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健康第一”思想統領下的深刻變革 ——基礎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20年改革與發展回顧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5  閱讀:次   |
42.9K

  我國第八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一路走來,風雨兼程已整整20年。我剛開始擔任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組長,后來又擔任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全程參與和經歷了這場史無前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的課程改革,充分感受到其中的甜酸苦辣,體驗到前所未有的使命和責任,并在此過程中與課程改革共同成長。

  課程改革始終沿著正確的方向和道路前行

  堅持體現國家意志。體育與健康課程是基礎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需要按照黨中央、國務院對教育改革的總體要求進行改革。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指出:“健康體魄是青少年為祖國和人民服務的基本前提,是中華民族旺盛生命力的體現。學校教育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切實加強體育工作,使學生掌握基本運動技能,養成堅持體育鍛煉的良好習慣。”這指明了學校教育特別是學校體育的發展方向。體育與健康具有天然的聯系,2001年版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同時將原來的體育課程名稱改為了體育與健康課程,融入了健康教育的相關內容,并在課程標準的內容部分設置了運動參與、運動技能、身體健康、心理健康、社會適應五個學習領域。五個領域由兩條主線組成,一條是運動主線,另一條是健康主線。這與20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所有教育和體育方面的文件提出的要加強體育課和體育鍛煉,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體魄強健的要求高度一致。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全國教育大會上指出:“要樹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開齊開足體育課,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這更是強調了學校體育乃至體育與健康課程發展的根本方向。

  堅持課程目標為導向。每門課程都要為服務人才培養目標作出各自貢獻,體育與健康課程亦如此。這就需要深刻認識健身育人的本質特征,從育人的高度來設置課程目標。2001年版課程標準根據課程改革總體要求提出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2017年版普通高中和2021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提出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目標,雖然概念不一樣,但目標和追求都是為了突破傳統的“知識中心觀”“學科中心觀”,提出的以課程目標引領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思想一以貫之,充分體現和發揮了體育的育人功能和價值。

  堅持解決問題為導向。2000年我們在研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時就十分重視針對解決主要問題開展設計。當時,我國青少年兒童身心健康特別是體質持續下降,引發了全社會的關注,因此課程標準除提出“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體育與健康教育相融合及劃分五個學習領域外,課程目標的第一個方面就是“增強體能”,明確提出學生學練多種體能的要求,并提出參與項目比賽的要求。2017年版普通高中和2021年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明確將體能作為所有學生必修必學的重要內容,而且要求每節課都要有10分鐘左右的多樣化體能練習和適宜的運動負荷。

  針對上世紀體育課教學內容單一、教學方法單調、課堂氛圍緊張等所導致的“學生喜歡體育活動但不喜歡體育課”問題,2001年版課程標準提出“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課程理念,強調無論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教學方法的更新都應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提出“尊重學生的學習需求,培養學生對運動的喜愛”,都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近年來,大量的調研結果顯示,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體育課和體育鍛煉。

  許多學生上了12年體育課卻未能掌握一項運動技能。針對這一問題,2001年版課程標準就已提出含有結構化教學內容和結構化運動技能教學的要求。結構化教學內容為運動認知、運動技能、體能、技戰術運用、比賽或展示、裁判與規則、觀賞比賽等;結構化運動技能教學為學練基本技術和組合技術及戰術、展示一套動作、參與比賽等。2017年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更加強調這些方面,并重視采用大單元教學或模塊教學,目的就是為了讓學生能夠最終掌握1到2項運動技能。可以說,20年的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一直根據黨和國家對教育發展的新要求,并從解決問題的角度,在正確的方向上與時俱進、深化改革、創新發展。

  課程改革加速了教育和課程的科學化民主化進程

  第八次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是在教育部直接領導和組織下,根據黨中央、國務院的新要求及國際教育和課程發展新趨勢而展開的,教育思想、課程理念、方式方法等都因之發生了很大變化,這需要破舊立新、與時俱進推動改革發展。

  20年的課程改革,我有三點深刻體會。

  一是要反復討論溝通,達成基本共識。這就需要學習新知識、新理論、新方法,除學習課標研制組專家最新成果、報告外,我們自己還必須加強學習。為適應國際體育課程發展的新趨勢,我先后組織翻譯了美國、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新西蘭、日本、韓國、德國、法國、俄羅斯等國的最新課程標準,并借鑒了大量體育課程方面的新研究成果。

  由于課標組由體育史、體育心理學、教學大綱制定、學校體育學等各方面專家組成,對同一個問題,大家的認識和理解存在很大差異,這就需要不斷交流、討論甚至爭論,最終達成基本共識。之后的課程標準修訂也存在同樣的情況,有時為了一個問題,會專門討論若干次,直到相對統一。

  二是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因為課程標準是國家法規性文件,教育部要求課程標準研制組或修訂組廣泛聽取各方意見,包括多個相關部委,各省市教育部門、教研室、一線教師、社會人士及課程標準審議組等,這些意見對完善課程標準起到了重要作用,但這些意見來自不同學科背景、不同工作崗位、不同年齡的群體,他們從自己的理解或價值觀等角度提出修改意見,對這些意見還需要逐條書面回復,大部分具有建設性的意見都予以接受,但有的意見回復后對方不認可,還需要召開專門會議進行面對面的交流和討論,討論不能達成一致意見,還要不斷地寫書面材料,有理有據地陳述理由,經常要在堅持原則的基礎上做出適當妥協。因此,課程標準的研制和修訂是一個不斷思考、討論、完善的“燒腦子、折磨人”的過程。

  三是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進行研制、修訂和推廣。在課程標準研制或修訂階段,教育部組織所有學科專家到北京進行學習、交流和討論。課程標準研制或修訂完成并頒布后,則要進行大量的培訓工作,建立課程標準基地學校開展實驗,落實課程標準的精神。可以說,20年來的課改就是圍繞課程標準研制和修訂而進行實驗、宣傳、推廣、研究、總結的過程,而我20年參與課改的過程,可以用“累并快樂著”來形容。

  課程改革帶來一系列積極變化

  體育教師轉變了教育教學觀念。20年前,當時學校里的體育教師都是在接受傳統教育和體育教育思想背景下走上工作崗位的,可以說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根深蒂固。但是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體育教師的教育教學觀念普遍發生轉變,具體表現在:突破了傳統的體質中心觀、運動技術中心觀,樹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和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的整體健康觀;突破了學科中心觀,樹立了學生中心觀,關注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愛好;突破了知識中心觀,樹立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維課程目標觀,基于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課程目標觀逐步建立。

  體育教學方式發生積極改變。長期以來,我們基本采用的是灌輸式的教師示范講解、學生被動模仿練習的單一方式,課程改革的推進大大改變了這一方式,教師指導與學生自主、合作和探究學習相結合的多樣化教學方式基本形成。特別是基于課程標準創建的中國體育課程模式正在全國逐步推廣,改變了體育課堂教學內容碎片化、教學方法單一化、教學組織形式程式化、教學氣氛沉悶乏味的現象,改變了體育課不出汗的狀況,無運動負荷、無戰術、無比賽的“三無”體育課向有運動負荷、有技戰術、有比賽的“三有”體育與健康課轉變,課堂教學煥然一新,學生學習熱情高漲。這也符合“教會、勤練、常賽”的思想和要求。

  多樣化的體育學習評價基本形成。長期以來,學校對學生體育學習成績的評價主要是采用結果性評價和定量評價,這種單一性的評價把學生分成了三、六、九等。課程改革倡導評價的激勵和發展功能,強調評價要促進學生達成三維課程目標或核心素養目標。課程改革20年來,定量與定性相結合、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相對性評價與絕對性評價相結合等多樣化的評價方式基本形成,促進了學生積極主動學習,并獲得全面發展。

  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20年來,在應試教育依然比較嚴重、體育與健康課程一直處于“小三門”地位、運動中的安全傷害事故處理政策法規還不健全、體育教師的專業發展很不平衡、高校的體育教育專業人才培養與中小學課程改革聯系不太緊密等背景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取得如此顯著的成績實屬不易,應該充分肯定并發揚光大。在黨和國家強調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高度關注青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以及對學校體育工作越來越重視的背景下,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必將取得更大的成就,學生的身心健康必將大大改善。

  (作者季瀏系華東師范大學體育與健康學院院長、義務教育和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兼修訂組組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