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道返本 創見未來 ——深圳市教育幼兒園學習中心課程的探索與構建
深圳市教育幼兒園創辦于1996年,是深圳市教育部門直屬的公辦園、廣東省一級幼兒園,現有兩個校區,自辦園以來獲得多項國家、省市級榮譽,辦學質量得到家長和社會的高度認可。
園所歷經10多年時間研發和獨創了一種全新的教育模式——返本理念下的學習中心課程,榮獲廣東省基礎教育教學成果獎特等獎等多個獎項,課程以獨樹一幟的“學習中心”為體系,“混齡走班制”為特色,從課程組織到課程實施、評價都打破了傳統幼兒園教育模式的“壁壘”,跨越領域、年齡、教室、教師、家園、虛實等界限,創建了全園性的多元領域學習中心。從本質上實現了以兒童為本的多樣化和自主性學習,為兒童創設了未來樣式的生活形態,以培養全面而個性化發展的兒童為目標,覆蓋了幼兒園全部生活,是一種活動性、綜合性的全課程模式。
回歸本質打破邊界
釋放兒童成長空間
近年來,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幼兒教育的關注也越來越多。如何支持兒童主動學習、全面學習、學會學習,是當前學前教育工作者面臨的難題之一。
“返本”是一種教育立場,它以兒童為中心,順應兒童的天性、關注兒童的需求、回歸兒童的經驗。學習中心課程倡導回歸兒童本質的教育理念,包含回歸兒童的本性、回歸兒童的生活、回歸兒童的精神3層含義,以打破邊界的思維模式、全新的學習方式創新發展,歷經返本、循本、立本、固本4個階段,架構了完整的課程體系,構建了本土化完整化的課程體系框架和多元化共享化的學習共同體,研發具體化行為化的核心經驗體系及數據化和信息化的APP評價系統,實施自主化和個性化的課程有效路徑。
一是以兒童為本的價值取向,聚焦兒童應有的學習生活。部分成人缺乏對兒童以及兒童本質的正確認識,忽略兒童作為獨立個體的內在自然發展,忽視兒童生活的本體價值和意義。而學習中心課程倡導教育應該回到原點,以兒童為中心,讓兒童在做中學、在玩中學,在真實的生活中、行動中學習。
二是讓兒童享有均衡的機會和資源,體現教育過程的公平與質量。學習中心課程倡導在提供豐富多樣、優質的資源基礎上,使幼兒在不同的環境中流動起來,從內核上實現每個孩子受教育機會與資源的均等,保證教育過程的公平與質量。
三是“以學定教”及異質化的教育模式。部分幼兒園的教學是“以教定學”的單向模式,兒童不能主導自己的學習,單一的學習主體和學習路徑無法真正實現自主性學習和深度學習,無法培養孩子具有良好的創造能力、思維能力及溝通合作能力。學習中心課程透過“以學定教”及異質互動的對話交流,構建了可持續共同思考的多元學習共同體,透過兒童學習的內驅力,實現對學習自我設計和自我轉化的主動建構過程,讓兒童的差異性和發展的可能性推動教師教育實踐的創造性,也使幼兒園教育從外在形式到內在本質都發生深刻變化。
循序漸進多維體系
探索全新學習方式
幼兒時期是人格健全的關鍵期,幼兒教育對幼兒的個性品質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在《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和《3—6歲幼兒學習與發展指南(試行)》(以下簡稱《指南》)的指引下,園所基于對以上主要問題的思考,廣泛借鑒學習世界先進的教育理論(如杜威的教育思想、皮亞杰和維果茨基的建構主義理論、布朗芬布倫納的生態系統理論等)和課程模式(如方案教學、瑞吉歐方案、蒙臺梭利教育法、高瞻課程等),不斷實踐探索。課程主要經歷了返本、循本、立本、固本4個發展階段,逐步形成了一種支持兒童多元化學習的混齡、“走班”課程體系。
從2005年到2009年是返本階段,教育幼兒園將教育的焦點回歸兒童本身,追尋兒童本能、天性、需求等與生俱來的特性以及兒童與成人不同的心智和行為,并從環境入手,打破班級界限,將每一間教室創建為真實的、情境化的學習中心,通過豐富的區域和材料為幼兒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源,讓幼兒在不同的學習中心可以自由選擇和“走班”學習,使他們充分地在玩中學、做中學,以一種全新的學習方式,實現回歸兒童本質的教育理念。
從2010年到2013年是循本階段,教育幼兒園在返本的基礎上,遵循兒童發展的規律和特點,關注兒童的需求,讓教育回歸兒童的生活,將教育和生活融為一體,把幼兒園的人、事、物進行不同廣度、深度和密度的連接,打破室內外和園內外學習的界限,建立微型社區,為幼兒創設一個自由獨立的王國。微型社區活動彌補了學習中心活動中社會及自然內容的缺失,大帶小的混齡方式與“走班”學習形成完美結合,構成完整的課程框架并呈現良好運作,為課程深入發展與兒童的深入學習奠定基礎。
從2014年到2017年是立本階段,教育幼兒園在學習中心大量的實踐活動中,觀察和提取幼兒的核心經驗,梳理經驗下不同年齡幼兒的行為特征和行為表現,以核心經驗為體系形成課程標準,讓兒童的學習目標清晰化、具體化。教師運用“以學定教”的新思路,與幼兒進行平等對話和交流,關注兒童經驗生成與延伸,與兒童在富有挑戰和持續性思考的深層次學習中共同成長。
從2018年到2021年是固本階段,教育幼兒園凝聚教師的集體智慧,考慮每個區域的內容與組織特點,積極總結各學習中心區域活動的組織與實施優秀經驗,從幼兒活動的經典案例中,精心設計并持續打磨每個區域的典型活動,進行全面深入的專業研究與探索,最后使典型活動成為對內新教師培訓、對外課程推廣的重要途徑與操作指引,充分發揮了園所的示范輻射作用。
跨界思維融合學習
構建完整課程框架
課程從頂層設計開始,實現跨界思維、融合學習、創新發展,從根本上找到解決問題的有效途徑,架構完整的課程體系,涵蓋課程體系框架、核心經驗體系、課程實施路徑、多元學習共同體、APP評價系統五大內容。
一是基于本土化和完整化構建的課程體系框架。課程根植于本土文化,融合借鑒了國內外各種先進的思想和優秀的方法,從兒童的全面發展和適應未來發展需要出發,以培養“平衡、智性、本真、喜樂”的全面發展兒童為目標。建立以兒童為本的兒童觀、教育觀、課程觀、教師觀,課程的內容融合了各種教育資源,建構了學習中心、微型社區、混齡“走班”、主題活動四大板塊,形成兒童健康、智力、道德、情感的完美生活,也是對完美生命的追求,并以“四個融合、五大創新、六個跨界”實現課程的整體運作,構建了完整的課程體系框架。
二是基于具體化和行為化研發的核心經驗體系。核心經驗體系是幼兒園教師團隊通過對幼兒行為表現與特征的提取,對照《指南》的發展目標,根據園本實際和課程模式,梳理出來的具體化和行為化的幼兒區域學習目標,涵蓋了幼兒學習的各方面內容,形成包括學習品質在內的一級核心經驗,完全匹配、覆蓋《指南》的子目標內容。因此,室內學習中心的設置為“6+2+X”模式,即:6個基本學習中心(語言中心、建構中心、科學中心、美勞中心、音樂中心、生活中心)+2個綜合性學習中心(民間中心、戲劇中心)+X輔助性學習中心(自然中心、社會中心、數學中心、益智中心等)。
三是基于自主化和個性化實施的課程有效路徑。課程采取學習中心混齡“走班”模式,幼兒可以自主選擇和計劃自己的學習,學期初每個幼兒在教師的幫助下,根據以往的選區記錄和自己的興趣制訂一份新的選區計劃;每個月班級教師和幼兒會檢核計劃執行情況;每周全園教師和幼兒根據計劃先選擇重點指導的中心和區域,再自由選擇其他中心的區域;每天每個幼兒可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和調整區域計劃。
四是基于多元化和共享化合作的學習共同體。課程的學習模式改變后,通過室內外學習中心、微型社區中心、混齡班級中心等學習方式和內容,不同年齡、不同能力的幼兒構建起幼兒學習共同體,促進了幼兒之間的合作交流。教師由過去班級內合作變為全園教師合作性教學,全園教師必須協調一致才能使課程有序運作。
五是基于數據化和信息化追蹤的APP評價系統。“走班”學習中的幼兒常常不在自己班級教師的視線里,幼兒選區和教師記錄、評價工作非常繁瑣,教師需要了解幼兒的學習軌跡以幫助和提升每個幼兒的學習質量。因此,課程打破虛實界限,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和科技手段,自主研發了一款基于大數據的兒童發展評價APP手機應用軟件,實現了智能化的選區、進區統計。系統通過經驗檢核的數據生成幼兒發展雷達圖,結合每個幼兒的自我評價錄像,形成每個幼兒電子學習檔案,所有教師可以共享和查閱,家長也可以看到孩子的學習、發展情況,系統還具有教師溝通材料增減、家長共享主題資訊等多種功能,呈現了每個幼兒個體學習的連續性和完整性。
課程的核心動力是不斷提升共同價值追求和信念,通過團隊學習不斷實現自我超越,在傳承文化、追求卓越中成為創造性導向的學習共同體。返本理念下的學習中心課程從根本上變革了兒童的學習方式,在自主學習、自我管理、解決問題、合作溝通、創新精神、專注工作和自我評價等方面促進了兒童學習品質的發展,為現實與未來教育的連接架起了橋梁。
根據對2015年畢業的104名兒童為期6年的跟蹤調查,從整體發展數據比較來看,深圳市教育幼兒園的孩子在社會適應、交往合作、注意力品質、自主計劃和學習能力方面有著較好的成效,為兒童后續可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教育幼兒園也成為孩子們心中留戀的多彩成長學園!
(王翔)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