教師專業發展、抱團發展、共同發展。

  共同體成立以來,漸漸產生虹吸效應,正成為我區教師隊伍建設的一面旗幟。目前,我區有16所城鄉學校的教師、校長自愿加入其中,在省內外產生了廣泛而積極的影響。我校作為牽頭校,在共同體建設中也獲益良多。2020年,學校成為全國文明校園、江蘇省教師發展示范基地校。2020年10月,在全國新教育實驗第二十屆研討會上,我校的經驗介紹《書寫我們的生命傳奇》、新德育敘事《行知小劇場,德育大舞臺》受到與會嘉賓一致好評。

  共同體喚醒了廣大教師的學習意識、進取意識、創新意識。我們團隊共同研發出具有鮮明特色的“閱讀悟美、勞動塑美、規則顯美、慈善揚美、行知煥美”的

  “五美課程”;共同創建的“五育”融合“大美課堂”初具雛形;由師生共讀引領的親子共讀正成為家校共育的新方式;團隊涌現出科研型教師代表顧貴斌、龔愛鳳、陳秀鳳以及優秀鄉村教師發展集體“萬盈青年教師團隊”等;一批聯盟學校正成為區域教育的排頭兵。

  加快形成可操作、能推廣的區域教師發展獨特經驗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指出,教師是教育發展的第一資源。我們將積極探索實施“大美”城鄉教師自主生長共同體“雙循環”“五路徑”的運行方式,做到管理思路共謀、教育人才共用、教育科研共融、教學資源共享、相互督導共促,加快城鄉教師自主發展、融合發展模式,加快形成可操作、能推廣的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發展的“大豐經驗”,以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教師隊伍是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源頭活水”,是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根本保障。我們將把打造高素質、專業化、創新型“大美”教師團隊作為城鄉教師自主生長共同體的建設宗旨,著眼于“立至善之德,樹大美之人”,著力于做實立德樹人課程、做優各級項目研究、做強區域協同發展,努力為區域城鄉學校一體化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形成區域教育生長的新起點。

  一個人走得很快,一群人走得更遠。“大美”城鄉教師自主生長共同體是廣大教師成長的精神家園,我們將充分發揮專家引領、示范帶動、同伴互助、合作共享的功能,全面催生教師的工作熱情和發展動力,人人爭做新時代“大美”教師,實現區域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陳慧君 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實驗小學;高智華 單位系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教師發展中心)

  《人民教育》雜志2021年第22期,原題為《自主生長共同體:城鄉教師發展的精神家園》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