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滋蘭樹蕙花開艷 立德樹人果實豐 ——湖南省益陽市第十五中學打造優質教育新名片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0  閱讀:次   |
42.9K

  湖南省益陽市第十五中學創辦于1956年,位于湖南省益陽市赫山區蘭溪古鎮,這里綠茵遍地、書香滿園。近年來,學校全面貫徹落實《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湖南省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實施方案》《關于2021年度湖南省教育體制改革試點項目立項的通知》等文件精神,以“樹科學素養,塑人文精神,具擔當意識”為辦學宗旨,實現了學校特色內涵式發展。

  擔當實干

  彰顯“車頭”作用

  益陽市第十五中學現有高中教學班32個、教職工121人、在校學生1600余人。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2015年8月,吳軍出任湖南省益陽市第十五中學校長。有著20多年黨齡的他,一直把立德樹人、教書育人作為人生追求。新時代以來,學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遵循教育規律,系統推進教育評價改革,以“服務成長、評價立人”為基本理念,多方位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一校之長,吳軍堅持立德樹人,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秉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立人”的思想,確立科學育人目標,努力培養有道德、有理想、有擔當、有創新的新時代赫山少年。

  盡管行政事務繁多,但吳軍一直堅持深入教學第一線,每學期聽課多達70余節,堅守崗位,默默奉獻。

  有付出就有回報,吳軍先后獲得市級、區級“優秀校長”“優秀教育工作者”“優秀教師”和“益陽市教育突出貢獻獎”“湖南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等榮譽,并榮立三等功。

  細化教學

  激發內在活力

  每年新生入校時,學校都旗幟鮮明地提出“一年高考三年備,一年高考三年抓”的策略,以教學質量發展性評價為核心,對學生知識、能力、素養等方面提升進行通盤思考、系統規劃,將核心素養教學、常規教學、特長生培養、“兩考”目標有機結合,做到“三年高中一盤棋”。

  針對高一,摸清底子,夯實基礎,主抓學生的養成教育。開學初,組織入學考試,科學合理分班,利用不同場合對學生進行行為習慣教育。

  針對高二,明確目標,主抓學考。從高二第一學期開始,將教學重心轉移到學考復習上,對準目標,對點復習,關心幫助學困生。

  針對高三,對準高考,強化備考。要求學生制訂階段性目標、及時反思、調節情緒;教師集體備課、面批面改、自主編輯考試資料;年級組提供制度保證、以考代練、心理輔導。

  通過探索,學校教學質量發展性評價達到了“三頭”效果:全體師生有勁頭,創優班師生有奔頭,平行班師生有盼頭。

  學校在教學中還探索出一套精細化德育管理模式。政教處、團委堵疏結合,多措并舉,盡心打造“零安全隱患、零安全事故”的“兩零”工作總目標。教務處、年級組立足階段性檢測,建立學生學業質量數據庫,跟蹤學生學業質量發展狀況和水平,發揮大數據作用,深挖細查影響學生學業質量發展的制約因素。為調動師生積極性,教務處根據教學質量發展性評價制訂了針對學生和教師的獎勵方案。學校多方籌措資金,3年共計獎勵學生和教師50余萬元。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學校在實踐中摸索并總結出的“三年一體化”教學發展評價管理方法,取得了顯著成效。學校落實“青藍工程”青年教師培養計劃,培養了省級、市級優秀教師8人,市級、區級學科帶頭人和骨干教師20人,形成了師資力量雄厚、教學陣營齊整的態勢。

  全面發展

  探索育人新模式

  孔子主張“因材施教”。學校有學生1600余名,層次不同,基礎不一,因此,探索育人新模式成了學校的試金石。

  學校在高一分班前,組織學生進行入學考試,根據考試成績和學生的潛質,幫助學生分析和選擇學習科目,結合學生的愛好和特長,最終確定其發展方向,讓每名學生都有出彩的機會和發展的平臺。

  求學先立德,行事先做人。為了提升學生和教師的生命價值,彰顯辦學特色,學校積極探索特色學校創建規律,結合全封閉寄宿制特點,整體規劃了以立德樹人為基礎目標的學校文化體系,打造了立德樹人文化主題。

  學校的德育工作堅持“每月一主題”,包括“1月談安全”“2月文明過新年”“3月學雷鋒”“4月誦經典、祭英烈”“5月成人禮”“6月講誠信”“7月8月社會實踐”“9月唱經典革命歌曲”“10月慶國慶”“11月藝術節”“12月慶元旦”等活動。各種活動的開展,使學生得到全面主動的發展,實現了立德樹人的目標,2016年以來,學校連續6年獲評赫山區“德育工作先進單位”。今年3月,學校開展了校外“獻愛心、講環保、學雷鋒”活動,受到了益陽市義工聯的高度贊揚。

  站在新的起點,益陽市第十五中學正向打造品牌學校的目標闊步前進。

  (文躍先)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