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植本土文化沃土 促進整體均衡發展 ——湖南省郴州蘇仙中學積極打造“一·二·六”德育新模式
沿京珠高速一路往南,湖南省的南端,就是自古被稱為“林邑”的“林中之城”郴州。從空中鳥瞰,被譽為“天下第十八福地”的蘇仙嶺景區像一條蟄伏的巨龍橫亙在古城的東北方。在南麓山腳下郴江環繞的郁蔥山林之中,蘇仙中學依脈而居,如虎嘯山林、龍飲郴江。
明志礪學
崇德增信求發展
來到蘇仙中學,從跨進校門的那一刻起就仿佛進入了一個文化博覽園,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校園道路旁墻壁上120米長的講述式紅色文化和德孝文化故事畫廊,再往里走,四處都是文化牌、宣傳欄;正值課間操時間,隨著廣播里《你笑起來真好看》的樂曲,學生歡快地跳著、笑著,蓬勃向上的力量讓人熱血沸騰。
據學校領導介紹,蘇仙中學是一所創建于1998年的初級中學,現有62個教學班,在校師生3000多人。學校圍繞“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性問題,明晰了辦學方向,取得了可喜成績。
蘇仙區有著深厚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紅色文化底蘊。學校位于蘇仙嶺腳下,蘇仙嶺以國家非遺“蘇仙傳說”中“孝順母親、救濟蒼生”的仙人蘇聃而享譽天下;蘇仙區更是著名的中國少年先鋒隊先驅、工人運動領袖、革命先烈黃靜源的故鄉,黃靜源烈士心懷天下、孝敬父母的故事也廣為流傳。為此,學校推出了“孝順父母、孝敬師長、孝濟社會”的校園文化主題,把德孝文化從家庭倫常升華到家國天下的高度。通過近年來的淬煉,最終確定了“明志礪學、孝濟天下”的核心校園文化,也夯實了學校為黨培養紅色接班人的文化基礎。
厚德弘毅
明理力行履使命
學校從軟硬兩個方面入手,全面推進德孝文化建設。
一是打造人文校園熏陶人。學校在植物園里塑有德孝文化名人雕像,種有感恩母校的班級成長樹。在校園內,建設了幾十塊不銹鋼宣傳展板,樓宇有銘序、走廊有標語、教室有專欄,用無聲的環境語言潛移默化地教育人。
二是形成文化氛圍影響人。學校在加強黨建工作的同時,強力抓好“一·二·六”工程,豐富德孝文化內涵。“一”是指抓好理想信念教育。做好人生規劃,積聚感恩父母、感恩母校、孝濟社會的正能量。“二”是指抓好兩項定期活動,即講孝德故事比賽和歌詠孝德大賽。“六”是指6個“十大項目”,即記住10位孝德名人、掌握10個哲理故事、熟讀10篇美文、會唱10首紅歌、看完10部電影、閱讀10部名著。“六個十”均圍繞德孝文化主題開展,用孝德浸潤心靈,讓經典豐富人生。
三是開展行為教育鍛煉人。學校注重以主題活動為載體搭建培根鑄魂、啟智潤心的德育平臺。堅持依托思想品德課、主題班會、團隊課等各類課堂,重大節日、紀念日等時間節點和35公里徒步喻家寨、“半條被子”故事發生地沙洲研學、湘南起義紀念館緬懷英烈、非遺進校園、國防教育進校園等各種活動進行紅色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教育、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等,全面加強思想品德教育。
近3年來,學校培根鑄魂活動取得顯著成效,學生參加各級各類比賽獲省級獎133人次,17名學生被評為省級“三好學生”和“優秀學生干部”,學生獲評各級“孝心少年”人數也居全市前列。
求真務實
不忘初心爭奉獻
學校本著均衡發展的理念,特別注重德智體美勞“五育并舉”、多元發展,從學校文化體系的建構、校園文化氛圍的營造、自媒體與紙媒體育人探索、教育教學主題活動實施、家校一體化等多個方面共同發力,求真務實,追求實效。
近幾年來,校園文化的打造給學校帶來了根本性變化,教師爭先創優蔚然成風。2017年,鄧娟娟副校長的優質課《詠雪》獲評部級“一師一優課、一課一名師”活動“優課”;2019年,生物教師梁麗娟在教學比武中斬獲省級一等獎;2021年,英語教師賀曉芝在榮獲第十一屆“全國中小學外語教師園丁獎”和“十佳初中英語教師”稱號后,又被授予湖南省教育系統“優秀共產黨員”稱號。幾年來,學校教師有近500篇論文在國家、省、市級論文評選活動中獲獎和公開發表,獲得市級教學獎項和榮譽稱號數不勝數。
學校先后獲得了國家“零犯罪”學校、全國青少年“五好小公民”主題教育示范學校、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特色學校、湖南省青少年科技創新人才培養學校、湖南省中小學教師培訓基地學校、湖南省“綠色學校”、郴州市“校園文化建設樣板學校”等80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稱號,必將在湘南大地上大放異彩。(曠名揚 曹健能 黃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