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一場基于集群的教師研修生態實驗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6  閱讀:次   |
42.9K

  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為龍頭的方莊教育集群創新機制,破解教師專業發展困惑

  一場基于集群的教師研修生態實驗

  當下,以教師研修為主題的教師專業發展存在不少難題。如傳統自上而下的培訓方式,難以滿足教師發展的深度需求;教師間交流存在“孤島”現象,交流對象多局限在本校區的學科組;骨干教師難以在校際間持續大范圍“傳幫帶”等。

  教育集群是集團化辦學的新樣態,是以實現區域教育優質均衡為目標,具有社區性、內生性與生態性的“自組織”性質的區域教育生態系統。以北京市第十八中學為龍頭、涵蓋北京方莊地區46所教育機構的方莊教育集群是北京最早的教育集群。歷經十年實踐,方莊教育集群打破了學校間的界限,以教師發展共同體為載體,通過對集群內的教師研修組織模式、資源供給模式等進行重組,促進了教師的專業成長。

  基于自發性,創新集群教師隊伍建設機制

  針對教師研修中的痛點、難點問題,我們依托集群,成立方莊教育集群教師培訓基地,這是一個非正式的教師溝通和協作的“自組織”,旨在給教師專業成長發展提供多元支持。

  打破校際界限,拓展教師發展空間。集群實現了教師空間的拓展,使教師發展物理空間由單體學校擴大到了區域層面。而且,集群內的學校間車程不超過15分鐘,這降低了教師間的聯系成本和行政協調成本,方便教師在一刻鐘范圍內開展面對面線下研修。同時,我們還基于互聯網建立了線上智能研修平臺,教師可隨時開展網絡研修。

  教師研修組的評價指標為領軍教師占比、組內活躍度、組外聯結性、組內互惠性四個維度,我們更希望一個研修組里骨干教師更多,組內更活躍,以及他們能夠向外聯結,組內教師間給彼此帶來更多啟發,這是一種互補性的、互惠互利的研修形式。

  資源共享,重組教師發展資源供給結構。在教師發展資源方面,過去主要由教委、教科院、教育學院等上級單位提供,如今,在上級單位提供的基礎上,我們建立了方莊教育集群云平臺,并不斷根據教師需求升級。例如,集群校教師可以將自己的精品教學課件、教案、課堂錄像、優秀作業設計等在云平臺的慕課中心進行存儲、分類、展示,并賦予資源相應的開放權限。同時,集群校教師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需要,在資源庫中查找符合自身教學特色的教育教學資源,完善、使用、上傳,并把教學過程中的重點、難點以碎片的形式剪切下來,標注上章節、知識點,供師生有選擇地學習。

  目前,云平臺上已經形成了兩萬多節微課,我們還對接了北京市教育資源及北京四中網校課程資源,從而形成一個全新的教育教學資源生態系統,促進集群校之間的資源深度共享。

  打通學段,實現集群內教師交叉站講臺。方莊教育集群覆蓋高中、初中、小學、幼兒園、職業學校、民辦教育機構等共46所單位。在集群內,小學教師可以和高中教師一起培訓,實現了教師交叉站講臺,這個講臺是不同的學校、不同類別的講臺。比如,高中教師可以去小學上課,中央音樂學院的老師可以到十八中來上示范課,職業院校的老師也可以去集群內的中小學站講臺,反之亦然。這種打破學段界限、打通學科壁壘的方式,為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了更多元的路徑,校際間教育資源的融通為教師“減負”提供了依托。

  分層實施,滿足集群各級各類教師發展需求

  當下,不少學校熱衷于通過講座等形式,請專家對教師進行培訓。專家所講的多為通用知識,而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多為實踐性問題,但實踐性的知識往往很難傳播,需要教師們去互補感受、隨堂去聽,甚至去動手實踐。

  圍繞不同實踐性問題類型,我們引導形成三類集群教師發展共同體,即解決學科常態課堂問題的課例研究教師共同體,解決專項挑戰性問題的專項主題實踐教師共同體,解決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卡脖子”問題的改革項目探究共同體。以此來著力解決集群原有教師發展共同體“重復、分散、封閉、失焦”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生成了教師發展通識課程、教師發展專題課程及教師發展探究課程。

  教師發展通識課程面向集群所有教師,尤其是基于課堂反思的發展共同體教師,提供路徑清晰、方法有效的教師發展課程,從觀念、方法、內容、載體、反饋五個方面為教師提供課堂變革工具箱。

  教師發展專題課程面向關注共性問題的教師,尤其是基于實踐問題的研究共同體教師,這些共性問題包括個性化問題教學、中高考改革等。這些共性問題不是憑空想出來的,而是通過教師、家長和學生三方來診斷,然后進行歸納,找出真問題,并通過智能空間來跟蹤教師共同體的發展,把他們的經驗及成果及時記錄分享,供其他教師借鑒。

  教師發展探究課程面向需要解決特定問題的教師,尤其是基于改革項目的探究共同體教師,建設和提供具有啟發性的課程。在教育教學工作中,教師會遇到一些短期內難以體系化解決,需要中長期研究的問題,如在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下,學科教師如何實施單元教學等。雖然問題無法短期內得到成熟的成果,但通過項目過程,共同體先行成員對有價值的外部資料及有啟發的內部探究進行積累,整理形成可供支持其他成員探究的教師發展課程。

  通識課程、專題課程、探究課程層層遞進、層層聚焦,為不同類型、層次、需求的教師提供發展中的過程支撐。

  精準畫像,激發教師成長價值感

  如何激發教師的內驅力和熱情,是教師研修過程中的難題。在集群內,我們運用教師需求診斷分析工具,輔以教師、學生、家長調研問卷收集等方式,建立教師發展需求數據庫。通過學習資源開發、培訓課程設計、研修活動組織,讓集群教師發展項目越來越“懂”教師,越來越關切教師的真問題。

  除了專門的調研診斷分析,我們還為每位教師建立了電子化“教師成長檔案袋”,有意識地將教師相關成果及其他有關資料收集起來。在集群教師研修實踐過程中,我們結合8個維度、100多個指標的教師數字畫像,形成教師群體和個人畫像,對教師的努力過程、成長狀態和發展特色進行反饋,增強教師價值感。

  首先,顯性化教師發展過程中的每一份努力。教師在研修過程中的大部分“關鍵”行為都以數據方式留痕,我們挑選其中能夠體現個人主動性,特別是那些能夠反映教師努力付出、追求卓越的數據,在教師和群組的重要頁面中可視化呈現,讓教師能夠動態感受自己的成長和進步。

  其次,幫助教師明晰自身的成長狀態。我們依據教師數字畫像,對教師發展數據進行深度分析,給予教師一把衡量自身全面發展的尺子,幫助教師準確定位自己的發展現狀和最近發展區,解決教師因階段性目標模糊而面臨的職業發展瓶頸期問題。

  最后,支持教師深化教育教學特色。我們對教師的科研、教學等領域數據進行詞網分析,提煉出共同體和教師個體所關注的研修重點以及背后體現出的發展特色。通過學年間分析比較和共同體之間的特色比較,讓教師更加清晰自己的發展特色,提升教師的自我認同,也讓共同體的發展更加豐富多彩。通過數據挖掘優秀的教師,并將他們推向區、市、國家的更大舞臺。

  調查顯示,基于集群的教師研修和發展方式整體上提升了集群2000多名教師的水平,教師“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教學理念深化,對發展共同體認可度明顯提高,業務素質普遍提升,有多名教師在國家級、市級的講課比賽中獲獎,構建了區域教師發展的新樣態。2018年,方莊教育集群成為教育部七個“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創新培訓平臺”之一,對口支援青海玉樹州,是基礎教育階段唯一承擔該項“三區三州”對口支援工作的單位。

  (作者管杰系北京市第十八中學校長、方莊教育集群理事會執行會長)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