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南充: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來源:中國教育報 時間:2021-12-25  閱讀:次   |
42.9K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領航100四川篇

  編者按:四川南充,朱德元帥、羅瑞卿大將以及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均誕生于此,曾經有5萬多名英雄兒女參加紅軍,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講好紅色故事、傳承紅色基因,南充充分利用學校紅色教育主陣地,為青少年成長打好底色。

  南充市位于四川盆地東北、嘉陵江中游,是四川省第二人口大市。朱德元帥、羅瑞卿大將以及共產主義戰士張思德均誕生于此,曾經有5萬多名英雄兒女參加紅軍,是川陜革命根據地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持續突出青少年群體,自覺講好黨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在接受中國教育報刊社“神州行”報道組采訪時,南充市委教育工委書記、市教育體育局黨委書記、局長代俊說,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百師百課”

  上好思政必修課

  今年3月,一場特別的優質課展評活動在南充建華中學舉行。學校的政治、歷史、地理及語文學科教師,以“學黨史、感黨恩”為主題,給學生們上了一堂堂精彩紛呈的黨史學習教育專題課。

  在課堂上,有的教師以歷史事件為切入,帶大家回到那段崢嶸歲月;有的教師以政治站位為高度,讓學生們堅定“聽黨話、跟黨走”的決心;還有的教師以詩歌為落腳點,帶學生一起領略偉人風采。

  “這樣的課堂既讓同學們學到了知識,也加深了他們對黨的認識和理解,堅定了跟黨走的決心。”南充建華中學黨支部書記、校長楊朝暉說,建華中學作為有優良革命傳統的學校,注重在教授知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的家國情懷,教會學生愛黨、愛國、愛家。

  這樣的校級優質課展評,只是南充市利用課堂主渠道,上好思政必修課的一個縮影。

  今年年初,南充市印發《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實施方案》落實清單,要求教體系統通過“以點帶面”,努力構建起“教師經常講、學生輪流講、校長集會講、黨政干部每年講、五老干部進校講”的思政課常態化機制。

  以此為契機,南充市精心策劃“百師百課”黨史學習教育特色活動,打造思政精品課100節,以百名優秀思政課教師上好百堂優質思政課為抓手,推動全市思政課改革創新。目前,全市已遴選出10堂黨史學習教育精品課、10個黨史學習教育精品微視頻以及10篇黨史學習教育優秀經驗文章。

  在做好紅色教育、傳承紅色基因的過程中,南充市教育系統特別注重從青少年抓起,準確把握青少年特點,貼近青少年需求,結合不同年齡階段學生的特點,在學生中開展熟記“100句黨史名言”、記誦“100首黨史詩歌”、講述“100個黨史故事”活動,厚植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情感,引導學生聽黨話、跟黨走,自覺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據記者了解,截至目前,緊緊圍繞黨史學習教育主題,南充市已經有1000名書記流動講授“黨旗引我成長”公開課1100余場次。同時,以“每日一名言”“每日一詩歌”“每日一故事”等活動,向青少年講好共產主義青年團、中國共產黨的故事,以身邊人講身邊事增強青少年認同感。

  “第二課堂”

  在體驗中講好紅色選修課

  南充,紅色資源豐富。20余萬名英勇的南充兒女奔赴抗戰前線,紅四方面軍曾經在這里轉戰數年,留下了眾多革命遺址、遺跡。

  在這里,紅色文化滌蕩著人們的心靈,鑄就了南充人民的精神高地,薪火相傳、生生不息。近年來,南充深入挖掘紅色資源的精神內涵,擦亮紅色文化這張名片,打造多條紅色精品旅游線路和紅色教育研學旅行基地,讓廣大游客和學生體驗紅色之旅,接受革命傳統教育。今年4月,四川省中小學紅色教育研學實踐基地名單公布,全省共111個,其中南充9個基地入選。

  如何用好本土資源,做好紅色教育?近年來,南充市積極開辟黨史學習教育“第二課堂”,利用朱德紀念館、羅瑞卿故居、張思德紀念館等南充本地紅色資源,編寫黨史教育《童蒙趣學》等校本教材;依托南充高中、嘉陵一中、桑梓小學等32個紅色教育基地,分批組織師生開展黨史現場教學;組織少先隊員、共青團員、中共黨員參觀“朱德與中國共產黨”等主題展覽。

  今年4月,南充市儀隴朱德紅軍小學總校聯合朱德故居管理局,在朱德誕生地開展了一場主題研學體驗活動。

  活動當天,來自儀隴朱德紅軍小學總校的200多名師生早早地集合在朱德誕生地,認真聆聽朱德故居管理局文物研究科研究人員講授專題課《賢母完人——朱德母親鐘太夫人》,深刻感受鐘太夫人的優秀品格。

  “我們把黨史學習教育課堂搬進朱德同志故居紀念館,就是要守正創新做好紅色教育,為國家、為社會培養出更多有理想、有信仰的奮斗者和棟梁之材。”儀隴朱德紅軍小學總校校長袁仕國表示。

  南充市注重青少年學生親身體驗,在“第二課堂”中,積極推進“體驗+實踐”模式,讓學生在感受中學。截至目前,南充市教體局聯合市委宣傳部、文廣旅局創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9個、青少年科普文創基地10余個、紅色研學實踐基地9個。“追尋紅色記憶、感悟苦難壯烈”主題活動,累計組織2萬余名學生參加清明祭掃、義工義賣等,激發了學生將革命精神升華為內在價值追求和精神信念,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傳承。

  “嵌入式”網絡課

  讓紅色教育登上“云端”

  今年9月27日早上,南充市蓬安縣桑梓小學全校師生在線上“集結”,舉行了一場特殊的升旗儀式。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該校就利用網絡班班通,在疫情防控期間或特殊天氣的時候,舉行線上升旗儀式。

  “我們把主題班課、隊課搬上‘云端’,以更多的形式和途徑,激發孩子們愛黨、愛國、愛社會主義的熱情,讓紅色種子根植在他們心中。”桑梓小學校長汪軍介紹說,學校通過“黨建+主題教育”模式,以創建紅色文化特色校園為抓手,結合蓬安本土紅色資源,建設了黨史展覽室。同時,學校利用“桑梓影院”班班通的優勢,每月兩次展播紅色經典影片。

  整個蓬安縣80余所中小學校充分將黨史學習教育融入到課堂學習和生活中,利用“班(團、隊)會”時間開展主題活動;組織青少年走出校門,深入銅鼓寨等戰斗遺址及下河街、“紅軍街”等地開展課外實踐或紅色研學,促進全縣青少年身臨其境學黨史。同時,該縣利用新媒體平臺,向全縣師生推送體現黨史學習教育要求的音樂、繪畫、舞蹈、戲劇等作品,開展“我想對黨說”等線上視頻錄制活動;以家鄉發展變化為切入點,引導青少年牢牢樹立“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愛國情懷。

  在做好紅色教育的過程中,南充市堅持用好新媒體平臺,利用多媒體的手段,打造紅色教育精品線上資源系統。截至目前,南充市利用“學習強國”、智慧校園電子班牌等平臺,以學習“四史”為重點,整理、發布黨史學習資料和歷史影像資料,通過聽故事、看影片、講歷史的方式,積極構建網絡“嵌入式”紅色教育課堂。目前,已滾動播放紅色經典歌曲和專題視頻100余件,發布黨史學習專題信息2000余條次,打造了紅色教育的線上資源庫。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