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郝家巷小學: 體育與智慧相融 “雙減”與提質并重
近年來,“小胖墩”“小眼鏡”等體質健康問題在青少年中普遍存在。學生缺乏鍛煉、不愛運動,體育課教學質量不高是其中的重要原因。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興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推動校園體育開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智慧化已初見端倪。我們通過信息化平臺、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與體育器材、運動科學相結合,通過精確的數據、精準的監測、精細的分析,讓教師對學生體質健康狀況有了全面科學的了解,讓學生增強了對體育鍛煉的興趣,從而為青少年健康成長奠定了基礎。
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郝家巷小學從2019年5月開始,以智慧體育為切入點,與互聯網技術企業合作,將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啟動智慧體育項目建設。學校借助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先進信息技術,打造智能化體育解決方案,實現“以體育智、以體育心”,讓每一名學生走進操場、走到陽光下。2021年10月智慧體育項目啟動后,實現了學生實時運動數據呈現,激發了學生的運動興趣,讓體育運動更加科學、讓體育教學更加智能,初步實現了體育與智慧相融、“雙減”與提質并重。
建設“智能步道”及“體質數據自測系統”,激發學生運動興趣,變無序運動為有序運動。在學校的運動步道周圍安裝具備AI視覺分析技術的自助測試套件,包括運動人臉識別、互動查詢大屏、智能體質測試健康柱、智能體質監測亭等設備,引導學生有序在智能步道上運動。該設備可實現對學生運動遠距離無感采集,實時將圖像和視頻傳輸到校數據中心,服務器對運動數據進行處理和存儲,學生可通過互動大屏實時查看當日運動數據,本周、本月累積數據,在班級、全校排名及自己所獲得的榮譽情況等,通過數據反饋及虛擬榮譽激勵來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提升運動成就感。學生還可以通過智能體質測試設備測試心率、體溫、呼吸、視力、平衡、反應等,測試數據被實時傳輸至校數據中心進行計算和存儲,學校為每一名學生建立一份體質健康檔案和模型,可以長期跟蹤學生的體質健康變化。
建設無人值守精準賽事系統,實時呈現賽事實況。學校在200米跑道下方安裝感應線圈,在跑道周圍布置模擬發令槍設備及賽事反饋大屏等設備,學生佩戴無源手環即可完成如50米、200米、400米、800米等項目的精準測試和比賽,精確到毫秒的比賽成績、排名情況等數據即時反饋到大屏上,通過比賽對抗的方式讓學生喜歡運動,真正達到鍛煉的目的。
建設運動負荷監控系統,讓體育運動科學安全。在學校操場部署藍牙基站、藍牙服務器,課前,教師可通過后臺管理系統設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運動強度、運動密度等指標;課中,運動時學生手上佩戴運動心率手環,實時監測每一名學生的心率數據,針對學生的靜息心率等基礎數據生成心率預警上限閾值,預防運動安全風險;課后,教師根據課堂中收集到的生理數據分析本節課的教學質量是否達標,總結反思,確保每堂課、每一名學生都能達到理想運動效果。
搭建健康數據中心、教研管理系統,實現科學指導。通過對學生日常體質監測、日常運動數據收集、健康數據的采集匯聚,進行智能分析,形成學校、年級、班級、個人全方位多維度的運動體質健康報告。如學生是否做到每天陽光運動一小時?身高、體重、視力等是否達標?通過大數據分享和個人成長狀態曲線分析,教師可以監測學生日常體質健康狀態,制定個性化的運動處方,及時做出科學指導和干預,從而實現“一生一案”的體質健康教育和體育運動指導。
除了建設四大系統外,在智慧體育引領下,學校還開展了“校園運動小達人”“運動吉尼斯明星”“最強運動班級”等系列獎勵機制,點燃學生體育運動熱情。校園成為有趣的運動樂園,體育激發每一名學生的靈性、張揚個性,快樂成長,構建起“‘郝’孩子愛運動”的校園文化理念。特別是今年秋季學期,適逢“雙減”政策落地,學校充分發揮智慧體育優勢,開展了豐富多彩的體育社團活動,提升課后服務質量和作業管理水平,助力“雙減”工作取得實效。每天下午課后兩小時,學校開設了籃球、足球、棒球、輪滑、擊劍等30余個體育社團,參與人數達1200余人。同時,學校針對不同年級學生每周安排不同內容的體育與健康課外作業,回家后學生可以將自己運動量通過家長手機上傳至班級系統,教師可以從系統中看到每一名學生的運動負荷,并進行科學指導。體育與健康課外作業已成為學生最為喜愛的“家庭作業”,并實現了實時在線輔導,受到學生和家長的歡迎。
目前,郝家巷小學智慧體育項目建設已經取得初步效果。短短一個月,課間主動來到操場進行自主有序、碎片化運動的學生由原來的30%提高到60%,并且數據還在不斷增加。學校榮獲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全國冰雪特色校、陜西省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試點校、西安市青少年校園高水平運動訓練基地等榮譽稱號,多次獲得區教育局綜合量化考核一等獎,教育質量和辦學水平受到人民群眾的高度認可和一致好評。
(作者黨紅梅系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郝家巷小學校長,西安市黨紅梅“名校長+”領航研修共同體主持人)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