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命來潤澤生命” ——黑龍江開展中小學生命教育“護航行動”的實踐
“我從哪里來?”如何向一年級的學生講述生命?
“死亡是什么?”如何讓十五六歲的青少年理解生命?
中小學的生命教育是一門課程,更是一門大學問。
在黑龍江,有這么一支教研隊伍,向下扎根,堅持開展中小學生命教育“護航行動”,他們有的入行三五年、十幾年,也有的一直在堅持,走過33年的時光,依然初心未泯,默默發揮著引領和帶動作用。
“護航行動”留下了清晰的腳印,一路向前
教育需要情懷,更要見諸行動。黑龍江是全國較早開展中小學生命教育的省份之一。2005年,黑龍江省教育廳印發《黑龍江省中小學生命教育指導意見》,在全省中小學校逐步開展生命教育,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特點,安排不同的教學內容。
“生命教育走進課堂,走進師生生活是學校教育的有益助力。通過學科滲透、專題教育、課外活動等多種途徑開展的生命教育,2008年時,已初見成效,教師熱愛、孩子喜歡、家長肯定、社會認同。”黑龍江教師發展學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培訓中心主任田麗說。
“從孩子看得見的植物、認知的小動物開始,學校從小學到中學都循序漸進地開展了生命教育課程,對孩子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形成都有著積極的影響和幫助。”哈爾濱市學生家長劉女士說。
事實上,生命教育一直在教育部高度關注的視線之內,并在心理健康教育、健康教育、安全教育中都有統籌安排、有機融入,給地方生命教育提供了有益的指導和幫助。
借助教育部《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出臺的東風,2008年,黑龍江省教育廳決定將生命教育正式納入地方課程,要求在全省義務教育階段全面開設,明確要求生命教育以必修課的形式,正式排入學校課表,固定課時,隔周一次課,每學期8課時,配備專兼職教師。
“上課表、進課堂就要有課標這把尺子,有教材這個抓手。”黑龍江省教育廳聘請田麗作為黑龍江省中小學生命教育課程標準研制組的組長。經過辛勤努力,2萬多字的生命教育課標很快打磨完成。
裝幀簡潔、內容豐富,白底、勾粉色邊框的“生命教育”4個大字透著暖意。這套黑龍江省九年義務教育地方課程系列教材一共18冊,一至二年級教參4冊、三至九年級教材14冊,厚厚一大摞,凝聚了編寫者們的愛與心血。
2008年秋季開學的中小學生收到了這份新學期禮物,這套教材也一直沿用至今。2021年10月,全國教材工作會議暨首屆全國教材建設獎表彰會上,黑龍江這套《生命教育》教材獲得了“全國優秀教材二等獎”,田麗也獲得“全國教材建設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黑龍江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心理健康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以生命教育‘護航行動’為牽動,以生命課程為載體,完善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全力促進中小學生全面發展、茁壯成長。經過16年的實踐,已經形成政府領導、省廳統籌、教研跟進、學校落實的一體化常態、長效機制。”黑龍江省教育廳基礎教育處處長王曉霞說。
背后強力支撐的教研隊伍,一路奔跑
生命教育納入了黑龍江省義務教育學校的課程,受益學生234.3萬名;同時,納入“省培”師資培訓計劃,開啟了生命教育發展的新篇章。
田麗在生命教育領域躬耕不輟,堅持了33年,組織教師素養大賽,建立省級實驗基地建模打樣,以課題為牽動提高生命教育實施效果,先后七次在全國性生命教育會議上專題發言和交流經驗。田麗還不斷地深入學校、課堂,帶出了一支優秀的教研團隊,培養了一批生命教育專兼職骨干教師,影響了成千上萬師生。
上行下效。哈爾濱市香坊區教師進修學校生命教育教研員尚小丁傳承了這種開拓創新精神,被譽為全國生命教育形象大使。為了更好地促進生命教育教師隊伍建設,她建立了市級創新工作室、創建“尚小丁生命空間”網站,成立“教師媽媽俱樂部”,建立微信公眾號,在傳播生命教育使命的征程中不斷創新,積極研發教師心靈成長課程,召開別具特色的“學科節”,形成項目式課程資源十余項,受益師生10多萬。
因為不是考試學科,有不少學校并不關注和重視生命教育,盡管排了課表,卻常常被擠占或取消課時,閑置一旁的教材變成學生的自由讀物,有的學校根本配不齊專業生命教育教師……
面對局部亂象,黑龍江省生命教育教研隊伍主動下沉到基層。2010年,田麗率隊赴各地市調查生命教育開設情況,準確了解全省中小學生命教育工作的現狀和問題所在,及時總結經驗,制定具體有效的工作策略,確保全省生命教育工作均衡、可持續推進。
黑龍江教育人攜手同心,在實踐探索中認認真真踐行生命教育,踏踏實實落實素質教育。組織開展小學生命教育“護苗”行動、初中生命教育“勁竹”行動、高中生命教育“彩虹”行動,抓住各學段學生年齡特點,確立認識生命、愛護生命、完善生命“三維十二項”教育內容,構建“體驗內化式”七階段課堂教學模式,形成“三層十級”多元動態評價標準。
生命教育要做成最好的教育,一路陽光
生命教育是青少年成長的精神之鈣,必須要補。
“早期開展生命教育十分重要,十分必要。”哈爾濱市香坊區黎明中心校教師劉秋紅說。
黎明中心校位于香坊區城鄉接合部,7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剛接手這個班級時,學生的一些行為很奇怪,課間男同學會出去踩蟲子、燒螞蟻。”劉秋紅看在眼里,急在心上。
作為一線教師、生命教育教研員,劉秋紅利用每天早自習,讓學生們做靜心訓練,培養專注力,并給他們講述一個珍愛生命、熱愛生活的小故事,讓他們逐漸建立尊老愛幼、勤奮好學、樂于助人的行為和思想。
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場生命大考。在線上教學中,如何充分利用抗疫資源,對學生進行貼心、走心的生命教育?黑龍江教研隊伍撰寫專欄,開發學生、教師、家長篇《中小學疫情防控心理自助手冊》,精心設計開發小初高三個學段的多媒體輔助課程資源160余節。推出的“生命教育音頻小課堂”系列課程上線10天、收獲29萬次的學習點擊量,成為線上教學的又一抹亮色。
“我知道了應該保護動物,保護大自然,不污染環境;知道了要無私奉獻、舍己為人……”七臺河市茄子河區中心河學校學生荊藝軒寫下了這樣的感想。家長們也紛紛點贊,認為這堂音頻生命教育課,上得有意義、有價值、有實效!
黑龍江提交了一份優異的生命教育成績單。
目前,黑龍江已建立260個特色實踐基地,各級教研部門配備了專兼職生命教育教研員。省教育廳連續多年將生命教育納入省本級薄弱學科培訓項目,給予經費支持。近兩年,作為全國生命教育示范區,黑龍江省涌現出16個國家、省級名師工作室,“田麗生命教育工作室”和“劉景菲工作室”也被評為全國十佳生命教育工作室。僅疫情期間,研發生命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線上課程資源達到20余種,受益人數400多萬。
“生命至上。新時代中小學生命教育要做成最好的教育,以生命來喚醒、激勵、潤澤、溫暖生命,這是一場長途跋涉的旅行,任重道遠,卻一路向著陽光。”田麗說。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