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學: 全科教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奮斗百年路啟航新征程領航100四川篇
四川省南充市五星小學校長王孜孜畢業于中師,雖然沒參加過高考,沒上過大學,但是她清楚,自己是要做老師的。學高為師,她的方法是學習,能學什么就學什么,語數外理化生、政史地音體美,還有書法、舞蹈以及教材教法,彈風琴、吹笛子、拉二胡……一樁樁、一茬茬、一件件,她歷歷在目,念念不忘。走上工作崗位,王孜孜把自己在中師學到的技能應用于教育教學,通過全科教學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近年來,每當談到課程改革,小學全科課程無疑是一個避不開的熱詞,全科課程已在教育熱土上悄然萌動。教育大環境的改變,螺旋式躍升的教學導向,學生綜合能力的全面發展,引導著學校教學方向的轉變。作為西華師范大學全科教師培養基地校,為滿足學生學習需求的多樣化,五星小學也在引進校外課程進行校本化改造等方面做了一些探索,讓其與學校課程、學生學習相得益彰。作為學校的領頭人,王孜孜率先穿梭于各個學科,試圖探索全科教學新樣態,打造課程設置新格局。她頻繁走入各科課堂,參與學科教研,和教師們思考怎樣打通學科界限,摒棄學段問題,完成學科內容的刪減、重組、整合,并在主題式課程教學方面做了一些嘗試。
詩言志,律和聲。當王孜孜剛剛踏上三尺講臺時,內心時常萌生出不少新奇的想法。《長相思》《清平樂·村居》《滿江紅》等一首首經典詩詞被她改編成合唱,在歌聲悠揚中,她和孩子們一起看遍祖國的大好河山,感受愛國詩人的喜怒哀愁;歌曲也被搬進了《長城》一課的學習中,連綿萬里,雄偉壯觀的長城占據了孩子們的心房。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語文是塑造人格最全面的學科,在音樂相伴的語文課堂上,五星小學的孩子們飽覽古今中外的經典著作,晨誦暮詠,王孜孜教他們字正腔圓,教他們橫平豎直,教他們堂堂正正,教他們踏踏實實。音樂旋律陶冶了學生,語言文字潤育了學生,成為學生心靈深處永不磨滅的文化印記。
離開語文教師的崗位,王孜孜成為了一名音樂老師。音樂是思維的聲音,不需要文字,只要聲音構成的旋律,就能激情澎湃,蕩氣回腸。有時,那直抵靈魂的語言總能撫平心底的痛楚,把愛灑向心房……
王孜孜還清楚地記得,那是一個極不平凡的教師節,還沒來得及從繁忙的工作狀態切換到節日的歡欣喜悅,突發的疾病令她痛得狼狽不堪。昏暗的手術室,冰冷的病床,幾度昏厥的王孜孜的眼中失去了往日的光芒。突然,一陣悅耳的童聲闖入她的耳中,娓娓道來的歌詞唱著擔心,唱著祝福,唱著鼓勵與堅強。她回憶道,當孩子們走進病房,仿佛將她的整個世界照亮。就這樣,音樂課上學生們對歌詞有了更多想象,創作歌詞也成了課外作業的日常。沉浸在音樂藝術里,王孜孜更加明確了前行的方向。
如今,王孜孜成為了五星小學的校長,當年跨學科的工作體驗成為她和教師們溝通的最好橋梁,因為“我理解語文等科目教師的含辛茹苦,也懂得音樂等科目教師的價值追求。”王孜孜說。
一切仿佛有了當年中師教育的影子。那時的“師范”與今日的“全科”,在同源的歷史脈絡里遙相呼應,正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一脈相承。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