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課程校本化促進“優質共成”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實驗學校的“優品”追求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16  閱讀:次   |
42.9K

  廣東省深圳市龍崗區實驗學校秉承“精實執驗,優教善育”的教育理念,以辦一所“精實執驗的優品學校”為辦學目標,積極踐行“誠信樂善、博學多思”的校訓,努力塑造“唯真唯實、日進日新”的校風、“博愛博引、啟問啟行”的教風和“立德立志、樂學樂思”的學風,豐富并完善以“健康力、情意力、思維力”為核心的校本課程體系,以培養“創造未來的終身學習者”的育人目標為立足點,從培養學生“健康力、情意力、思維力”3個維度序列出發,進行課程校本化建構,促進了個體成長與群體成長的“優質共成”。

  “健康力”課程校本化

  學校從師生長遠“健康力”提升的視角考慮課程的成長性與校本特色,為提升師生健康成長的能力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健康力”生境校園為師生成長營造良好的氛圍。學校的空間布局、建筑樣式、空間設計、環境樣態等是教育的重要物性資源,應把適宜學生成長的校園環境作為重要的校本化實施課程來研究和完善,為此學校成立了專門的校園文化建設小組,全面統籌推進生境校園建設。

  學校分兩個校區。小學部建筑設計為鑰匙狀,鑰匙柄即綜合樓,入校即有恢宏大氣之感;3棟教學樓寓意為開啟智慧之門,其間綠樹疊翠、鮮花怒放、游魚戲水;文體館、運動場動靜分離,互不干擾。中學部由西而東,開口朝外,寓意為開放包容;中庭花園,學生可坐可倚;移步書吧,有池有桌,有琴有書,徜徉其間,令人心神寧靜。

  學校建筑外墻紅白相間,沉穩大氣,建筑間多個社區共建小花園掩映其間。每一條風雨連廊都有不同的色調和鮮明的主題。每一間教室、每一面墻壁、每一個角落都是學生學習、生活、健康成長的場域。學校的音樂廳高端大氣,是才藝展示和上課的重要舞臺。25米室內恒溫泳池可分年級集中開課,400米操場高頻次、高密度使用,為促進學生“健康力”的提升發揮著作用。

  “健康力”生境課堂為學生成長提供優質的“養料”。“我的課堂我做主”,以生為本,從兒童的立場出發,來轉變教與學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牽住“學生學”這個“牛鼻子”,研究學什么、如何學、怎樣更好地學的問題。根據美國教育家愛德加·戴爾的“學習金字塔”理論,讓課堂成為學生分析、演練、辯難、展示和互學互進的陣地,讓課堂成為教師導演、點撥、激發、促進和交流提升的場域。

  學校力推的卷入式、體驗式、浸潤式教學就是生境課堂建設的生動體現。教師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情境,形成一個教學的“磁力場”,通過磁場效應,把課堂上的每一名學生都卷入其間。教師促先學,先學幫后學,每一名學生都能實現符合自己特點的發展。

  孔子的“知好樂”觀念在生境課堂中激發了學生高效的學習力,為學生的“健康力”培養提供了不竭動力。

  “健康力”生境活動為學生成長提供向上的力量。活動產生靈動,符合學生身心發展的課程活動會激發學生的無限“健康力”潛能。國家課程、地方課程和校本課程都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生境活動。生境活動可以在課堂內,也可以在課堂外。每年一度的學校音樂藝術節,人人上臺,人人表演,人人有展現的機會;年級匯演,班級推選精品節目參與,整個過程極大地增強了班級凝聚力;學部匯演,互相交流,切磋上進,推動了學校活動育人氛圍的形成。符合學生健康成長規律的生境活動,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效補充和延伸。在生境活動中,學生的身心“健康力”得到了有效培養和激發。學生不僅獲得了知識和能力,交際和共情能力也全面提升。

  “情意力”課程校本化

  “誠信樂善,立德立志”是成人成事的關鍵,也是學校師生共同成長的基石與方向。學校“優質共成”體驗式德育,關注“誠信厚德、樂善包容”品質的養成。學生體驗式德育活動課程有系列主題、有活動設計、有教材準備、有評價導向。關愛式心理課程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了分階段的具體心理健康教育內容。讓學生從小就擁有健康生活的良好習慣,認識自我、愛護自我、發展自我,把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文化從校園引導到家庭,喚醒更多人關注學生的心理成長狀態,改善學生心理健康的人際環境,完善學生可持續健康成長的育人環境;在“有愛、有識、有為”的活動課程落實中,推進師德愿景達成,實施“有引領、有研修、有督評”的促進策略。營造師生“向上之心強、相與之情厚”“精實執驗”的“情意力”課程校本化,大大促進了師生“情意力”的提升。

  體驗式校本化德育課程為學生播下樂善的種子。“體驗,是人的生存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義的方式。”體驗式班會課是德育的重要陣地,學生在課堂中通過游戲、討論、合作、嘗試、辨析等豐富的體驗式活動,進行價值澄清和情感滲透,使人格意志得到發展;生涯教育課內外融合的課程包括“初中生涯規劃與發展”的課內學習,也包括學長講堂、兩家(專家、家長)講堂、職業調查與參觀、職業模擬與體驗等豐富的活動,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世界,讓學生從課內走向課外、從書本走向世界,連接自我與社會、聯系現在與未來、聯通學業與職業,使自我同一性獲得發展、內驅力得到提升;價值引領課程則通過班級勞動、志愿服務、模擬法庭、講故事、寫感受、唱紅歌、演話劇等多種活動形式,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感受,獲得歸屬感和價值感,厚植家國情懷、堅定復興中華的理想信念。

  關愛式校本化心理課程奠定學生生命的厚度。本著注重學生身心健康成長這一目的,學校在心理課程的設置上,根據各個年齡段學生身心發展特點,開設了情緒管理篇、人際交往篇、學習心理輔導篇、生命教育篇以及青春期心理篇等主題板塊。在課堂教學中,注重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尊重每名學生的個性特征及身心發展特點,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及良好的心理素質。

  學校定期對學生進行心理篩查,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身心發展特點,有針對性地設置了分階段的具體心理健康主題教育內容。重點包括認識自我、學會學習、人際交往、情緒調適、生活和社會適應等,激發學生的體驗、互動和成長能力。成立特色心理社團,學生團員在活動過程中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評價,主體性得到充分的發展。培養了學生解決問題、合作共贏、同理關愛他人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人際和心理氛圍,促進了積極心理品質的發展,從而為健康發展保駕護航。

  “三有”師德校本化課程為學生人生導航。“學高為師,身正為范”,學校倡導“有愛、有識、有為”的師德操守,系統化、常態化、制度化推進學校師德師風建設,從確定活動主題、明確工作內容、建立工作日程到反饋落實,每年都扎實開展師德師風教育月活動。學校高度重視教育評價的正向引導作用,在績效考核、職稱評聘和各級優秀評價中,師德都是突出的評價維度。真正做到“有引領、有研修、有督評”,切實提高師德師風建設水平。

  “思維力”課程校本化

  學校正面臨高度信息化、智能化、個性化的學習時代,正在建立全息化的學習中心。提升學習能力成為學生的必要任務。學習能力的本質是“思維力”,開發提升學生“思維力”的課程便成了學校的首要任務。通過豐富而有效的“優質共成”學科課程、綜合課程重建、閱讀習慣的養成、韌性持久的意志力的培養、學習中心的個性化建設等策略有效增進學生“思維力”提升。

  學科課程校本化實施為學生思維力提供土壤。教學的核心是學生“思維力”的培養。人的思維分為情感思維、理性思維和創新思維。學校強調教師備課要把學生“思維力”培養引入課堂,上課環節要設計情境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學習活動,進行思維碰撞。學校強調,學科課程不僅僅局限于教室內,還要擴展到校內外,密切聯系現實生活,因為生活才是生動的課堂。學校至今已舉辦21屆的校園藝術節、科技節、悅讀節、體育文化周、數學周,都成為培養和展示學生“思維力”的大舞臺。

  閱讀課程校本化為學生思維力拓展空間。閱讀課程重在培養學生思維的寬度和廣度。學校一貫重視教師和學生的閱讀,尤其是開展的“三葉草”閱讀系列課程,更是全方面、多維度地指導、引領學生閱讀。課程包括整本書閱讀、國學吟誦、繽紛悅讀節三大板塊,通過“金色晨光誦、朗朗三分鐘、靜心午間吟、慧心閱讀課、繽紛四月天”5個渠道,開展形式多樣的閱讀活動,著力打造整本書的閱讀與評價體系,促進學生走向主動的閱讀,有效培養了學生的思辨能力和系統性思維。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的同時,提升自我。每年4月的悅讀節活動,既有傳統的年級特色活動,又有創新的校級選拔和展示,學生人人參與,教師個個展示,營造了濃濃的校園書香氣息。閱讀不僅限于語文學科,而且還跨越學科,走向融合,拓展了學生更加廣闊的人生視野。

  融通課程校本化為學生思維力插上翅膀。“融通”即融合聯通、融會貫通,融通課程打破了學科課程的體系限制。讓課程回歸人,讓人回歸生活,讓生活回歸幸福。課程實現學科內融合、學科間融合和超學科融合。通過德育一體化課程建設、學科課程間教學整合、研學實踐課程實施和特色項目課程打造等,建立學校融通課程方陣。在立德樹人工作總要求指引下,以培養“創造未來的終身學習者”為育人目標,學校開發了“7S”立德樹人終身成長德育課程和習慣養成、體育與健康、語言與人文、數學與科技、藝術與審美、道德與公益綜合實踐課程。打造了包括游泳、健美操、高爾夫、冰球、社區花園共建等特色項目在內的融通課程。

  以“三力”為維度的課程校本化實踐的主旨有四。一是要讓學生結交“兩個朋友”,一個是運動場,一個是圖書館。運動場可以強健體魄,圖書館可以博覽群書。二是讓學生具備“兩種力量”。一種是思想的力量,一種是行動的力量。一個人的思想能走多遠,未來就有可能走多遠;一個人行動的力量能有多強,道路就有多長。三是讓學生插上“兩只翅膀”,一只叫理想,一只叫毅力,能夠飛得更高,飛得更遠。四是為學生配備“兩位保健醫生”,一位叫運動,一位叫樂觀。運動使身體健康,而樂觀使心理健康。

  深圳市龍崗區實驗學校擔當使命,用心、精心、細心地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心引導學生的成長方向。“健康力、情意力、思維力”“三力”課程校本化實施,培養的是“創造未來的終身學習者”,踐行的是立德樹人、因材施教。(楊勇 郝建國)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