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童趣在幼兒園與社區間盡情釋放 ——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實驗幼兒園創新構建“兒童友好型社區”
在江蘇省無錫市新吳區實驗幼兒園,“兒童友好社區日”深受孩子們喜愛。瞧,社區廣場的和風亭里,孩子們正開心地享受著一場特別的“秋日音樂會”;回廊里,跳格子、扔沙包的游戲場景正在重現;小花園中,孩子們用木框、木片、樹枝、瓶子、畫筆記錄下了他們眼里的美景;銀杏樹下,護林小分隊正在給樹木刷石灰水,讓“樹朋友”穿上“衣服”順利過冬……
好玩是兒童的天性,如何讓好玩不止于幼兒園的小空間,還能延展到孩子們經常生活的社區大空間里呢?新吳區實驗幼兒園從適應兒童天性和呵護童趣出發,著力構建出了一個以幼兒園為核心不斷向外延展,聯結社區和周邊社會群體,開放、適宜、豐富的兒童友好型成長空間。
探索沉淀,塑造友好理念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新吳區實驗幼兒園在教育高質量發展理念的指引下,積極挖掘、開發、利用周邊各類資源,引入“兒童友好型社區”理念,積極申報省級立項課題“環境育人視角下兒童友好型社區的拓新研究”,力求通過研究,塑造“兒童友好型社區”的基本理念,探索環境育人視角下“兒童友好型社區”建設的行動方案和實施策略,形成家、園、社三位一體的教育新模式,讓兒童在充分親歷改造社區、反哺社區的各項友好行動與治理過程中,實現健康、全面且富有個性的發展。
新吳區實驗幼兒園圍繞當前兒童的需求、期待、權利及社區環境、資源的現狀,通過調查問卷、訪談、繪畫等方式進行了調查研究,了解、分析存在的問題,為“兒童友好型社區”的研究提供了數據支持。經過不斷探索沉淀,“兒童友好型社區”理念已然在新吳區實驗幼兒園生根發芽,逐漸形成了家、園、社聯動式教育開放新格局。
試水實踐,構建友好空間
在兒童眼中,社區首先要具備適合兒童玩耍的設施和戶外場地;其次,社區要具備保障兒童安全的監測功能;再其次,社區要增加幼兒園、家庭、社區三位之間連接的平臺;最后,社區應該是一個溫暖的大家庭。
為此,新吳區實驗幼兒園從兒童視角出發,以兒童需求為導向,以兒童更好成長為目標,進行了“敞式游戲場建構”“兒童改造社區”及“兒童反哺社區”等一系列行動項目的實踐研究。所謂“敞式游戲場建構”,是指打破幼兒園原有的空間,不斷向外延展,聯結周邊社區資源、社會群體和社會組織,圍繞園內微環境、區域小環境、社會大環境,探索優化“兒童友好型社區”游戲空間的路徑,搭建更為適宜兒童生長需求的敞式游戲場;“兒童改造社區”是指圍繞人文景觀、文化氛圍、生活秩序、人際關系等社區公共生活,通過園社主題、探訪體驗、熱點聯席等活動,探究幼兒在參與社區公共生活過程中逐漸實現的社會性發展;“兒童反哺社區”是指以兒童實踐經歷、親身體驗等為主要行動方式,探究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的互動、對話,讓兒童回歸自然,用自己的力量反作用于周圍人群、家庭、社區,服務于社會。這些項目的推進與實施,充分發揮了兒童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塑造了兒童眼中多樣自然的社區友好空間。
主體聯動,形成友好公約
新吳區實驗幼兒園通過與社區的緊密合作,建立了深度聯動機制,形成了保障兒童權利、守護兒童成長的適宜性權利公約,從而讓“兒童友好”更加深入到社區肌理,融入到社區生活,從兒童立場、兒童視角、兒童文化等方面,為家庭、園所、社區協同育人提供了可學習、可借鑒的機制和方法。而“兒童友好社區日”活動的常態化開展,讓幼兒園、家庭、社區不斷地真正了解兒童需要什么、渴望什么。積極接納兒童的意見,讓兒童真正參與到社區的建設中,自然而然形成了環境育人視角下“兒童友好型社區”存在的生動樣態。
后期,新吳區實驗幼兒園將依托無錫市新吳區百優項目,與南京師范大學合作,進一步探索幼兒園、家庭、社區三位一體教育模式,激活更多社區功能,營造兒童友好、居民參與、和諧友愛的社區文化氛圍,共建共治共享可持續發展的“兒童友好型社區”。(張綠枝)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