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 實踐與科研并舉 建設勞動教育體系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23  閱讀:次   |
42.9K

  前不久,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教師王翠霞申報主持的課題“基于CIPP評價模型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研究”,被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這是學校建設勞動教育實踐體系取得的又一成果。

  近年來,雙十中學編寫貼合學生實際的校本勞動教材,并優化課程設置,落實勞動教育。在此基礎上,學校利用校內資源,通過社團活動、生涯規劃體驗活動等,開展勞動實踐,多措并舉,豐富勞動教育內容,建立了勞動教育體系,打造了勞動教育品牌。

  編寫材料多彩課程育人

  初中生要學會整理房間,學會做簡單的飯菜;高中生要學會簡單的日常電器維修,學會手工制作裝飾品來美化房間。這是《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勞動教育校本教材》里的內容。學校認為,當下的勞動教育,不能只局限于學工學農,應該貼合新時代學生的實際,體現時代特色。因此,這部教材中增加了學生喜聞樂見的勞動項目。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勞動教育校本教材》共4冊,分別供高一、高二、初一、初二年級的學生使用。教材內容包括“日常生活勞動”“服務性勞動”“生產勞動”“生活妙招”4個板塊,目的是讓學生獲取勞動知識、參與實踐,培養學生良好的勞動習慣,體會勞動創造的價值。這套教材貼近學生生活,除了生活常識,還包括捕魚、工藝品制作等趣味性勞動以及勞動態度、勞動價值觀、勞動能力培養等多方面的內容。

  除了編寫勞動教育教材,學校還開齊勞動教育課程,讓勞動教育真正落地生根。學校注重將勞動教育課程落實到每年的課程計劃中,形成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同時,以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和校本課程為依托,教育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學校還在課程中融入勞動教育,比如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有機融入勞動教育內容,讓勞動教育理論和實踐相結合,讓學生真正地“動”起來。目前,初中每學年開設43門勞動課程,共258學時,學生全部參與;高中每學年開設43門勞動課程,共240學時,高一高二學生全部參加,高三學生選擇性參加。

  學校系統化勞動體系包括“一個核心”“兩個基本點”“三個強化”“四個一體化”“五個融合”。“一個核心”即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兩個基本點”指堅持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基本原則,堅持以“問生所需”為基本出發點。“三個強化”指:強化勞動意識,提升自身品德修養;強化勞動精神,培養責任擔當意識;強化勞動能力,注重理論聯系實踐。“四個一體化”,即勞動教育保障體系一體化、家校社一體化、各學段勞動教育目標內容要求一體化、教學與生活一體化。“五個融合”:其一是融合學科教育,發揮勞動教育的綜合育人價值,依托初、高中“學科德育”和思政課堂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將勞動教育與學科課程、通識教育相融合;其二是融合校園文化環境建設;其三是融合主題教育活動,開展主題班會、征文、手抄報、線上競答、研學等活動與勞動教育融合;其四是融合家庭教育指導;其五是融合其他“四育”,發揮勞動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

  實踐鍛煉人勞動啟蒙生涯教育

  2021年4月,由廈門市教育部門主辦、廈門雙十中學承辦的“廈門市中小學勞動教育現場觀摩活動”在學校枋湖校區舉行,這也是學校承辦的福建省2021年度第二場教育教學開放活動的一部分。上級領導、教研專家、近百所中學的行政管理干部和學科教師以及廈門市各區教育部門與各中小學的德育管理干部近500人參加了活動。

  班級講臺壞了,學校請來師傅,和學生一起砌講臺。在教育教學開放活動中,學校向來學習的教師展示了一場特殊的勞動課。除了讓學生參與發生在身邊的事,學校還組織學生到食堂操作洗碗機、學習維修可充電的手電筒、制作手工藝品。讓學生學會做家務,是學校勞動教育的重要內容之一。

  學校認為,勞動教育不一定要有專門的場地,就地取材也能進行,主要是讓學生動手實踐、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同時樹立正確的勞動觀。

  學校把勞動實踐服務教育貫徹到日常生活中。一是倡導從自身做起,從教室和校園做起,整理好書桌,布置好教室,美化宿舍、校園等。二是開展創建“綠色家園”活動,參與社區衛生大掃除、清洗公共場所的亂涂亂畫和“小廣告”、清理衛生死角、撿拾路邊垃圾、維護道路交通與經營秩序等。三是開展“愛萌伴讀”,針對有需求的小學生進行課外興趣輔導。四是開展“同心同愿”活動,制作軟塑、彩陶、剪紙等手工藝品開展義賣。五是充分利用通用技術課和通用技術車間,制作各種工藝產品。六是參加各種社會公益勞動和志愿者服務等。

  學校認為,勞動教育除了培養學生的勞動能力、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勞動觀念以外,還應該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啟蒙。學生學砌講臺,了解建筑知識;學習維修小電器,了解電子行業的相關知識。在勞動的過程中,能發現自己的長處和興趣,也能認識到自己的“短板”,在選擇專業時結合自身特點有的放矢。

  雙十中學十分重視讓學生在勞動中感悟“生涯教育”,學校把幫助學生認識自我、認識未來的學術與職業方向、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路徑這3項工作作為生涯教育的出發點。學校為學生提供生涯體驗研學線路,由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進行選擇。學生深入企業、單位,從事一些基本的勞動,體驗不同專業的工作過程,增加了對行業的了解,也為生涯規劃儲備了更多的知識。

  科研引領勞動評價研究成特色

  學校除了建立系統化的課程和實踐教育體系,還注重強化科研引領,在實踐的基礎上不斷形成理論成果。

  近些年來,學校針對勞動教育開展了多項課題研究。學校把勞動教育與生涯教育和良好家風相融合,進行了“提升高中生生涯規劃能力的有效路徑”“開展家風家規教育培育學科核心素養”兩項課題的研究,并已經結題。在眾多研究中,值得關注的是王翠霞老師主持的“基于CIPP評價模型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體系研究”(下文簡稱“勞動教育評價研究”)。

  學校多年來堅持對學生素質評價的研究與實踐。王翠霞老師說,早在2017年,學校就制定了《綜合素質評價學生手冊》,并開始實施。這份手冊從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社會實踐、勞動素養6個維度對學生進行評價,并細化了78項二級指標。

  “勞動教育評價研究”被立項為全國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1年度重點課題。該課題運用國際通用CIPP評價模型對勞動教育評價進行研究。CIPP評價模型是指從背景評估(Contextevaluation)、輸入評估(Inputevaluation)、過程評估(Processevaluation)、成果評估(Productevaluation)4個方面入手的評價模型,將診斷性、形成性和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建構的教育指標體系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從勞動教育的特征上來看,勞動教育本身具有開放性、多元性、綜合性等特點,這決定了其測評工具也需要具有靈活性、系統性和發展性。基于CIPP模型從背景、輸入、過程、結果等方面對勞動教育目標、計劃、行動及結果等進行系統測評,能確保目標、手段、行動及內容的一致性,也能及時為相關人員提供反饋信息,以便靈活制訂及調整教學目標和方案。

  “勞動教育評價研究”課題從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與監督的需求入手,基于CIPP評價模型“背景—輸入—過程—結果”的框架,構建具有4個一級維度和14個二級維度的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并將其應用于實踐,初步驗證了該指標體系的可操作性、可靠性和有效性。課題組利用大數據技術完善過程性數據采集,在原有課程體系與評價實施、研究經驗的基礎上,形成完善了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勞動教育評價研究”課題的核心問題解決思路,是采用質化和量化結合的研究方法,通過對客觀數據、主觀情況的探索,以實現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科學性與實操性的平衡。通過廣泛采樣去探討并解決中小學勞動教育多元化評價的問題,對中小學勞動教育的發展具有一定意義。通過評價指標與評價工具的共同研究,將探索出一整套中小學勞動教育評價指標體系,從而為推動中小學勞動教育科學評價作出應有的貢獻。

  (福建省廈門雙十中學黨委書記、校長歐陽玲)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