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系統優化小學語文教學
■2021全國“智慧課堂”典型創新案例征集特別報道部分典型案例展示(一)
編者按 :為了更好地展示“智慧課堂”典型創新案例,我們從50個案例中精選出10個案例進行展示。這10個案例涵蓋了不同學科,并充分考慮了幾種技術應用的類型,具有較強的代表性。
案例簡介
課前互動古詩誦讀,教師采用暢言課堂中的“翻翻卡”“連線”功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提前布置暢言作業,了解學生在字音、字形上存在的問題,掌握學情。教師可以通過暢言作業布置“我當小講師”講解課文活動,還可通過暢言作業統計數據了解學生的易錯點,提升教學效率。
實施過程:
1.課前準備
利用暢言課堂練習“古詩闖關”,讓學生給古詩連線。
2.回顧導讀頁
學生通過單元導讀頁了解本單元的語文要素,解析人物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3.字音字形闖關
首先,教師從提前布置的暢言朗讀作業中選取本單元容易讀錯的字,讓學生進行互動領讀。隨后,教師講解多音字“夫”,點擊草稿箱發起互動練習,并進行糾錯。
4.課文內容闖關
學生當“小講師”講解課文《自相矛盾》,并提問:“其人弗能應也”的原因是什么?臺下學生點擊“搶答”功能鍵回答問題。
《田忌賽馬》選自《史記》,孫臏讓田忌調整了馬的出場順序,從而贏得了比賽。教師問:孫臏是如何布置對陣圖的?請連一連線,并說說為什么孫臏要讓田忌這樣安排馬的出場順序。學生立即搶答,使用畫筆功能連線并講解。
學習《跳水》一課時,教師問:船長在危急時刻是怎么想的?他的辦法好在哪里?在實際生活中,你會如何應對?教師點擊功能鍵發起互動練習,讓學生積極參與小組討論。
5.拓展閱讀練習
閱讀材料《鳥》,重點思考晏子使用的辦法怎么樣,為什么要這樣做。
6.總結歸納
教師對學生進行思維啟發,引導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遇到問題時要像孫臏、船長、晏子那樣,分析情況,再選擇合適的辦法解決問題。
7.作業布置
教師指導學生閱讀《三國演義》和《水滸傳》,讓學生嘗試用思維導圖的形式分析某個人物。
案例反思:
本案例充分發揮暢言課堂的不同功能:朗讀、報聽寫功能有助于了解學生單元字詞的掌握情況,智能系統的連線功能有助于直觀呈現人物的思考過程,小組討論、搶答功能有助于深度挖掘人物解決問題的初衷,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深入思考。智能技術的引入,讓整節課不再單調枯燥,不僅讓學生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更培養了學生創新解決問題的高階思維能力。
(作者馮照華系山東省青島西海岸新區蘭亭小學)
(正文結束)
