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五線心育”促學生陽光健康成長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1  閱讀:次   |
42.9K

  今年,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廣納師生創意,校園每一棟樓都用新名字取代了原先的ABC編號:思遠、致遠、求真、向善、臻美、弘志,連飯堂也取名愉園、恰園,沉淀美善之志昭昭,生活育人情趣盎然。

  11年前建校的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將擁有“國際社會通行證、現代公民合格證、身心人格健康證”作為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如今,學校“五線心育助成長,融合資源促發展”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課程體系日臻完善,以紅色初心為底色,以優秀傳統為內涵,融通時代、社會、家庭,推動學校—家庭—社會的協同教育,助力學生的身心健康和終身發展。

  五線育人萬千景,同繪青春花季

  教師—學生(朋輩)—學校—家庭—社會,五條線或隱或顯。“五線心育”就是要以青春為中心,心心相印,上下相承,同輩互助,在各自的季節生成不同的綻放,讓所有的花都應時令而開。辦學初期,學校就成立了學生成長指導中心,嘗試以心理健康教育為抓手,實現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學校的心理健康課程從無到有,由粗而細。有講解心理原理的“解密情緒”,有眺望人生的“人生拍賣會”,還有獨白心語課“你很特別,我也是”,不同課程讓青春的心理長卷無死角地徐徐展開、放大……

  高中生不是完全獨立存在的個體,他們不僅是在校學習的學生,還是社會人,帶著各種成長的烙印成為今天的模樣。家庭、同伴、社會都在這一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影響作用,學校無法取代他們所有的成長經歷和環境,卻能積極融合校內外多方資源,讓學生生命中遇到的重要他人,盡可能成為其成長過程中正向的、有益的支撐,為其提供向上向善的發展動力。由此,我們把教師、學生(朋輩)、家庭、學校及社會作為孩子譜寫青春之歌的“五線譜”,著眼學生心理素養和社會化發展,基于全員、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原則,圍繞“高一快樂成長、高二穩健成熟、高三拼搏成功”的“三成”育人目標,建立起面向學生、教師、家長的分層培訓機制,提升全體學生、教師、家長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水平,形成充分溝通、及時反饋、全面融合的教育工作制度體系,形成五線協同育人的課程觀,將“愛與責任”作為核心內容,推進教育創新,積極探索實踐,構建起“五線育人”的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課程。

  走進孩子心里,厚植家校沃土

  想起在心理輔導室里,十四五歲的孩子們向我控訴爸爸媽媽不懂他們的時候,我心里就酸酸的,說不出的難受。哪個爸爸媽媽不渴望走進孩子的心里,可是怎么走著走著就迷路了呢?讓我們一起來聽聽孩子們的心聲吧!

  “老師,你知道嗎?我高三了,本來一周就只有一天才能在家,這一天里我最舒服的時刻就是我爸媽睡午覺的時候,因為這樣我就可以安靜地用平板電腦沉浸在電影里面,還不用聽我媽嘮叨。”

  “我跟他們說了無數次了,但是沒有用,他們依然我行我素,堅持認為自己才是對的,我真的不想說了。”

  “我不知道怎樣才能控制自己的情緒,平靜地和他們溝通,總是一開口就吵。”

  “我不想讓他們知道我現在這樣,我怕他們擔心我,他們已經為我付出太多了,我就希望他們好好的。”

  “我和老師請假的時候,老師有點兒埋怨地對我說:‘你不是答應我不請假了嗎?’真的讓我很不舒服。”

  孩子小的時候,一點一滴的進步我們都看在眼里,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一絲一毫的毛病也被父母和教師敏銳地捕捉到,當指責多過鼓勵時,彼此間的心墻就高了一層。彼此相愛的一家人之間漸漸地筑起了高墻,師生之間有了深深的溝壑。

  孩子吵鬧的背后藏著我們沒有看到的請求,也許是渴望被尊重,也許是感受不到被信任,等等,只有把心里的墻拆掉,才能看到彼此。

  當孩子主動說起什么的時候,作為父母和教師,不必急著給他答案,生活中很多問題并沒有答案。我們應用心感受孩子話語背后想要表達的情緒,給他溫暖有力的支持和擁抱。當孩子表現不盡如人意的時候,如果是非原則性的問題,作為教師和父母,不必急著批評、否定他,引導和陪伴他接受檢驗和調整最重要。

  教師和父母一定要找到走進孩子心里的地圖,用愛敲開孩子的心門,用鼓勵肯定孩子的進步,用寬容諒解孩子的不完美,用溫暖陪伴孩子的成長。

  涵育光明者,不治已病治未病

  “五線心育”心理健康教育特色課程,以“三成”教育為目標維度,以學生心理健康素養為內容維度,以家庭、學生(朋輩)、教師、社會、學校制度為資源維度,形成三維立體的課程體系,涵蓋必修課程、選修課程和活動課程三大類。

  必修課程:學校通過學科課程滲透和校本課程開發,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課程。首先,分學科組定期開展專題教研,充分挖掘學科課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素材,增強學科課程的育心養德功能,落實學科心理素養的培養,滿足全體學生的成長需要。例如,數學教學積極引導學生克服自身的畏難心理,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和自我心理調節能力。外語教學引導學生建立多元化視角,增強學生全面思考的能力。歷史教學注重學生批判性思維的培養,提高學生的分析能力。藝術教學注重培養學生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以美育心。體育教學注重鍛煉學生的意志力和團隊合作能力等,樹立身心健康觀念。通用技術和信息技術課程培養學生探究思維和結構化思考的能力。其次,學校圍繞高一年級學生的成長需求,設立心理與生涯發展必修課,助力學生心理發展和生涯規劃,提升心理和生涯適應力,課程得到了學生和家長的高度認可。

  選修課程:選修課程也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臺。首先,學校開設了幾十門精品選修課程,授課教師有意識地將心理素養滲透在課程教學中,引導學生在學科課程之外探索未來發展興趣,激發學習動力,促進生涯規劃,增強社會責任感,助力樂趣升華為志趣。其次,圍繞高二年級學生的發展特點,面向有需求的學生,開設高階思維力培養課程,在高一心理與生涯發展必修課的基礎上,主要采取問題解決和探究式的教學模式,激發學生自主和互動學習,積極迎接成長挑戰。再其次,針對高三年級的備考節奏和各班級的不同需求,開設定制化的心理班會課,在學生成長指導中心的專業引領下,組織全年級班主任集體研發出一套心理班會課資源包,不僅滿足了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更提升了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能力和班會課設計水平。

  活動課程:一直以來,活動課程都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最有特色的部分,孩子們在活動中體驗、參與、成長,家長們在活動中陪伴、投入、收獲,教師們在活動中激勵、合作、共進,社會各界在活動中體現責任、格局、擔當,大家用一個個愛心的“音符”在學校心育的“五線譜”上創造出最動人的青春樂章。學生在校內社會實踐課程中,選擇用愛為學校的園丁何月桂老人實現夢想,在老人所工作的花園里的每一棵樹都掛上了樹牌。在他們奉獻愛心的同時,老人的辛勤、努力、堅韌和對生活的熱愛,深深地感染了所有為老人圓夢的學生。有的家長在學校的家長生涯大講堂上向學生們展示了曾經的規劃與夢想和今天的責任與擔當,激發了他們的社會使命感和責任感。

  十多年來的溫暖堅持,學校、教師、學生、家長形成了高度的默契,家校聯動將“愛與責任”的種子深深地埋在每一個學子的心中。

  (作者王東文系深圳第二外國語學校校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