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新學校需做好頂層設計
近年來,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以及生育政策的調整等,不少區域統籌安排教育資源,規劃新建了一批學校。在建設經費大幅增加的同時,對這些新建校的內涵發展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要有硬件上的“高顏值”,還要有軟件上的“高品質”。而做好頂層設計成為新學校建設的一項首要工作。
一個組織的健康持續發展離不開信仰驅動。行動的背后必定有哲學,實踐的深處必定有思想。如偉大的企業都有其獨特的經營哲學,包括三大基本理念,即愿景、使命和價值觀,分別回答三個關鍵性問題,即“追尋什么”“為何追尋”“如何追尋”。這三個理念合而為一,便是組織上下全體的信仰,引導企業向前運作。
學校也有教育哲學,這是學校共同的教育信仰,主要包括發展愿景、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三個關鍵問題。三者之間存在著內在關聯,發展愿景側重辦學理想,辦學理念側重教育本質,育人目標側重人才規格,其中育人目標是學校教育哲學的核心和關鍵。要言之,學校頂層設計就是要明晰學校的教育哲學,即確立學校的辦學理念、發展愿景和育人目標。
新學校要有新氣象。新學校不僅意味著新校園、新學生、新教師,關鍵是確立新理念,做好學校的頂層設計。頂層設計意在強調規劃設計,突出整體戰略和理性思維,具有三個特征:頂層決定性、整體關聯性、實際可操作性。一般而言,一個系統的頂層設計包括三級系統,一級系統是理念系統,二級系統是工作或任務系統,三級系統是“施工系統”。就學校辦學而言,學校的一級系統指學校的教育哲學,二級系統包括教學工作、德育工作、行政管理、教科研工作、教師發展工作等,三級系統的主體包括師生員工及家長等。“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后,則近道矣。”做好新學校的頂層設計,相當于繪就了新學校的規劃圖,有利于學校明晰后續的路線圖和施工圖并付諸實施,以此來實現理念驅動、目標導向,要素聯動、整體推動,面向未來、持續發展。
學校的頂層設計是要確立學校的教育哲學,那么,新學校頂層設計的具體任務就是三件事,即鑄魂、筑夢和畫像。
鑄魂就是要凝練新學校的辦學理念。辦學理念影響一所新學校的整體發展和長遠發展。辦學理念是對辦學中的基本問題如學校是什么、為什么辦學校、怎樣辦學校等的理性認識、價值判斷和理想追求,主要體現為學生觀、教師觀、學校觀和教育觀。
辦學理念力求簡明、獨特和真實。首先,辦學理念應該簡潔明了,觸及教育本質,如近代南開中學的“公能教育”、春暉中學的“人格教育”等。其次,辦學理念力求獨特、體現個性,要學會說“方言”而非“普通話”。例如,北京朝陽實驗小學的辦學理念是“為幸福人生奠基”,它把“幸福教育”理念詮釋為幸福人生從健康起航、幸福人生讓道德引航、幸福人生用習慣護航、幸福人生乘能力遠航,以健康、道德、習慣、能力四個要素為切入點,非常契合小學教育和學校辦學的實際。最后,辦學理念關鍵在于落地、真實,而不在于與眾不同、博人眼球。也就是說,辦學理念的真實性和學校連續一貫符合辦學理念的程度,比辦學理念的名稱和內容更為重要。
筑夢就是要確立新學校的發展愿景。愿景是一個我們在清醒時刻做的夢。愿景揭示了我們渴望成為什么,達到什么境界以及創造出什么,它既可以看到、摸到、感覺到,又是一個夢想、希望或渴望。
愿景的塑造要體現創造、溝通和生動。愿景是通過創造和溝通形成某種期望,并使在組織中工作的人都對此形成共識。因此,重要的是給予校長及其團隊成員充分的想象空間,思考一所新學校發展所能達到的高度,編織出共同而真誠的夢想。對新學校來說,愿景的確立不宜過于草率和隨意,需要不斷地與師生進行溝通和對話,才可能被大家認同和接受。引人注目的愿景要求“生動描述”,它是組織達到較高的目標之后,對組織起振奮人心作用的、動人而具體的描述,要用文字作畫,充滿激情、情感和信念。例如,一所市級教研室附屬小學的發展愿景為“兒童味、書香氣、學術范”,既朗朗上口,又符合學校實際,又如“孩子迷戀的快樂校園,教師留戀的精神家園”“做學生終生難忘的老師,辦師生終生留戀的學校”等學校發展愿景,都能讓人直觀感受到學校辦學的美好追求和理想之境。
畫像就是要描繪新學校所培養人的理想形象。黨的教育方針和學校育人目標并無實質性區別,只是概括程度不同。因此,新學校的育人目標應體現共性和個性的統一,既要考慮共性要求,即堅持“五育并舉”、全面發展,努力把學生培養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又要注重體現學校特色,讓走出學校的每一個學生都打上學校的烙印。
育人目標應是相對具體的,具有可操作性。近代南開中學的育人目標為培養具有愛國愛群之公德和服務社會之能力的南開學子,聚焦“公”“能”二字。陶行知創辦的重慶育才學校的育人目標為“做追求真理的小學生、做自覺覺人的小先生、做手腦雙揮的小工人、做反抗侵略的小戰士”,具有濃郁的時代氣息。江蘇省錫山高級中學提出的學校畢業生形象,即終身運動者、責任擔當者、問題解決者和優雅生活者,是對理想高中教育的個性化表達。這些育人目標還能為學生發展的綜合評價提供參照,以確保學校的管理形成閉環。
(作者項紅專系杭州師范大學繼續教育學院教授、“國培計劃”中小學名校長領航工程杭州師范大學培養基地負責人)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