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雙減”政策拍手叫好
新的開學季,“雙減”政策猶如一記響鼓重錘,敲出了立德樹人的教育好環境。新學期,曾經遍地開花的培訓班補習班偃旗息鼓,“瘋狂補課”的現象已經降溫,公園里重現了同學們的歡聲笑語和足跡,校園生活也煥然一新。增加校內體育鍛煉時間,提供更加人性化的課后服務……這些積極的變化,是“雙減”落地見效的生動注腳。
“雙減”減的是學生“串臺趕場”,換來的是學生的身心健康。在此次政策之前,不少同學周末兩天從早到晚都排滿了校外培訓機構的課,休息時間被蠶食。“雙減”明確要求嚴格執行未成年人保護法有關規定,校外培訓機構不得占用國家法定節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組織學科類培訓,線上培訓結束時間不得晚于21點。這保證了學生的睡眠時間,也有益于學生的身心健康。
“雙減”減的是學生負擔,換來的是學校教育質量提升。強化學校教育主陣地作用,深化校外培訓機構治理,是本次“雙減”政策的指導思想。依法規范校外培訓機構服務行為,強化培訓收費監管,堅持校外培訓公益屬性……一系列舉措減輕了家庭在教育投資上的負擔,使校外培訓真正回歸公益。“雙減”還要求學校要充分利用資源優勢,有效實施各種課后育人活動,在校內滿足學生多樣化學習需求。這既解決了部分家長接孩子放學的實際困難,又有利于學生對課上知識的鞏固。
“雙減”減的是家長“起跑線”焦慮,換來的是親子攜手長跑前行。近年來,一些家長望子成龍心切,不顧孩子的成長規律,將早教的概念歪曲,爭相讓孩子到校外機構超前學習。家長之間的相互攀比,擾亂了學生的成長規律。“雙減”要求不得開展面向學齡前兒童的線上培訓,嚴禁以學前班、幼小銜接班、思維訓練班等名義面向學齡前兒童開展線下學科類(含外語)培訓。這項規定保護了學齡前兒童,也減輕了家長的“起跑線”焦慮,讓教育方法和觀念更加科學。
“雙減”減的是刻板“小課堂”,換來的是社會大課堂。同學們整天埋頭于作業,睡眠不足,又缺乏鍛煉,體質下降。沒有時間走向大自然、走向社會,就難以了解世界、了解社會,就會缺乏寬廣的視野、豐富的知識和創新思維。“雙減”改變了以往刻板的教學理念和模式,改變了急于求成的教育態度。只有學生們睡眠更充足、運動更充分、身心更健康、生活更自主、學習更愉悅,素質教育才能夠真正實現。
(作者劉逸軒系北京市第八中學初三年級7班學生)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