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濰坊高新區北海學校 心貼著心 愛連著愛 實事辦到心坎兒上
群眾利益無小事,一枝一葉總關情。山東省濰坊高新區北海學校用實際行動落實好“雙減”政策,以黨建為指引,以問題為導向,為群眾辦實事,切實提升家長、師生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開門問需”:三把尺子丈量群眾滿意深度
像愛護自己的眼睛一樣,維護家校關系;像愛護自己的家人一樣,關心家長需求;像愛護自己的孩子一樣,關心每一名學生,這是北海學校確立的“三把尺子”工作標準,縱橫維度,多線溝通,將走訪摸需推向深入,把實事好事辦到家長心坎兒上。
入戶走訪,搭建溝通橋梁。學校黨支部成立了“黨員+骨干”的網格走訪隊伍,采取集中與常態走訪、全面與重點走訪、個體與分組走訪、線上與線下家訪“四線”結合的形式。共計260名黨員干部和教師,走訪了4400個家庭,征得八大問題202個訴求。針對訴求和問題,學校先后進行了5輪家訪,多方答疑解惑,直至家長滿意。
“碼”上問,馬上辦,高效惠民。學校開通教育惠民一碼通服務平臺,將家長訴求受理在源頭、解決在基層。又通過宣傳冊、微信公眾號、宣傳欄等形式,進一步拓寬家長訴求渠道,打造家校發展綠色生態,讓教育服務更有速度。
“雙減”在行動。在家訪過程中,針對家長提出的孩子睡眠不足、手機難管理、作業輔導難等問題,學校開展“五項管理”專項整治,采取作業減負、錯時上下學等,保證學生睡眠充足;通過微信公眾號、班級群,為家長支招兒;開辟晚自習服務、午餐午休服務、心理導師服務,讓“辦實事”有力度、有溫度。
“同心筑夢”:用“延時”邀約心靈,用貼心服務學生
個性化延時服務是學校為群眾辦實事做出的又一項重要決策,主要解決家長接送孩子、作業輔導等困難,深受家長歡迎。
一是精準化服務。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學校通過“問卷星”廣泛問需,統計參加延時學生名單;兩個“固定”確保學生延時上課有固定教室、有固定教師看護。
二是個性化定制。需求就是任務,針對學生不同情況,采取動加靜的“1+1”服務模式,為學生設置個性化延時服務。
三是閉環化回訪。延時服務施行一個階段后,學校進行回訪復盤,填寫“走訪反饋效果記錄表”,對復盤信息進行整理、反思,分析解決出現的新問題新需求,形成溝通解決閉環,為后期制定更切實可行的措施提供依據。
“和雅之聲”:特色課程鋪就學生特長發展快車道
學校本著“和而不同,各雅其雅”的辦學理念,開發了豐富多彩的特色課程,為參加延時托管的學生提供了“營養大餐”。
落實“雙減”,給延時課程加點趣。學校采取“大社團+小超市+素養節”的形式,尊重個性需求,設置“特色選修課程超市”,開設“作業提優”“英語歌謠”“兒童簡筆畫”“心隨樂動”“數學練寫”“繪本閱讀”“數學思維”等特色課程。同時,學校還開設了15個藝術社團,京劇、薩克斯、舞蹈、合唱、武術、篆刻、手工制作、書法等異彩紛呈,學生在豐富的課程中自由選擇、幸福成長。
提升體質,小操場做出大文章。學校現有4000余名學生,僅有一個200米田徑場,學生體育鍛煉成了難題。學校成立攻堅小組,詳細調研、科學規劃,制定了“錯時跑操”“全天候體育課”措施。堅持“操場小,體育活動空間不能小”的原則,充分利用室內室外每一塊小場地,讓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同時,開展“學校運動與家庭運動相結合”活動,拓展體育運動空間和時間,保證學生體質鍛煉高質高效。成立籃球、足球、排球等校級體育社團,開展“校園吉尼斯”等體育活動,提升了學生運動熱情,也讓學生擁有了展示自我運動特長的舞臺。
“愛心護航”:“三解決一防線”打造生態校園
后勤保障化解難題。針對家長提出的學生就餐需要,學校黨支部在全市率先開啟了校園配餐制度,迅速解決了學生午餐午休難題,不光讓學生吃得好,同時積極開發午休課程,讓簡單的中午時光充盈積極的教育元素。后勤保障中心3個“升級”方便了師生,溫暖了人心。一是對全校多媒體電腦進行了升級優化,提升了教學硬件環境;二是學生桌椅升級,美化學習環境;三是安裝新暖氣片,實施“供暖升級”。廣受師生點贊的是借力“五清三提”工程,清雜物、倒倉庫,新開發9個大型藝術社團功能室,解決了藝術社團的場地難題。
強疫情防控,樹安全紅線。購買紅外線測溫儀,搭建防風棚,整治校園周邊秩序,嚴格入校測溫,常態化落實“三通兩消”、一日三檢、病因追蹤、核酸檢測,讓防疫安全紅線意識深植到每名師生心中。
心系師生家長、為群眾辦實事好事,北海學校黨支部用實際行動落實“我為群眾辦實事”號召,在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之路上闊步向前。
(李宏偉 高偉麗 王樹華 考俊花)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