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化,正在發生 ——湖南永州零陵區“雙減”工作側記
沒有超重作業負擔,沒有一個接一個的培訓班,有的是更多自由支配的時間,做更多自己喜歡的事,看更多自己喜歡的書。
日前,湖南永州零陵區荷葉塘小學六年級學生馬子涵告訴記者,今年秋季開學以來,她的學習、生活發生了明顯變化,“像我這樣的,在我們學校還有很多!”
創新教學模式提升教學效率
不久前,在荷葉塘小學六年級1606班的教室里,語文教師蔣桂華正在講授《少年閏土》的閱讀分享課。課堂上,老師以閱讀單中的預學、共學、延學推進課程,學生們目不轉睛地跟隨老師的思路踴躍發言。蔣桂華的課堂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整合文本信息、關聯自己的學習及生活經驗,使用“跨界”思維方式,從而將“高階思維”融入創意讀寫之中,更好地加深了學生對《少年閏土》這篇課文的理解。
“要確保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家庭書面作業,小學三至六年級書面作業平均完成時間不超過60分鐘,必須要向40分鐘課堂要效率。”該校校長蔣衛華說,教師備課必須實現從“備教”到“備學”的轉變,小學尤其是低年級,應當增加師生互動,引導孩子在趣味中主動學習,形成高效課堂,讓學生每一階段、每一堂課、每一天所學的知識都能在課堂上全部消化吸收。
該區教育局副局長唐國柳說,“減負提質”就是要向課堂要質量,倒逼著教師提高教學質量。早在“雙減”政策實行之前,零陵區便通過“工匠杯教學比賽”“教師素養大賽”“1+N備課制度”“名師工作室”“推門聽課”“專題教研”等活動,聚焦新時代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提升,推動課堂教學改革,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在校內學足學好。
精編家庭作業構筑反饋體系
近日,珠山鎮中學英語教師卿艷娟在為初二年級學生上課時,把Goforit(新目標)人教版八年級上冊Unit7(第7單元)第一課時的課堂環節設計為由簡至難、由合作創新到拓展思維的模式。
針對學困生,卿艷娟利用希沃白板中雙人PK游戲,速記單詞;在“will加動詞原形”句型練習時,把任務分配給一桌兩人,互相帶動;對于優秀生,她根據書本上原有的對話文本,鼓勵學生用口語表述自己對于未來的預測。
“通過這種課堂訓練手段,在課后的作業中就可以針對性地進行分層作業。”卿艷娟說,學困生布置作業時以單詞的基本積累為主,而課堂上注重讓他們去回答以單詞為主的簡單問題和環節,既能增強學生的積極性,又不會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我校在作業反饋中,推行‘作業報備制’。引導教師布置難易適度、數量適當、針對性強的‘分層’作業,并完成每日作業登記、備案和公示,發現作業量超出學生能力范圍時,班主任、教務處會及時調整干預。”珠山鎮中學教務處主任周昭君說,目前,該校已形成學科教師報備、備課組長(班主任)簽字、年級組長審核、教務處調控的工作巡查機制。
優化課后服務打造育人新天地
“以前我不敢在課堂上大聲講話,發言的時候特別緊張,戲曲讓我變得自信。我還參加了很多的比賽,還有什么好緊張的呢!”記者眼前的高漩,神情自然又自信。
高漩是零陵區陽明芙蓉學校三年級(2)班學生,成績一直非常優秀,在老師看來,她的變化,與學校的芙蓉戲曲社團有著緊密的聯系。在學校正式成立芙蓉戲曲社團時,高漩就是最早加入的學生。在專業老師的指導和培養下,學校芙蓉戲曲社團規模不斷擴大,教學環境和模式也逐步優化,芙蓉戲曲社團的陪伴改變了其中的每一名學生。
學校校長何會英說:“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學校不但有舞蹈、籃球、書法、美術、剪紙、武術、朗誦等藝術類社團,還有信息技術、科學和足球等課外活動課程,專門聘請或者選擇有相關特長、專業的教師進行教學,進一步升級課后服務模式。目前,學校社團活動已初具規模,武術、戲曲、書法等社團的多名學生在全區、全市比賽中取得了令人驕傲的成績。”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全區各中小學校在做減法的同時也要做好加法,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永州市零陵區教育局局長唐天光說,今后,該區將進一步提升教師的專業素質和人文素養,通過“引進來”和“走出去”,讓更多的專業老師培養出有專業愛好的學生,充分發揮學校教書育人主體功能,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正文結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