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每一只“候鳥”都積極飛翔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湘佳永興學校創新引進“積極教育”模式
湖南省常德市石門縣湘佳永興學校(以下簡稱“湘佳學校”)是一所年輕的山城學校。學校因校制宜、以生為本,創新引進“積極教育”模式,探索出一條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高效之路。
因校制宜引“積極”
湘佳學校2021年秋季招收一年級和七年級新生913名,其中800多名為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留守兒童等。這些學生像候鳥一樣隨著父母生活在陌生的城市里。
為了讓“候鳥”勇敢展翅、自信飛翔,湘佳學校引進“積極教育”核心模型,力求建設幸福校園、培養幸福教師、構筑幸福課堂、構建幸福班級、培育幸福學生、促成幸福家庭,以期“積極教育、幸福成長”。
湘佳學校校長高吉品有29年教育工作經歷和15年校長經歷,曾獲湖南省教育創新人物獎,2019年參加了清華大學“幸福園丁——中國教師幸福教育公益項目”第22期校長班,接觸了積極心理學教育理論,希望通過“積極教育”影響這些“懸浮”在城市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學校采購了清華大學積極心理學研究中心推薦的“積極教育”系列圖書500本,組織教師共讀,同寫讀書筆記,分享學習心得,將“積極教育”理論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為了穩步推進“積極教育”,學校制定了《“實施積極教育,創建幸福學校”三年行動計劃》:第一年為“積極教育”實踐啟動年,進行整體規劃,開展教師培訓;第二年為“積極教育”實踐發展年,開發教育課程;第三年是“積極教育”實踐成形年,形成課程體系,建成幸福校園,初步搭好讓“積極教育”在學校生根發芽的“四梁八柱”。2021年8月,學校隆重舉行了“積極教育”校本課程研發啟動儀式;9月,舉行了第一次“積極教育”教學研討會。
公益助力培“積極”
“培訓證書可以從網上下載了!”2021年11月14日,學校的26名教師拿到了北京幸福公益基金會舉辦的“幸福園丁——中國教師幸福教育公益項目”第25期校長班結業證。全國知名高校通過用“空中課堂”對口石門山城教師教學,為山區基層教師帶來了一次寶貴的學習機會。
“只有幸福的教師才能教出幸福的學生。”這是校長高吉品經常掛在嘴邊并努力踐行的一句話。湘佳學校努力“為教師謀幸福”,建成了特色教工之家:閱覽室可看書品茶,書畫室可潑墨揮毫,健身房可健體塑身。教師辦公環境溫馨方便,校園到處都是自由交流空間。
整合資源研“積極”
本學期,湘佳學校投資12萬元,建成了心理咨詢室和積極心理教育教室,聘請專業心理健康教師一名,為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詢、心理干預、心理宣泄提供了堅實的硬件基礎。
學校重視優秀教師群的培養,建立以學科備課組為單位的評價機制,讓教師在團隊中共同成長。“積極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輻射更是如此。學校組建“積極心理教師團隊”,兩位校長和10名教師自愿參加。團隊分成初中組和小學組,每組6人,便于集體研討。團隊重點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指導、輔助心理危機干預、生命熱線咨詢服務、心理狀態報告發布、線上線下業務培訓5項重點工作。
團隊以《積極教育》為基礎教學課本。為加強組員協作,采取兩人穿插組合“以老帶新”的方式來備課:先小組內研課,然后試上;試上時全組聽課,聽完課再次研討回備;其他組員用回備的教案與課件上課。一堂課往往會形成四五稿教案與課件。
湘佳學校充分考慮學生主觀需求,整合教育資源,構建“積極”校園文化,開設“積極教育”課程。學校利用課后服務時間,開設了35門社團活動課程,包括機器人、編程、3D打印、航模、萬能工匠、音樂、體育、美術等,滿足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播下科學和幸福的種子。
家校社共育促“積極”
“湘佳學校的學生是幸福的!”這是湘佳學校家長會后,家長對學校開展“積極教育”的評價。
湘佳學校實行“家庭教育導師制”,每名教師聯系20個左右學生家庭,成為家庭教育的指導教師,通過家訪、家長會、家校群等平臺與機會,宣傳“雙減”“五項管理”“課后服務”等政策。開辦“湘佳永興家長學校”,為學生家長提供公益“幸福課程”服務,辦成“幸福教育指導中心”。校內校外均定點設置“校長信箱”,校長親自回復教師、家長、學生的訴求,全方位地走進家庭、了解家情、走進學生心靈。
學校業務副校長介紹:“學校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為重要內容,堅持預防為主,定期開展學校心理健康普查,篩選高危預警對象,健全學生心理檔案,形成‘早發現、早報告,早介入、早監護’的長效防控機制,定期進行心理健康講座。”
湘佳學校由湘佳牧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兩位創始人捐資一億元助建而成,回報桑梓、反哺教育、關注工人子女就讀問題成為學校的精神底蘊。縣教育系統傾斜政策,擴大學校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資助面,2021年秋季學期資助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近500人次30多萬元。
湘佳學校的“積極教育”探索,為助力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的健康成長提供了有益經驗。(易繼文)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