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善為本潤心田 體藝雙飛綻風采 ——江蘇省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一體兩翼”特色發展剪影
江蘇省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坐落在溧陽市南山風景區素以蘇浙皖三省通衢之地著稱的戴埠鎮,西鄰5A級風景區天目湖,南連5A級風景區南山竹海。學校創建于1946年,初為私立繼善中學,后遷至繼善祠擴建為戴埠初級中學,1998年又新征用地100余畝新建戴埠高級中學,2000年創江蘇省重點中學,2004年3月被評為江蘇省三星級高中,2017年4月通過江蘇省四星級高中現場驗收。
學校創建70多年來,秉持“一切為了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辦學理念,努力踐行“博學誠信篤行”的校訓,始終求真務實,敢為人先,在育人方式、課程管理、教學方法等方面不斷探索,形成了優良的校風、教風和學風。近年來,為了實現學校的高質量內涵式發展,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回歸教育本真,以厚植“善文化”為主體,為學生培根鑄魂,以強化“體藝”特色為兩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逐漸走出了一條“一體兩翼”的特色發展之路,取得顯著成效,在溧陽市教育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以善為本,培根鑄魂
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但學校應該如何塑造自身獨特的校園文化呢?到自身潛在的歷史文化傳統中去尋找、提煉,畢竟校園文化只有根植于傳統,才能真正迸發出旺盛的生命力。為了找到屬于自己的“魂”,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進行了艱辛的文化溯源,最終將“善”確定為學校文化的核心。這不僅是因為“善”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構建和諧社會、實踐“中國夢”的時代要求,更是因為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與“善”具有深厚的文化淵源。
文化溯源找善魂。學校坐落的戴埠鎮,早在宋太平興國年間又稱舉善鎮。這是因為,當時居住于此的世家大族眾多,每年有很多善事父母、品行方正的人被推舉做官,所以被稱為舉善鎮。可見,當地早在宋朝開始,就曾以“善”揚名,具有源遠流長的“善”文化傳統。在1946年學校初創時,當時原名“私立繼善中學”,是希望學生能繼承當地的“善”文化傳統,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所以,近年來,學校從當地歷史傳統及校史中汲取文化養料,把繼善教育作為德育重要抓手,引導學生立善念、踐善行,為其鋪上了一層積極向上的人格底色。
多元并舉立善念。為了在學生心中種下“善”的種子,首先要讓學生知道“善”是什么。為此,學校注重發揮環境的育人功能,對校園內的建筑、景觀、設施等進行了綜合改造,利用教室、走廊等空隙,張貼名人善言、懸掛善言燈箱;利用各花壇處的宣傳牌,張貼善語善言;利用校園廣播、宣傳欄等工具宣揚善行事跡;在教室,布置“善文化”主題黑板報……讓“善文化”滲透在校園的每一個角落。此外,為了充分發揮課題教學主陣地的作用,學校還積極開發“繼善”校本課程,利用系統的課題教學,帶領學生探究“善文化”的起源,學習古今溧陽善行美德之典型,寫為善日記,指導學生將“善”內化于心。
知行合一踐善行。大力發展善行教育,不能只落實在空泛的理念上,還應采取措施落實在具體的行動上,為此學校開展了各類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鼓勵學生根據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助人善舉。例如,在寒暑假期間,要求學生每天至少做一件善事,并寫下自己的心得體會;利用重陽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帶領學生走進養老院等場所開展孝老愛親教育……通過帶領學生廣泛開展各類文明勸導、公益勞動、志愿服務行動,引導青少年知行合一積極行善,大力弘揚“善文化”。
以體為基,強身健體
少年強則國強,不僅要文明少年的精神,更要野蠻其體魄。在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看來,體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的基礎性工程,對促進教育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要意義。近年來,學校始終堅持“健康第一”的理念,積極加強體育教育,有效改善了學生體質,為他們未來的健康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開齊開足開好體育課是基礎。過去,因為學校更重視學生的分數,體育課被文化課搶占的現象時有發生,甚至有時會因為害怕學生受傷而減少相關體育運動,直接導致了學生運動不足、體質下降。為改變這一現狀,學校將開齊開足體育課作為學校體育變革的第一步。如今,學校不僅嚴格按國家要求開齊開足體育課,即使遇上下雨、下雪等極端天氣也會組織學生開展相應的室內體育鍛煉。此外,學校還在如何上好體育課上下大功夫。同時,制訂了詳細的學生體育發展目標,以明確的教育目標倒逼教師認真教、學生認真學,效果很好。
組建豐富的體育社團是關鍵。隨著體育課程改革的深入,學生對部分體育運動的興趣越來越濃,但均衡全面的體育課程很難滿足學生個性化的學習需求,學生體育社團應運而生。經過近10年的不懈耕耘,學校籃球、足球、武術、輪滑、羽毛球等體育社團如雨后春筍般不斷涌現,學生可根據自身興趣愛好自主選擇參加。此外,學校還為每個社團配備了指導教師,設置了統一活動時間,有效保障了社團活動的專業高效開展。學生在社團活動中不僅發展了特長,而且在自己喜歡的運動中享受到了成功與快樂,變得更加樂觀開朗。
開展各類體育比賽活動是支撐。《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學校體育涉及三個大的方面:教會、勤練、常賽。可見,組織校園體育比賽活動,也是學校體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而這也正是戴埠高級中學多年以來秉持的重要教育理念。學校認為沒有體育競賽的體育教學是不完整的,所以十分注重通過組織各類體育比賽,激發學生積極參與運動的內生動力,培養他們團結協作、頑強拼搏的體育精神。當然,體育競賽不能只是學校體育尖子生的事,而要想方設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積極參與。所以,學校每年不僅會組織選拔性的體育運動會,還會組織很多人人都參與的班級對抗賽,比如拔河比賽、籃球比賽等,切實打造學校“月月有聯賽、周周有比賽、人人都參賽”的大體育格局。
以藝為翼,崇美求真
藝術是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藝術教育是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戴埠高級中學堅持把藝術教育作為推進學校內涵發展的重要抓手,進行了積極探索,并取得了顯著成效,2020年學校被評選為江蘇省中小學藝術教育特色學校。
頂層設計為藝術教育護航。學校結合實際,組建了以校長為組長的校級藝術教育領導小組,全面監督、協調并指導藝術教育工作,體藝處等職能部門則負責統籌落實。學校每學期在制訂工作計劃時把藝術教育的發展列為學校重點工作之一,做到期初有計劃、期中有簡報、期末有總結,形成整體連貫的長期藝術教育發展規劃和措施。此外,為了確保藝術教育工作有條不紊地開展,學校還出臺了《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藝術教育發展規劃》《溧陽市戴埠高級中學藝術課程實施方案》等規章,并建立了配套的管理機制。
多元課程讓藝術教育落地。課程是落實藝術特色教育的有效抓手,學校的藝術課程主要由國家必修課程和校本選修課程兩部分組成,以必修課程培基,用選修課程拔高。為了強化必修課程的實效,學校還特別注重引導教師豐富課堂教學形式,讓課堂更加靈活有趣。例如,音樂課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相互比較中共同進步;美術課可以將教室搬到大自然中進行,讓大自然化身為老師,教會學生什么是美。此外,學校還結合社會、學校實際情況及學生審美需求開設了各類藝術選修課,以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著力拓展學生藝術學科知識面并培養其各項藝術技能。目前,學校已開設了色彩、素描、速寫、書法、陶藝、雕塑、國畫、油畫、聲樂、合唱、鑒賞等藝術類課程,編寫了《繼善》《中國畫》《竹雕藝術》《歐楷書法教程》《素描頭像》《陶藝》《雕塑技法入門》《合唱》《瑜伽》《中國書法》《詩意溧陽》等校本教材。這些課程圍繞如何提升學生藝術素養創設,注重引導學生在藝術與生活、藝術與文化、藝術與科學的情境中,感受藝術魅力,品味生活情趣,追求詩意人生。
搭建平臺讓學生展示精彩。除了開齊開足開好藝術課程,學校還特別注重通過組建藝術社團、舉辦各類藝術活動,為學生搭建深入學習、自我展示的平臺。學校每學年都開設數量眾多、類別豐富的藝術類社團,如書法社團、合唱社團、繪畫社團、陶藝社團、速寫社團、鑒賞社團等,并聘請經驗豐富的專、兼職教師進行指導。在戴埠高級中學,每名學生都會參加一個以上的藝術社團。學校還經常組織開展各種藝術活動,為學生搭建起一個立體多元的展示平臺,讓每名學生都能充分享受到學習藝術的快樂。例如,學校每年都會舉辦融體育比賽、美術現場作畫、現場書法、歌唱比賽、朗誦比賽等為一體的體育藝術文化節和元旦迎新晚會,去年還成功舉辦了主題墻繪活動、班徽設計評比、學生個人漫畫展等活動,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藝術創作熱情。除此以外,學校還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學生參加更大范圍的各類藝術評比交流活動,很多團體及個人都獲得了國家、省級獎項,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關山初度塵未洗,策馬揚鞭再奮蹄。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戴埠高級中學將繼續秉承“博學誠信篤行”之校訓,與時俱進地不斷優化學校“一體兩翼”的發展特色,努力為祖國發展培育更多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交響詩篇中發出屬于自己的強音。
(芮安陽 汪國慶 楊俊)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