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高中作業設計質量“四法”
“雙減”背景下,提升作業設計質量,充分發揮作業診斷、鞏固、學情分析功能,更好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是教育政策的要求和實現學校高質量發展的必然。其實不只是義務教育階段,當前高中階段的作業設計也普遍存在“布置方式單一、以課內為主,作業內容單一、以統一為主,完成形式單一、以解題為主”的問題。山東省青州實驗中學通過提高政策研判的高度、理論學習的深度、作業教研的廣度和教師設計的力度,實施“四重深度互動”作業設計法,有效提升了高中作業設計質量。
一重“即時生成”創新化。“即時生成”性作業是教學的重要環節,是學生掌握知識、形成技能、發展能力、提升素養的重要途徑。教師要提高認識、精心設計課堂教學各環節,確保教學過程行云流水、前后貫通。尤其是課堂最后15分鐘,需對學生現有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進行科學的分析研究,尋求創新并設計出多樣化、多元化、多層次的作業,從而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自主參與,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二重“限時鞏固”高效化。“限時鞏固”性作業重在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鍛煉考試心態,體現學考一致性。“限時鞏固”性作業要求把平時練習當作真實的考試,限定時間(一般15—20分鐘),限定重點(有針對性的問題),限定頻次(時間不長,每天都要進行),教師批改形式多樣,關鍵在于及時反饋、及時糾正,從而達到重點突破,養成“限時訓練習慣”的學習目的。
三重“及時總結”全面化。“及時總結”性作業重在進行周末全科總結,夯實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一周結束時,各科教師對本周學習內容重難點進行針對性查缺補漏。主要有三個特點,即全學科整體設計,限制一張作業卷,重難點問題確保周周清。這樣,既能夠有效控制作業時間,又能夠提高作業質量,更能夠提高學習效率,有效夯實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四重“全時探究”實踐化。“全時探究”性作業重在體現“時時處處有作業,一事一物皆教育”,充分體現作業的實踐性、探究性和開放性。即每次根據各科特點及在校的學習內容和任務要求,布置一兩科校外探究性實踐作業,讓學生離校后開拓思維、深入實踐,并鼓勵以小組形式合作探究,查閱并共享豐富資料,充分分析和討論,給出問題解決的多種路徑或者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合作精神。
(作者尹紅梅 王玉國分別系山東省青州實驗中學、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