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网站|欧美福利小视频|国产亚洲一区二区在线|wwwproncom|欧美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一线天视频

武漢市光谷第七初級中學:“五個轉變”倒逼作業減量提質

來源:河南高校資訊網 時間:2021-12-31  閱讀:次   |
42.9K

  減輕學生作業負擔一直是初中學校的教育難題,“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真正做到控制學生作業總量,提升作業質量,保證學生睡眠時間?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七初級中學通過五個轉變,從根本上解決作業減量提質的難題。

  武漢市光谷第七初級中學是一所偏遠薄弱學校,學生主要來自農民家庭,家長能承擔的教育職責有限。教師隊伍老化,受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搶占上課時間、布置大量作業等現象嚴重,導致學生課業負擔沉重。學校就作業問題對教師、學生、家長進行了深度調研,調查結果表明:54%的家庭不能給學生提供較好的作業環境,82%的學生表示更愿意在學校做作業,68%的學生有抄襲作業的行為,72%的教師對學生作業的真實性存疑,53%的教師對學科教師互相搶占學生作業時間的行為表示不滿。基于以上背景,學校通過梳理作業環境、作業效率、作業總量、作業時間四者之間的邏輯,對作業管理進行了改革。

  減少教學時間增加作業時間,倒逼教師提高課堂效率。學生課外作業低效且失真,主要是因為缺乏理想的家庭作業環境以及有效的家長督促,這就需要學校統籌安排,盡量將校外作業移到校內完成。為此,學校將一節課由45分鐘調整為40分鐘,并通過課堂改革,構建了“長短課”知識結構化學習模式,整體上壓縮了上課時間,每天上午和下午都留出30分鐘作為學生自主學習時間。此舉不僅為學生提供了較為充足的校內作業時間,保證了學生80%的作業能在校內完成,還倒逼了教師提高課堂效率。

  變統籌作業總量為統籌時間總量,倒逼作業時間變短。一直以來,因各科教師憑個人經驗布置作業,學校很難統籌作業總量。光谷第七初級中學將難以實現的作業總量統籌變成了易于操作的時間總量統籌。學校成立課程管理小組,基于“五育并舉”原則,將學生一天的學習活動進行重新布局和優化,排出“全校作業時段表”(主要為上、下午自主學習時段+課后延時服務前半段),再下發給各班進行作業時間分配,從學校管理層面控制了學生做作業的時間總量。

  變自行裁量為被動限量,倒逼教師減少作業。建立作業協調機制,由各班主任組織本班科任教師,結合班級實際情況研討、協商各科作業需要的時間,達成一致后,在“全校作業時段表”內對各科作業時間進行分配,確定各科作業時長。時間分配遵循“一班一案、兼顧全面、傾斜薄弱、動態調整”的原則。班主任將作業時間安排表下發給各科任教師和全班學生,師生之間、教師之間相互提醒和督促,確保每科作業都不超量。作業的布置從教師的自行裁量到被動限量,由此實現了通過控制作業時間來控制作業總量。

  變開放完成為限時完成,倒逼學生優化習慣。各班成立以課代表為主要成員的作業管理小組。各科課代表每天提前找教師獲取當天的作業內容,及時在“作業專區”板書出各科作業內容、完成的起始時間,并按時下發、收取、上交。由于全班學生同一時間做同一科作業且同時上交,所有學生都必須獨立完成,徹底杜絕了學生抄襲作業的行為。由于作業被要求限時完成,學生一改以往做作業時的散漫、拖沓、隨意等習慣,變得專注、認真,學生學習習慣日漸轉好。

  變“一刀切”為個性化,倒逼教師優化作業設計。建立班級作業反饋機制,鼓勵學生及時反饋作業情況。由于個體的差異,不同學生在限定時間內能完成的作業量不同,在反饋機制下,提前完成的學生會主動申請增加作業,完成不了的學生會報告做作業的感受,這種由學生自發產生的增減作業的訴求,倒逼教師對作業進行分層和個性化設計。因為不能搶占作業時間,教師為了充分利用被分配的時間,會主動研究作業,自覺提高作業質量。

  通過以上五個轉變,學校逐漸形成了系統的作業管理機制,教師、學生、家長都感受到了作業的輕負和高效。這既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又促進了學生的身心健康。

  (作者孫奇譽系湖北省武漢市光谷第七初級中學)


  (正文結束)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