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用十二年全面升級硬軟件,大幅提升辦學能力—— 跑出農村中職發展“加速度”
這是一場艱苦卓絕的攻堅行動——攻堅行動前,湖南省郴州市11個縣(市、區)中,有8個縣(市、區)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承包給了民營老板,辦學條件差、學生人數少、師資力量弱……在湖南省48所首批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的名單里,郴州全市僅有一所學校入選,遠低于湖南其他市州的平均水平。
這是一場卓有成效的攻堅行動——攻堅行動后,郴州市現有中等職業學校(含技工學校)20所,其中,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6所、省卓越中等職業學校建設單位3所、省示范性縣級職教中心5個。
這是一場真抓實干的攻堅行動——歷時12年,累計投資30億元以上,新增校園面積30多萬平方米,新增學位1.5萬多個……
12年來,郴州市在湖南省率先啟動農村中職攻堅,堅持把職業教育納入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統籌謀劃,跑出了農村中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加速度”。2021年1月,郴州市因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等舉措,入選湖南省2020年度真抓實干成效明顯地區的名單。
一市一統籌
2009年以前,郴州市11個縣(市、區)中,有8個縣(市、區)的公辦中等職業學校承包給了民營老板。
“學校沒生源、教師沒發展、學生沒出路。”郴州市教育局黨委書記、局長肖正科用“3個沒”概括了當時全市職業教育的發展狀況。
與此相對的是,郴州經濟正全面駛入快車道。2009年,郴州市生產總值為821.5億元,比上年增長16%,特別是在工業經濟方面,全市全部工業增加值為379.4億元,增長20.2%,急需大量技術技能人才作為支撐。
就在同一年,湖南省啟動縣級人民政府職業教育工作督導評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全省每個縣(市、區)人民政府都必須重點辦好一所示范性中等職業學校,否則督導評估將“一票否決”。
產業的需求、政策的倒逼、自身的發展……是坐以待斃還是主動作為?郴州市委、市政府給出了答案:把大力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富民強市的戰略舉措。2009年3月,郴州市八部門聯合印發《郴州市中等職業教育攻堅計劃》,率先在全省實施農村中職攻堅行動。核心內容是,每個縣(市、區)要在辦好一所中等職業學校的基礎上,辦好一個縣級職教中心。
對縣級政府而言,農村中職攻堅的第一步,就是將已被承包出去的公辦中職學校收回。“但談何容易?”一些學校的承包合約還沒有到期,提前解約勢必要進行賠付,有些縣因此犯了難,觀望氣氛濃厚。
一個月后,郴州市教育局專門召開中等職業教育攻堅動員大會,各縣(市、區)分管教育的領導、教育局局長和職業(技術)學校校長等全部參會。會上,郴州市教育局點名批評了幾個縣,要求他們盡快收回學校。
“先把學校收回來,保證學生讀書,回購款的事情后面再談。”一散會,臨武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就接到了縣里的通知。可還沒有開始談,民營老板就開出了“天價”。歷經一年多的協商,最終通過第三方公司評估,雙方才確定下合理的回購價格,由臨武縣政府出資給付。
經過艱難努力,到2012年,以8個縣(市、區)的公辦中職學校全部收回為標志,郴州市第一輪農村中職攻堅圓滿完成歷史任務。
一縣一新貌
沒有給郴州市太多喘息的時間,新一輪提質升級的“沖鋒號”便已吹響。
2012年,作為郴州市位置最偏、人口最少、財政最難的國家級貧困縣,桂東縣舉全縣之力投入2億元,在郴州市率先啟動異地新建縣職業教育中心的項目,以徹底改變“學生幾百個、教室十八間”的辦學困境。2013年11月,桂東縣職業教育中心正式搬進建筑面積達3萬平方米的新校區。
“國貧縣也能辦出富教育。”榜樣的力量給郴州各地極大震撼。外有國家政策的高位引領,內有“桂東經驗”的示范作用,郴州市職業教育主動邁出了改革發展的新步伐。
2014年12月,郴州市正式啟動第二輪農村中職攻堅,同時實施職業教育扶貧富民工程、基礎能力建設工程和卓越職業院校建設工程等九大工程,分層次、分類型、分階段推進職業學校優質資源建設,提高教育質量,走出辦學困境。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分散辦學、效益不強等實際問題,郴州市教育局引導推動桂東、桂陽、資興和汝城等縣(市、區),以公辦中職學校為依托,建成縣級職教中心11個,集中開展全縣職業技能培訓。
郴州中職“舊貌換新顏”。
嘉禾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老校區地理位置偏僻,主體工程建筑都是20世紀60年代建成的,實訓室只是幾間極為簡陋的瓦房,食堂甚至被劃為危房,“家長來學校看了直搖頭”。
2016年,嘉禾縣委、縣政府投入5.88億元建設教育新城,其中縣職中新校區投資近3億元。“寧可壓縮其他政府性投資,也要全力保障新職中建設!”建設期間,嘉禾縣財政一度遇到困難,為了完成“建好新職中”這一目標,嘉禾縣主要領導在全縣兩會上鄭重作出承諾。
2019年,嘉禾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新校區正式投入使用。寬敞明亮的校區里,實訓樓、教學樓和圖書信息綜合樓等教學設施應有盡有,標準化室外田徑運動場、籃球場和羽毛球場等配套設施一應俱全,在校生也由2015年的不足500人,增加到2000多人。
目前,郴州中職學校呈現“一縣一新貌”格局。
桂東、桂陽、汝城、臨武、嘉禾5個縣的中職學校完成整體搬遷,永興、宜章、資興、北湖、蘇仙5個縣(市、區)的中職學校完成改造提質擴容,安仁縣職中于2020年啟動新校區建設。
據統計,實施攻堅行動以來,郴州市累計投資30億元以上,新增校園面積30多萬平方米,新增學位1.5萬多個,實現了職業教育辦學水平的全面趕超。
一校一特色
在郴州市農村中職攻堅中,各學校以“一校一特色”為策略,盤活了發展全局。
第一招是圍繞縣域產業促特色。
永興縣是一座“沒有銀礦的銀都”,當地不開采銀礦,只從事白銀提煉加工。2018年,響應永興縣“中國銀都”發展戰略,永興縣職業中專學校專門開設了有色金屬冶煉專業,以銀藝品的設計與加工為突破口,在“精深加工”的路子上做細做實。
一聽說學校開設了這個專業,當地多家銀業公司紛紛來學校開展校企合作。“這個行業很缺既有知識又懂技能的專業人才。”校長代紅波說,學生還沒有畢業就被企業預訂了,學校已經成了企業和家長們眼里的“香餑餑”。
第二招是圍繞經濟轉型強特色。
嘉禾縣素有“江南鑄都”之稱,經過產業轉型升級、中央環保督察、淘汰落后產能等重重考驗,實現了鑄鍛造向裝備制造、智能制造的跨越發展。為了更好地服務地方發展,嘉禾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改變過去以對口升學為重點的辦學思路,開設了數控技術應用、電子電器應用和計算機應用等智能制造專業。
鄧湘平是該校2013屆數控技術運用專業畢業生,也是該校與當地鍛造企業嘉禾福順機械的首批訂單培養學生。由于他有基礎、懂技術,得到了企業的高度肯定。“鄧湘平現在一個月工資8000元以上!”該校副校長雷曉黎很自豪。
為了擺脫對當地煤礦產業的過度依賴,2012年,資興市提出“旅游業振興計劃”。為順應地方經濟轉型,資興市職業技術學校形成了集旅游服務與管理、中西式烹調與營養膳食、旅游電商、民宿管理等于一體的省示范旅游管理專業群,直接對接5A級景區東江湖旅游產業發展需求。就讀該專業群的學生達1300人以上,超過學校學生總數的一半;畢業生就業率達100%,對口就業率超85%。
第三招是引進資源建特色。
在汝城縣政府的爭取下,自2017年4月開始,中國中鐵牽手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不僅授牌學校為“中國中鐵精準扶貧技能教育培訓基地”,還從多個方面對學校開展深度幫扶。受益于中國中鐵的直接指導,汝城縣職業中等專業學校新開設了工程測量、電氣運行與控制、工程機械駕駛與維修等實用專業,不僅填補了汝城縣對智能制造人才的需求,也打造了本土的“人才輸出搖籃”。
“郴州市通過農村中等職業教育攻堅行動,實現了從硬件建設到軟件建設的全面升級,辦學能力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服務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大幅提升。”湖南省教育廳副廳長王仁祥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