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愛大德大任 師德師魂師風 抗震救災教師英雄譜
災難無情,師愛無疆。汶川特大地震發生時,學校正在上課,突然間教室劇烈搖晃,樓道撕裂坍塌,校園塵煙蔽日,師生緊急撤離……在大災大難面前,廣大人民教師首先想到的是學生,他們用自己的奮斗、奉獻和犧牲在地震廢墟中構筑了一座座精神豐碑,向世人展示了師者崇高的精神風貌和人性光輝。
有大愛,方有犧牲之精神
愛是教育的靈魂。在生死關頭,一大批人民教師奮不顧身,舍己為人,將生的希望留給學生,把死的危險留給了自己。
德陽市東汽中學教師譚千秋在生死瞬間,奮勇地撲向一張課桌,用雙臂護住了身下的4名學生,而他后腦則被樓板砸得深凹下去。什邡市龍居中心小學教師向倩在教學樓轟然垮塌的一瞬間,俯身護住懷里的學生,而她的身體卻被砸成三段。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教師張米亞在教室倒塌的瞬間跪撲在地,身體前俯、張開雙臂緊摟兩名學生,而他后腦被水泥塊砸得血肉模糊。
如這般舍己救人的教師還有很多,他們臨危不懼,以血肉之軀撐起千斤樓板,背負萬斤橫梁,護佑著身下的學生。
北川中學教師張家春在教室即將坍塌之際,用自己并不魁梧的身軀死死抵住變形的門框,當40多名學生從他臂下一一穿過后,他被廢墟無情吞沒。映秀鎮漩口中學教師方杰在地震發生的那一刻,快速沖向教室門口,用身軀抵開即將卡死的防盜門,用雙手托起即將垮落的門框,而他這一站立的姿勢從此定格在廢墟之中。他們的講臺距門最近,本有機會迅速逃生,但首先想到的是為學生打開生命通道。
江油市武通村幼兒園教師王光香在水泥塊不斷下落的危險時刻,多次沖向教學樓救出號啕大哭的幼兒。當她第7次沖上去將要下樓時,樓房再次垮塌,她再也無法出來。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教師尹瓊在教室劇烈搖晃之時,毫不猶豫地沖進教室救出兩名學生。當她再次返回教學樓救學生時,帶著腹中的胎兒和學生一起被掩埋在廢墟之下。他們本已安全,但發現還有學生身處險境時,決然逆向而行,救出一個個學生,而自己卻被壓倒在傾塌的樓板之下。這種舍生忘死的犧牲精神,正是大愛師風的動人再現。
有大德,方有奉獻之精神
學高為師,德高為范。在大災大難面前,一大批人民教師舍小家為大家,毅然投入搶救學生生命的戰斗。
北川中學教師付秀銀冒著余震的危險徒手救出近60名師生,哪里有呼救聲,他就沖向哪里,直到地震第三天安頓好學生后,才回到北川縣城尋找被掩埋在廢墟中的親人。綿竹市漢旺學校武都小學教師劉勇在余震間隙爭分奪秒地搶救著學生,即使是在10余米之外被廢墟壓住的女兒,他也沒有第一時間去營救。他們在生死抉擇面前,首先選擇的是救助學生和他人。這種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就是崇高師德的鮮明體現。
有大任,方有奮斗之精神
守土有責,守土擔責,守土盡責。一大批教師強忍失去親人的悲痛,堅守崗位、勇擔大任、頑強拼搏、歷盡艱辛,組織受困學生安全轉移,竭盡全力投身災后重建,幫助恢復教學秩序。
北川中學校長劉亞春面對一千多名師生被掩埋、妻子兒子同時遇難的慘境,一夜之間黑發變白發,但他仍以頑強的毅力,投身重建學校和全面恢復教學的工作。汶川縣映秀鎮中心小學校長譚國強來不及為遇難的妻子和岳母悲慟,就義無反顧地投入受災師生安置、遇難人員家屬安撫等工作。南壩鎮中心小學校長何小兵默默忍受著失去至親的悲傷,始終堅守在救援第一線,并親自參與到傷者救援、校產收集、消毒防疫、失蹤學生搜查等工作之中。映秀鎮漩口中學教師王福春強壓女兒和妻子遇難的傷痛,陪同學生遠赴山西臨時安置,盡全力協助開展日常教學。他們化悲痛為力量,不屈不撓,愛崗敬業。這種自強不息的奮斗精神就是職責擔當的生動體現。
歷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傳。在這些教師身上所展現的偉大抗震救災精神,正是無數平凡的人民教師“愛教育、愛學生、愛學校”點點滴滴之集中體現。這些無私的“愛”、崇高的“德”和有擔當的“責”,正在一代又一代地傳承,植根于青少年的心靈與血脈,熔鑄于偉大的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
(胡子祥系西南交通大學抗震救災精神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胡海利單位系西南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頭條及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汶川特大地震抗震救災精神口述史挖掘、整理與研究”[18ZDA014]成果。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